說起魏忠賢,大家對他的印象是不是一個鼎鼎有名的大宦官?
魏忠賢雖然劣跡斑斑罄竹難書,但許多歷史學家仔細分析明朝歷史發現,崇禎當年那么聰明,但卻不該逼殺魏忠賢,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我們就看一看兵荒馬亂朝局動蕩的時代,魏忠賢、崇禎皇帝、天啟皇帝、東林黨之間是如何一起一步步把大明江山丟掉的。
魏忠賢是窮苦百姓家出生,做事情還是比較為百姓考慮,相對于當時的貪官奸佞之徒要好很多,明朝期間 河南鬧旱災,餓死很多百姓,魏忠賢積極展開賑災舉措,免除災區賦稅,明朝最有趣的一個現象就是層層剝削,朝廷需要賑災或者搞大型建筑,撥發的銀行從銀庫經過層層劃撥。1萬兩白銀到地方館執行者手里,被各層貪污能剩下一半就很不錯了,,所以朝廷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徒有其表,而這位魏忠賢要做的事情,總是事半功倍,底下人員保命來不及,誰還敢貪污腐敗。
魏忠賢雖然十惡不赦,但心里還是真的有大明江山社稷的,遼東地區后金作亂,魏忠賢大力征收江南工商稅,資本主義萌芽時期正是資本原始積累的時期,魏公公的出手棒打資本主義營救了遼東軍機。難道他僅針對工商界嗎,也不是,農業稅也收,但并沒有收的讓農民造反。
魏忠賢掌權之后,專權擅斷,對上級阿諛奉承,對下官排除異己。
他建立東廠,拉幫結派,建立了自己的掌權,之后又收攏了一大批爪牙,這些爪牙無惡不作,將朝廷上下搞的是烏煙瘴氣,為此很多官員都看不慣他,聯合彈劾他的罪責,但是罄竹難書。那么魏忠賢在朝中如此猖狂,當時天下應該是亂世之相,可為何在魏忠賢掌權期間,滿清卻難以進犯大明一步呢?而且當時民間雖然有怨言,但是整體太平。可是魏忠賢一死,清軍卻如入無人之境般容易呢?
因為在明朝后期,大部分的富商都是士族官員暗中培植的勢力,這個時候魏忠賢收取的那些富商的稅,就等于直接損害了官員的利益。因此那些官員們才會費盡心思的將魏忠賢拉下臺。但正是魏忠賢收取工商銳,用以打仗,士兵們才會盡心盡力的保家衛國,滿清打不進來,因為打仗打的就是錢。當東林黨扳倒魏忠賢后,又取消工商稅,克扣軍餉,貪污腐敗,導致內外交困,明朝最終走向滅亡,可惜崇禎皇帝臨死前才明白這個道理,后悔殺了魏忠賢,導致國破家亡。
這就是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說"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的原因。
歷史是人民的選擇,時間以它不易察覺的速度快速地一閃而過到現在。今朝回顧史事,不同的說法不同的史事產生的矛盾成為一件件令人們疑惑的歷史,在明朝,出現過很多復雜的人物,其中魏忠賢就是一個例子。
魏忠賢是一個閹宦,按理說一個小太監是不能上位那么快成為整個明朝不可或缺的影響人物之一的,那么魏忠賢到底是靠什么手段獲得如此常人無法企及的財力和權力的?
魏忠賢這個人物,根據野史記載以及世人流傳,據說他本是一個流落街市的小混混窮困潦倒,后來自謀生路接受宮刑才進宮做了太監。自從做了太監,別的不說,光是征稅斂財就高達一年二十萬兩,完全高于朝廷的收入,以此來壯大自己的財政和權位。
隨著權力擴張得越來越大,他逐漸不受限于崇禎皇帝等皇權限制。聯合東林廠和朝內的內閣文臣暗地里勾心斗角,不僅手段高明還擅于理財。為什么連皇帝都奈何不了這樣的一個小太監?
從皇宮里的小人物一步步上位成為院士,魏忠賢的能力到底是什么?他是忠臣還是叛官?
