擾亂公共秩序屬于什么違法行為
擾亂公共秩序屬于治安違法。具體如下:
1、擾亂公共秩序行為侵犯的客體是社會公共秩序,具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生產秩序、經營秩序、教學科研秩序、醫療衛生秩序以及公共場所的活動秩序、公共交通秩序、人民群眾的生活秩序等。
2、客觀方面表現為擾亂公共秩序,情節輕微,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各種行為。
擾亂公共秩序行為有:
1、擾亂單位秩序的行為;
2、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行為;
3、擾亂公共交通工具秩序行為;
4、流氓行為;
5、煸動擾亂社會秩序行為;
6、謊報險情,制造混亂行為;
7、拒絕,阻礙執行公務行為。
擾亂公共秩序罪的量刑標準是:
1、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綜上所述,擾亂公共秩序屬于治安違法。擾亂公共秩序行為侵犯的客體是社會公共秩序,具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生產秩序、經營秩序、教學科研秩序、醫療衛生秩序以及公共場所的活動秩序、公共交通秩序、人民群眾的生活秩序等。客觀方面表現為擾亂公共秩序,情節輕微,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各種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擾亂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秩序,致使工作、生產、營業、醫療、教學、科研不能正常進行,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
(二)擾亂車站、港口、碼頭、機場、商場、公園、展覽館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的;
(三)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攔截或者強登、扒乘機動車、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響交通工具正常行駛的;
(五)破壞依法進行的選舉秩序的。
聚眾實施前款行為的,對首要分子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治安處罰法39條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第三十九條是旅館、飯店、影劇院、娛樂場、運動場、展覽館或者其他供社會公眾活動的場所的經營管理人員,違反安全規定,致使該場所有發生安全事故危險,經公安機關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五日以下拘留。
擾亂公共秩序罪的量刑標準具體如下:
1、對首要分子,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2、對其他積極參加的,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有很多,具體如下:
1、擾亂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秩序,致使不能正常進行工作的;擾亂車站、港口、碼頭、機場、商場、公園、展覽館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的;
2、非法攔截或者強登、扒乘機動車等交通工具,影響正常行駛的;
3、 破壞依法進行的選舉秩序的;
4、擾亂文化、體育等大型群眾性活動秩序的;
5、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6、從事邪教、會道門活動或者利用邪教、會道門、迷信活動,擾亂社會秩序、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
7、故意干擾無線電業務正常進行的;
8、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造成危害的;
9、實施結伙斗毆,追逐、攔截他人,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等其他尋釁滋事行為的等等。
綜上所述,擾亂公共秩序罪的量刑標準:構成妨害公務罪的,一般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管制。妨害公務罪,是指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三十九條
旅館、飯店、影劇院、娛樂場、運動場、展覽館或者其他供社會公眾活動的場所的經營管理人員,違反安全規定,致使該場所有發生安全事故危險,經公安機關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五日以下拘留。
第二十三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擾亂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秩序,致使工作、生產、營業、醫療、教學、科研不能正常進行,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
(二)擾亂車站、港口、碼頭、機場、商場、公園、展覽館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的;
(三)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攔截或者強登、扒乘機動車、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響交通工具正常行駛的;
(五)破壞依法進行的選舉秩序的;
聚眾實施前款行為的,對首要分子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條
【招搖撞騙罪】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人民警察招搖撞騙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
【妨礙公務罪】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依法執行代表職務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造成嚴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襲警罪】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槍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駕駛機動車撞擊等手段,嚴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聚眾擾亂公共秩序罪量刑
法律主觀:
一、聚眾擾亂公共秩序罪怎么量刑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的量刑為:此罪一般對首要分子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積極參加的其他分子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本罪侵犯的客體是社會秩序。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以聚眾的方式擾亂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正常活動,致使其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二、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立案標準我國刑法第二百九十條規定: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者,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以上條款可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的立案標準應包含兩大條件。我國刑法第二百九十條規定: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是指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行為。由以上條款可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的立案標準如下:(一)行為人有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是構成本罪的關鍵。此處必須同時符合兩點:其一,要有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即干擾和破壞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或人民團體正常的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秩序;其二,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必須是以聚眾的方式實施的,即糾集三人以上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擾亂。至于擾亂過程中是否使用暴力,不影響本罪的成立。(二)聚眾擾亂社會秩序,必須是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方能構成本罪。情節嚴重,實踐中一般可從擾亂時間的長短、聚眾人數多少、擾亂的對象的性質和侵害后果是否嚴重等予以認定。三、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構成要件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構成要件: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但只有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或交通秩序的首要分子,即擾亂活動的組織者、策劃者、指揮者才構成本罪。本罪主觀方面是故意。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場所秩序或者交通秩序。出現聚眾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商場、公園、影劇院、展覽會、運動場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聚眾堵塞交通或者破壞交通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等情況應該予以立案。
法律客觀:
《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一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相關推薦:
民事訴訟傳喚證人的申請(民事訴訟證人出庭申請書范本)
民事法律關系分類(民事法律關系分類)
民事訴訟二審代理詞(二審民事訴訟代理詞范文)
民事排除證據規則(民事訴訟法證據不足的條文是什么)
民事法律關系的種類(民事法律關系有哪些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