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稅收優惠政策納稅籌劃方法.
這是我們稅法的作業題,大家請幫幫忙吧,謝謝 稅收優惠是指稅收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增值稅、消費稅的減稅、免稅和退稅,但不包括進口和出口貨物的增值稅、消費稅的減稅、免稅、退稅。
稅收優惠分為報批類稅收優惠和備案類稅收優惠。報批類稅收優惠是指應由稅務機關審批的稅收優惠項目;備案類稅收優惠是指取消審批手續的稅收優惠項目和不需稅務機關審批的稅收優惠項目。
納稅人享受以下流轉稅優惠項目不需要備案:
(1)屬于個人的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
(2)按次(日)繳納增值稅且未達起征點的個人。
(3)增值稅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物品)屬于減稅、免稅范圍的。
(4)執罰部門和單位查處貨物處理后取得的收入屬于免稅的。
稅收優惠辦理:
納稅人要享受報批類稅收優惠,應向其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申請,經具有審批權限的稅務機關(以下簡稱有權稅務機關)審批確認后執行。除法律、法規和其他稅收政策另有規定外,納稅人享受報批類稅收優惠的起始時間自稅務機關審批確定的日期起執行。未按規定申請或雖申請但未獲得有權稅務機關審批確認的,納稅人不得享受稅收優惠。
納稅人要享受備案類稅收優惠,應向其主管稅務機關提請備案,經稅務機關登記備案后,自登記備案之日起執行。除法律、法規、規章及本辦法規定不需備案的項目外,其他未按規定備案的項目,不得享受稅收優惠。
同一稅種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稅收優惠政策,如果同時適用于納稅人的同一應稅項目時,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納稅人只能選擇適用其中一項稅收優惠,不能兩項或兩項以上稅收優惠累加執行。
一、報批類稅收優惠
納稅人申請享受報批類稅收優惠,應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交相關資料。
1、福利企業
(1)經民政部門或殘疾人聯合會認定的納稅人,出具上述部門的書面審核認定意見�
(2).納稅人與殘疾人簽訂的勞動合同或服務協議(副本)�
(3)納稅人為殘疾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繳費記錄�
(4)納稅人向殘疾人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實際支付工資憑證
(5).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2、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包括免稅、退稅)
(1)增值稅稅收優惠認定申請表
(2)省級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委員會頒發的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項目、產品)認定證書
(3)有權部門出具的檢測報告(包括利用“三廢”的名稱、數量以及在產品中所占比例)
3、軟件產品
(1)增值稅稅收優惠認定申請表
(2)省級信息產業主管部門頒發的軟件產品登記證書
4、特殊教育學校舉辦的企業
(1)增值稅稅收優惠認定申請表
(2)政府批準建校的相關批準文件或手續
(3)勞動合同清冊
(4)養老保險清冊及支付憑證
(5)“四表一冊”(企業基本情況表、殘疾職工工種安排表、企業職工工資表、利稅分配使用報表、殘疾職工名冊)
5、自產自銷鉑金
增值稅稅收優惠認定申請表
6、國有糧食購銷企業
(1)增值稅稅收優惠認定申請表
(2)《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認定表》
(3)糧食部門、財政部門出具的有關證明材料
7、飛機修理勞務
增值稅稅收優惠認定申請表
二、備案類稅收優惠
納稅人在享受備案類稅收優惠之前,應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備案登記,并提供《流轉稅稅收優惠登記備案表》等相關資料。
各項目在備案登記時除提供《流轉稅稅收優惠登記備案表》外,還應提供的相關資料:
1、飼料產品生產
飼料質量檢測機構出具的飼料產品合格證明
2、自產農業產品
3、農業生產資料生產銷售
4、農業生產資料批發零售
5、黃金銷售
6、高校后勤實體貨物銷售
主體資格證明材料
7、血站供應臨床用血
國務院或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有關批準材料
8、醫療機構自產自用的制劑
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登記
9、軍工、軍警產品
另行發文明確
10、鐵路貨車修理及船舶修理勞務
11、污水處理勞務免征增值稅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驗收批復
12、電影拷貝收入
國務院及國務院廣播影視行政部門有關批準材料
13、邊銷茶生產銷售
14、殘疾人用品及提供勞務
殘疾證明
15、農村低壓電網維護費
16、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無償援助項目在華采購物資
相關證明材料
17、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承接、處置不良資產業務
18、經營舊貨或舊機動車
19、生產銷售國產支線飛機
20、生產銷售國產重型燃汽輪機(列名)
21、古舊圖書
22、避孕藥具