那么回到朝廷中看,魏忠賢是不是個忠臣呢?光啟皇帝在位期間,魏忠賢就已經開始實行他的手段和權力,皇帝在位期間魏忠賢不算特別忠厚,也不是對朝廷謹守職責過多,不過在魏忠賢管理的時候朝廷很少出過事情,各種情況都趨于穩定,但就是他一邊輔佐皇帝處理內政一邊其實悄悄在轉移皇帝的權力,大部分財力人力都被魏忠賢掌管,皇帝形同虛設根本沒有話語權。
如果魏忠賢不貪戀權位他會這么做嗎?操縱皇帝如同操縱傀儡,皇帝當然不愿意。所以崇禎皇帝在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財政管理和內政事物該如何處理的情況下,又遇上了百姓社會矛盾激化的的造反事件的雙重壓力下,選擇了聽信文臣的話,殺死了魏忠賢。
文臣大部分都被魏忠賢得罪過,墻倒眾人推,崇禎皇帝實際上只為保住自己的政權,寧愿殺死一個能臣,砍掉自己“左右手”,最終,明朝在魏忠賢死后不久,一系列社會矛盾便順勢而來,全面爆發,朝廷里的文臣還是武將大部分都為了自己保命選擇了投降。崇禎皇帝最后也只能哀嘆而亡,明朝就這么結束了。
另外,明朝特殊的歷史時期社會矛盾并沒有解決,貪官污吏與地主農民之間的階級不平等矛盾本身就埋了下了好幾個定時炸彈,積累的社會矛盾無法避免,因為崇禎皇帝在位期間沒有去解決,農民起義無法避免,明朝的滅亡是必然的,魏忠賢的確是一個善于理財又有頭腦的人物,但他并不能徹底幫助明朝解決社會矛盾。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說法?我認為這只不過是明朝的自我安慰而已,任何朝代,一旦社會矛盾嚴重劇烈,沒有解決,潛在的問題就會不斷出現,最終導致滅亡。因此,存在即合理,歷史亦然。
魏忠賢雖然攬權貪婪,但是懂得也有辦法刮出財閥大地主們的錢來補貼財政,如江南財團。
為何會有“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的說法?原因說起來很簡單!
文燁鑫
說起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我想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會是唐朝,或者說是漢朝,但若要說是“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恐怕就只有明朝做到了吧?明朝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最后一個漢人王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硬氣的朝代,更是有著“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豪言壯語。
然而,每個朝代都有著它的壽命,明朝當然也不例外。而對于明朝的滅亡,我想大家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觀點,今天咱們就先不討論其他,就來說一說,最廣為傳知的“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說起來這個觀點有點不可思議,那么這個觀點到底如何,有沒有道理,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咱們先要了解一點,就是在古代,統治者最怕的就是權利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掌握在某一方手中,眾所周知,在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禎還沒有登基的時候,明朝大部分權利都是掌握在魏忠賢手中,而且魏忠賢還把東林黨給壓的死死的。而在崇禎登基后,他迅速的將魏忠賢給滅掉了,這就導致了東林黨這些只會紙上談兵的人上了臺,這些人嘴上說的頭頭是道,可是卻沒有什么能力挽救國家。故此,魏忠賢如果沒有死可能就不會成這樣的局面。
再來就是,魏忠賢活著的時候增加了很多的國家財政,從古至今,很多朝代的滅亡都是因為沒錢。而魏忠賢正是知道這點,所以他搞了很多商業稅、礦產稅之類的,而這種稅收還并非是針對老百姓,而是針對那些權貴,簡單的說就是那些有錢人。然而,在魏忠賢死后,東林黨那些人直接就廢掉了這些稅務,崇禎沒法從這些有錢人手中獲益,就只好把這種負擔,施加在了老百姓身上,長期如此,老百姓就會因為沒有飯吃而造反。所以,從這點來說魏忠賢要是沒有死,明朝也就不會因為沒有錢而變得很落魄。
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魏忠賢活著的時候,非常重視軍事,在他執政期間,明朝的軍隊可謂是非常強大的,因為魏忠賢給軍隊配置了火器、火銃、甚至還有紅衣大炮等重型武器。將當時的后金打的抱頭鼠竄,而且魏忠賢在用人方面也是非常有眼光,他重用袁崇煥、毛文龍等人,自己也是全力保障前方軍事的后勤。可是在魏忠賢死后,這些方面全部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
