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實施日期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訂,根據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八部法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1]
中文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發布機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通過日期
2015年4月24日
實施日期
2015年10月1日
當前版本
2021年4月29日第二次修正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訂,根據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八部法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1]
中文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發布機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通過日期
2015年4月24日
實施日期
2015年10月1日
當前版本
2021年4月29日第二次修正
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包括
法律主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食品安全有以下罪名:1、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2、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3、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
根據《刑法》
第一百四十三條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
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第一百四十四條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第一百四十六條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
生產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電器、壓力容器、易燃易爆產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一條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條例。
最新食品安全法的主要亮點有哪些
亮點一:食品安全可全程追溯
法律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保證食品可追溯。國家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產經營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解讀:這是國家首次在法律中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食品領域的追溯,就是“餐桌到田間”的追溯,消費者在市場上買的一根蔥、一頭蒜,都能清楚地查到種植、批發、銷售各個環節的信息。全程可追溯體系有利于厘清責任,可以倒逼食品生產經營者提供質量合格的產品,在根源上保障食品安全。
亮點二:添加劑未許可不得生產
法律規定: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生產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食品添加劑生產,應當具有與所生產食品添加劑品種相適應的場所、生產設備或設施、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制度,并依法取得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
解讀:我國此前只針對食品生產、經營設立了許可制度,沒有為食品添加劑生產設立專門的許可制度,這一新增制度很有必要。實行許可制度后,監管部門就能更精準地掌握哪些企業可以生產食品添加劑、生產哪些食品添加劑,對獲準生產的企業的場所、生產設備、設施、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制度都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從而提升食品添加劑的質量安全水平。
亮點三:劇毒、高毒農藥有禁區
法律規定:禁止將劇毒、高毒農藥用于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等國家規定的農作物,國家推動替代產品的研發和應用,鼓勵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解讀:本次修改注重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與《食品安全法》的銜接,加強了對農藥的管理。對違法使用劇毒、高毒農藥的,增加規定可以由公安機關依據第一百二十三條予以拘留這一嚴厲的行政處罰手段。
亮點四:網上賣食品必須“實名制”
法律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消費者合法權益受損,可以向入網食品經營者或生產者要求賠償。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入網食品經營者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由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賠償。
解讀:入網食品經營者“實名登記制”,有助于增強和落實經營者的主體責任,也有利于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新法還規定了網絡食品第三方交易平臺提供者的管理義務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義務,有助于倒逼第三方交易平臺為消費者“站好崗、把好關”。
亮點五:保健品不得宣稱能當藥吃
法律規定: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內容應當真實,與注冊或備案的內容一致,載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標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
解讀:此前,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也需要注冊或備案,也要求載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標志性成分,但并沒有要求載明“含量”,所以出現了一只甲魚生產幾噸“龜鱉營養液”、一克蟲草生產幾噸“蟲草粉”的保健食品,這實際上也是欺騙消費者。現在以法律的形式要求標明含量,能有效保障保健食品消費者的知情權。
亮點六:嬰幼兒乳粉配方必須注冊
法律規定: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產品配方應當經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注冊。注冊時,應當提交配方研發報告和其他表明配方科學性、安全性的材料。
解讀: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嬰幼兒食品安全問題成為食品安全領域的焦點。注冊不是簡單的備案,注冊意味著要進行審查,加強了對配方的管理,體現了立法者對嬰幼兒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新法明確,嬰幼兒配方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實施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廠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對出廠的嬰幼兒配方食品實施逐批檢驗,保證食品安全。
亮點七:轉基因食品應按規定標示
法律規定: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應當按照規定進行標示。同時規定,未按規定進行標示的,沒收違法所得和生產工具、設備、原料等,最高可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解讀:近年來轉基因食品領域爭議不斷,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因此備受關注。轉基因食品應明確標示的規定使得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得到保障。
那么,當“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成為法律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們該如何積極應對?
追溯其實現在是挺熱的,國家也認識到這一點了呢,不然怎么會出臺新的食品安全法,要求食品企業要做追溯呢。追溯做得好,食品企業自然不敢造次了。這也是很好理解的。那為什么很多商家廠家不敢對追溯有所投入呢?因為有的追溯系統太貴了,成本太高了,維護太麻煩了。如果是簡單便宜的如正航食品追溯云平臺醬紫的,也許會降低食品企業的負擔。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履行食品安全法規定的職責;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協調配合機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網絡,實現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食品檢驗等技術資源的共享。第三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證食品安全。
食品生產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的食品安全負責,對社會和公眾負責,承擔社會責任。第四條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為公眾咨詢、投訴、舉報提供方便;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向有關部門了解食品安全信息。第二章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第五條 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條規定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準制定與修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工作的需要制定。第六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同級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制定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備案情況向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通報。第七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除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二條的規定對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作出調整外,必要時,還應當依據醫療機構報告的有關疾病信息調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作出調整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結合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作出相應調整。第八條 醫療機構發現其接收的病人屬于食源性疾病病人、食物中毒病人,或者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人、疑似食物中毒病人的,應當及時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有關疾病信息。
接到報告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匯總、分析有關疾病信息,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同時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必要時,可以直接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同時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第九條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確定的技術機構承擔。
承擔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技術機構應當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和監測方案開展監測工作,保證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并按照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和監測方案的要求,將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報送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下達監測任務的部門。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人員采集樣品、收集相關數據,可以進入相關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食品生產、食品流通或者餐飲服務場所。采集樣品,應當按照市場價格支付費用。第十條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分析結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將相關信息通報本行政區域設區的市級和縣級人民政府及其衛生行政部門。第十一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收集、匯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并向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通報。第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
(一)為制定或者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提供科學依據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
(二)為確定監督管理的重點領域、重點品種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
(三)發現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因素的;
(四)需要判斷某一因素是否構成食品安全隱患的;
(五)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為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其他情形。第十三條 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十五條規定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建議,應當提供下列信息和資料:
(一)風險的來源和性質;
(二)相關檢驗數據和結論;
(三)風險涉及范圍;
(四)其他有關信息和資料。
縣級以上地方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應當協助收集前款規定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信息和資料。
相關推薦:
新食品安全法(新食品安全法共有幾條)
司法鑒定費用誰出(司法鑒定費用由誰承擔的法律依據)
變更強制措施申請書(變更強制措施申請書怎么寫)
安全施工許可證有效期(施工許可證有效期與延期)
小規模納稅人名稱是什么(什么是小規模納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