23、民族貿易縣縣以下(不含縣)國有民族貿易企業和基層供銷社銷售貨物免稅
24、小規模納稅人購置稅控收款機
購置發票
25、縣及縣以下新華書店銷售圖書
26、特定糧食銷售
27、生產石腦油、溶劑油、潤滑油、燃料油
28、生產航空煤油
29、生產銷售子午線輪胎免稅
三、退稅審批
享受流轉稅稅收優惠的納稅人必須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辦理納稅申報。
享受流轉稅退稅優惠的納稅人,可按月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退稅申請,并報送如下資料:
1、福利企業即征即退
(1)《(殘疾人就業單位)增值稅即征即退申請表》;
(2)納稅人為殘疾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繳費憑證;
(3)納稅人向殘疾人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實際支付工資憑證;
(4)退稅所屬期稅款入庫憑證復印件。
2、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即征即退
(1)《退抵稅申請審批表(通用)》。
(2)退稅所屬期稅款入庫憑證復印件。
3、軟件產品即征即退
(1) 《退抵稅申請審批表(通用)》。
(2)退稅所屬期稅款入庫憑證復印件。
4、特殊教育學校舉辦的企業即征即退
(1) 《退抵稅申請審批表(通用)》。
(2)退稅所屬期稅款入庫憑證復印件。
5、自產自銷鉑金即征即退
(1) 《退抵稅申請審批表(通用)》。
(2)退稅所屬期稅款入庫憑證復印件。
增值稅納稅籌劃
各位兄弟姐妹,前輩同仁,早上好,討教:rn怎樣結合毛利率,從發票管理或其它方面對增值稅進行控制、籌劃呢? 一、增值稅納稅人身份的籌劃
(一)增值稅納稅人身份籌劃的法律依據。增值稅納稅人依法劃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不同身份的納稅人適用的稅率不同,稅收優惠政策也不同,而且差異較大。現行稅法對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有明確的界定:一般納稅人是指年應納增值稅銷售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且會計核算制度健全的企業和企業性單位,經申請審批認定為一般納稅人,享受一般納稅人待遇。符合一般納稅人標準而不申請認定的納稅人以17%稅率計算銷項稅額,并直接以銷項稅額作為應納稅額,進項稅額不得抵扣,也不得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小規模納稅人是指年應納增值稅銷售額在規定標準以下,并且會計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規定報送有關稅務資料的增值稅納稅人。個人、非企業性單位和不經常發生增值稅應稅行為的企業也劃歸為小規模納稅人。 年應納增值稅銷售額標準規定如下:從事貨物生產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應稅勞務的納稅人,以及以從事貨物生產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應稅勞務為主(具體規定為從事貨物生產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應稅勞務的年銷售額占其年總銷售額50%以上),同時兼營貨物批發或零售的納稅人,年應納增值稅銷售額在100萬元以下為小規模納稅人,100萬元以上為一般納稅人;從事貨物批發或零售的納稅人,年應納增值稅銷售額在180萬元以下為小規模納稅人,180萬元以上為一般納稅人。
會計核算制度健全與否主要看其能否提供完整的稅務資料,能否準確地核算進項稅額、銷項稅額和應納稅額,如果能則認為其會計核算制度健全,反之則認為其會計核算制度不健全。稅務機關在認定納稅人身份時主要是考慮會計核算制度是否健全,而不是銷售規模,也就是說,如果企業會計核算制度確實健全,且能準確完整地提供稅務資料,依法納稅,即使工業企業生產經營規模與稅法規定標準還有差距,也可以申請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反之,即使銷售規模達到標準并已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如果其會計核算制度不健全,甚至有違法行為,則其一般納稅人資格也將被取消。這就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身份的籌劃提供了空間。
(二)選擇不同納稅人身份應考慮的幾個因素。首先是增值率因素,對小規模納稅人而言,增值率與其稅收負擔成反比,即增值率越大稅負越輕,原因是較低的征收率優勢逐步勝過不可抵扣進項稅款的劣勢;而對一般納稅人而言,增值率與其稅收負擔成正比,即增值率越大稅負越重,原因是增值率越大;則可抵扣進項稅款相對越少。
其次是產品銷售對象,如果產品主要銷售給一般納稅人,且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頻繁,則應選擇一般納稅人;再次是健全會計核算制度可能增加的成本,如果其成本大于從小規模納稅人轉化成一般納稅人帶來的好處,則反而對企業不利。
(三)納稅人身份的具體籌劃思路:
1.個人、非企業性單位和不經常發生增值稅應稅行為的企業只能成為小規模納稅人,沒有籌劃余地。
2.如果納稅人符合一般納稅人條件則必須申請認定,否則將受到直接按銷項稅額作為應納稅額,進項稅額不得抵扣,也不得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懲罰。