最后,咱們來做一個假設,就是要是當初崇禎皇帝沒有殺了魏忠賢,而是和魏忠賢一起壓制東林黨那些人,在和平年代可能會有很大的壓力,但在亂世,也只有這樣做才能保住江山取得勝利。崇禎皇帝在臨死前也是深感后悔,下令讓人將魏忠賢給厚葬了。
魏忠賢雖然攬權貪婪,但是懂得也有辦法刮出財閥大地主們的錢來補貼財政,如江南財團。
魏忠賢雖然攬權貪婪,但是懂得也有辦法刮出財閥大地主們的錢來補貼財政,如江南財團。
魏忠賢,明末有名的大太監,大奸臣。他少時家境不太好,整天和消混混們混跡于街頭。一個人有沒有出息早先就能看出來。魏忠賢是自宮的,話說對自己都這么狠的人,那要混不出太監樣了還真對不起他這一刀。
進宮后他巴結上了客氏,這個客氏是朱由校的乳母。在朱由校還是皇子時,這個客氏對他真的是沒話說,所以朱由校繼位后非常信任客氏,按說皇帝繼位后就沒有乳母什么事了,但是朱由校封她為奉圣夫人,每天出入朱由校的寢宮,據記載二人可能有關系。
魏忠賢搭上了客氏這條線當然是扶搖直上。至于客氏為什么看好魏忠賢,有傳言說他是自宮的,由于手藝不好,或者是故意的,所以宮的不干凈,由此憑這點跟客氏搭上關系還是有可能的。
在客氏的幫助下,魏忠賢極受寵信,出人司禮秉筆太監,這個位置是可以為皇上代批奏折的,權力非常大,算是太監這門行業的最高水準。朱由校是很貪玩的皇帝,基本不管國事,因此魏忠賢一時權傾朝野,自封“九千九百歲”,而當時有種說法叫“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崇禎皇帝朱由檢繼位后,打擊閹黨,魏忠賢也被給辦了。史書上記載魏忠賢無惡不作,崇禎皇帝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著手滅掉魏忠賢,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為什么還有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的說法呢?
明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造反,比如李自成、張獻忠等,說明朝亡于流寇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回頭來看一下,朱由校在位時,也就是魏忠賢當權的時候,有記載的民變只有一次,而到了崇禎時期,各地民變四起,那些闖王什么的都是這個時候起來的。
朱由校喜愛木工,完全不管事的,而魏忠賢是大貪特貪,但是他在貪之余還是辦事的,難道說崇禎皇帝就不辦事嗎?當然辦,崇禎還是一個非常敬業的皇帝,但是沒有用對地方,方法不對。
魏忠賢當權后,實行了一個好政策,那就是收工商稅,為什么要收?因為國庫沒錢啊,沒錢自己就沒法貪了。雖然自己貪一點,但是國庫還是逐漸的充實起來,當時邊界正鬧騰,沒有軍餉軍隊哪有心情打仗呢?
崇禎當政后弄死了魏忠賢,皇帝也不是超人,他還是需要手下辦事的,這時另一幫人上來了,那就是東林黨。東林黨都是些什么人呢?大部分是江南的士大夫,而當時的江南是工商業最發達的地區,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讓崇禎停止收工商稅,還有礦稅。
朱由校時期,江南當時光茶稅每年就有20萬兩的收入,而到了崇禎時期,能收上來一半就不錯了。既然國庫少了這么大的一項收入來源,國家打仗要用錢怎么辦?只能算在老實的農民頭上了。農民守著一畝三分地一年能掙多少錢?放著那么富有的資本家和礦老板們,欺負老實的農民這算啥。
當然崇禎還是個節約的皇帝,他也知道農民不好過,因此決定開源節流、精兵簡政,在東林黨的串活下取消了全國各地的驛館,這的確為朝廷節約了不少錢,但是也讓很多人失了業,以前的驛館工作人員一下子成了無業游民,其中有一個叫李自成的。
有人說崇禎那是遇到了小冰河期,屬于天災,就算屬于天災,老百姓們的糧食已經減產了,可朝廷為什么還要加重百姓的稅收呢?因此百姓們在無活路的情況下,紛紛造反,在這種情況下,東林黨們為了自己的利益還不肯妥協,如果他們能稍微的放棄一點自己的利益,給農民們一點活路,也許各地就沒有那么多的流寇了,崇禎也就可以分出精力專心的對付后金。
歷史中東林黨的人個個非常清廉,極富正義感,但是當滿清入關后,在抄那些東林黨的家時,哪個不是家財萬貫,當然個別清廉的還是有的。
魏忠賢在的時候,將東林黨壓的死死的,征收工商稅變相的緩解了農民的壓力,但是他動了東林黨的利益,所以朱由校一死,他們就迫不及待的配合崇禎滅了魏忠賢,而東林黨又變相的增加了農民的負擔,明朝亡于流寇,不如說亡于東林黨更確切些。反觀最后李自成攻入北京時,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在崇禎身邊的,陪伴他的只有一個太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