3.產品增值率大小決定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稅負輕重。通過計算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稅負平衡點可確定稅負輕重。假設一般納稅人銷項稅和進項稅稅率均為t1,應納稅額為Tl,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為t2,應納稅額為T2,銷售收入為S,購進貨款為G,銷項稅額為Ts,進項稅額為Tg,增值率為R。則:
一般納稅人:R=(S-G)/G,則C=S/(1+B),
應納稅額T1=Ts-Tg=(S-C)×t1=S×[1-1/(1+R)]×t1,
小規模納稅人:應納稅額T2=S×t2,
當T1=T2時,兩者稅負相等,則S×[1-1/(1+R)]×t1=S×t2,即:增值率
R=t2/(t1-t2),如果t1=17%,t2=6%,則R=6%/(17%- 6%)=54.5%,籌劃思路是:
(1)當增值率R=t2/(t1-t2)時,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稅負相等,從稅負角度來說兩種身份無差異。
(2)當增值率R》t2/(t1-t2)時,一般納稅人稅負大于小規模納稅人稅負,從稅負角度來說應選擇小規模納稅人。
(3)當增值率R《t2/(t1-t2)時,一般納稅人稅負小于小規模納稅人稅負,從稅負角度來說應選擇一般納稅人。
4.小規模納稅人要想成為一般納稅人必須考慮年應納稅銷售額是否達標、產品增值率大小、健全會計核算制度可能增加的成本以及產品銷售對象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如果增值率R=t1/(t1-t2),產品銷售對象主要為一般納稅人,年應納稅銷售額在法定標準附近,會計核算制定不夠健全,則主要考慮成為一般納稅人所帶來的好處與健全會計核算制度所增加的成本進行比較。如果是前者大于后者,則應努力增加銷售額,使企業成為一般納稅人反之,則應使銷售額在標準以下,維持小規模納稅人身份。
5.對從事貨物生產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應稅勞務為主,同時兼營貨物批發或零售的納稅人,如果通過考慮產品增值率、銷售對象、會計核算制度判定成為一般納稅人更有利,但年銷售額比較小,則應提高從事貨物生產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應稅勞務的年銷售額,并使其占年總銷售額50%以上,進而更容易成為一般納稅人;反之,如果成為小規模納稅人更為有利,則應使從事貨物生產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應稅勞務的年銷售額占其年總銷售額50%以下,這樣即使年銷售額比較大,只要未超過180萬元,仍滿足小規模納稅人條件。
二、通過分立或分散經營進行增值稅籌劃
(一)分立或分散經營籌劃的依據:1.現行稅法規定的增值稅減免對象獨立化,主要針對某一生產環節、某一產品減免稅。如對農產品只有納稅人自產自銷的初級農產品,經過加工的或非自產的產品均不得減免:2.現行稅法規定的增值稅稅負重,營業稅稅負輕,對不同納稅人的混合銷售行為稅務處理不一樣。對從事貨物生產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應稅勞務業務以及以該類業務為主(該類業務銷售額占50%以上)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和個人的混合銷售行為征收增值稅,其他納稅人的混合銷售行為征收營業稅;3.對兼營行為要求分別核算,否則稅率從高,納稅人同時兼營不同稅率項目、減免稅項目、應征增值稅勞務項目和應征營業稅項目,應分別核算,否則全部征收增值稅,且稅率從高。
(二)分立或分散經營籌劃思路:1.對小而全、大而全的企業可將不同生產環節、不同產品進行分散經營,獨立核算或分立成若干個獨立企業,使可以享受減免稅和抵扣進項稅額的生產環節或產品能夠真正享受到,以減輕企業稅收負擔;2.對混合銷售行業滿足征收增值稅的企業,應將其混合銷售行為中征收營業稅的業務單獨經營,設立獨立法人,分別核算,讓該部分業務征收營業稅,以減輕企業整體稅負; 3.對有兼營行為的企業,其兼營項目應獨立核算,使低稅率項目、減免稅項目、營業稅項目能分別按稅法規定的稅負分別納稅而減輕稅負。
三、通過合并或聯營進行增值稅籌劃
(一)合并籌劃。對小規模納稅人如果增值率不高和產品銷售對象主要為一般納稅人,經判斷成為一般納稅人對企業稅負有利,但經營規模一時難以擴大,可聯系若干個相類似的小規模納稅人實施合并,使其規模擴大而成為一般納稅人。
(二)聯營籌劃。增值稅納稅人可通過與營業稅納稅人聯合經營而使其也成為營業稅納稅人,減輕稅負。如營業電信器材的企業,單獨經營則繳納增值稅,但如果經電信管理部門批準聯合經營的則繳納營業稅,不繳增值稅。
四、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增值稅是除企業所得稅外優惠政策最多的一個稅種,如能很好得利用這些優惠政策,可為企業大大減輕稅負。
現行增值稅優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按行業優惠類,針對不同行業設立減免稅或低稅率政策,如對農業、環保業等稅收優惠政策多;按產品優惠類,如生態環保產品、農業產品、廢物利用產品等稅收優惠政策多;按地區優惠類,如經濟特區、西部地區等稅收優惠政策多:按生產主體性質優惠類,如校辦企業、殘疾人福利企業、高科技企業等稅收優惠政策多。根據上述優惠政策類型,企業在設立、投資等經營活動中就必須充分考慮企業的投資地區、投資行業、產品類型和企業的性質,以最大限度地享受稅收優惠,用足用夠稅收優惠政策。
有關資料來源于www.taxlawyer.com.cn 其他具體方式的增值稅籌劃可在本站查詢
相關推薦:
增值稅納稅申報(增值稅在哪里申報)
增值稅稅收籌劃(增值稅節稅的籌劃方法)
土地租賃稅費(土地租賃費增值稅稅率是多少)
走私武器彈藥罪的主客體(怎么樣才構成走私武器 彈藥罪)
執行人員違法執行的責任(構成執行判決失職罪會如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