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越詳細越好足球起源于中國,“蹴鞠”是有史料記載的最早足球活動。《戰國策》和《史記》是最早記錄蹴鞠的文獻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現屬淄博市)流行蹴鞠活動,后者則記載,蹴鞠是當時訓練士兵、考察兵將體格的方式(“蹴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
蹴鞠形狀演變:
1.春秋戰國,四片蹴鞠,實心。
2.漢代六片蹴鞠。
漢代蹴鞠之鞠叫 “毛丸” 。在《漢書·藝文志》中的《蹴鞠》二十五篇下,唐人顏師古還做過這樣的解釋:“鞠以韋為之,實以物,蹴踏之以為戲也。……”
3.唐代蹴鞠空心八片,十二片。內縫法制作。
據 《蹴鞠譜》 和 《蹴鞠圖譜》的記載:唐代的鞠已非漢時的“以韋為之,實以物”的鞠,而是有球皮和球膽的氣球。
“鞠即毬字,今蹴鞠曰毬戲。古用毛糾結為之,今用皮。以胞為里,噓氣閉而蹴之。”
“八片尖皮砌作球,火中燖了水中揉,一包閑氣如常在,惹拳招踢卒未休。”
球殼從八片尖皮發展為“香皮十二”片砌成。原料是“熟硝黃革,實料輕裁”。工藝是“密砌縫成,不露線角”。做成的球重量要“正重十四兩”。足球規格要“碎湊十分圓”。
2004年初,國際足聯確認足球起源于中國,“蹴鞠”是有史料記載的最早足球活動。《戰國策》和《史記》是最早記錄蹴鞠的文獻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流行蹴鞠活動,后者則記載,蹴鞠是當時訓練士兵、考察兵將體格的方式(“蹹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
現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國。傳說在11世紀,英格蘭與丹麥之間有過一場戰爭,戰爭結束后,英國人在清理戰爭廢墟時發現一個丹麥入侵者的頭骨,出于憤恨,他們便用腳去踢這個頭骨,一群小孩見了便也來踢,不過他們發現頭骨踢起來腳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氣來代替它——這就是現代足球的誕生。
12世紀初,英國開始有了足球賽。比賽是娛樂活動,一年兩次,一般在兩個城市之間舉行。
1848年,足球運動的第一個文字形式的規則《劍橋規則》誕生了。
1862年,在英國諾丁漢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俱樂部。
1989年國際足聯開始正式把五人制足球納入管理范圍之內,成為其主管團體。
足球,有“世界第一運動”的美譽,是全球體育界最具影響力的單項體育運動。標準的足球比賽由兩隊各派10名球員與1名守門員,共11人,在長方形的草地球場上對抗、進攻。比賽目的是盡量將足球射入對方的球門內,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當比賽完畢后,得分最多的一隊則勝出。如果在比賽規定時間內得分相同,則須看比賽章則而定,可以抽簽、加時再賽或互射點球(十二步)等形式比賽分高下。足球比賽中除了守門員可以在己方禁區內利用手部接觸足球外,球場上每名球員只可以利用手以外的身體其他部分控制足球(開界外球例外)。
你好!百科查詢:
【百科名片】
足球是足球運動或足球比賽的簡稱。當然它也指足球比賽中的用球。足球運動是一項古老的體育活動,源遠流長。最早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種球類游戲“蹴鞠”,后來經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發展成現代足球。不少國家將足球定為“國球”。
【足球簡介】
足球運動是以腳支配球為主,但也可以使用頭、胸部等部位觸球(除守門員外,其他隊員不得用手或臂觸球)。兩個隊在同一場地內進行攻守的體育運動項目。一場精彩的足球比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觀眾,它已成為電視節目中的重要內容,有關足球消息的報道,占據著世界上各種報刊的篇幅,當今足球運動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據不完全統計,現在世界上經常參加比賽的球隊約80萬支,登記注冊的運動員約4000萬人,其中職業運動員約10萬人。
國際足聯核準合格標準:周長介于 68.5厘米-69.5厘米 之間
國際足聯核準合格標準: 足球重量介于420-445克之間
【跨時代的足球】
足球運動對抗性強,運動員在比賽中采用規則所允許的各種動作包括奔跑、急停、轉身、倒地、跳躍、沖撞等,同對手進行激烈的爭奪。比賽時間長、觀眾多、競賽場地大,是其他任何運動項目無法企及的。傳統足球是20塊正六邊形(白)和12塊正五邊形(黑)一共32塊皮組成 。足球運動使用的球,用牛皮做殼,橡膠做膽,比籃球小。足球比賽分為11人制、7人制和5人制。年齡段有u15,u17,u19 國奧組和成年組及青年組等。
【起源發展】
古代蹴鞠足球運動是一項古老的體育活動,源遠流長。最早起源于我國古代的一種球類游戲“蹴鞠”,后來經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發展成現代足球。所以說,足球的故鄉是中國。據說,希臘人和羅馬人在中世紀以前就已經從事一種足球游戲了。他們在一個長方形場地上,將球放在中間的白線上,用腳把球踢滾到對方場地上,當時稱這種游戲為“哈巴斯托姆”。
而現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國,是來源于12世紀前后他們和丹麥發生了一場戰爭,戰爭結束后英國人看到地上有丹麥士兵的人頭,由于英國對丹麥士兵非常痛恨,便踢起了那人頭。到19世紀初葉,足球運動在當時歐洲及拉美一些國家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已經相當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運動的第一個文字形式的規則《劍橋規則》誕生了。
所謂的《劍橋規則》,即是在19世紀早期的英國倫敦,牛津和劍橋之間進行比賽時制定的一些規則。當時每隊有11個人進行比賽。因為當時在學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個學生和一位教師,因此他們就每方11人進行宿舍與宿舍之間的比賽,現在的11人足球比賽就是從那時開始的。1863年10月26日,英國足球協會在英倫召開了現代足球史上十分重要的會議。比賽歸程草擬出來,但有些條文卻離今天的規則相距甚遠。比如當時有這樣一條:當球從球門柱之間進入或在上面的空間越過,不論高度如何,只要不是被手扔、擊、運進去的,都算贏一球。那時球員的位置與陣形也不同于今天:每隊一名守門員、一名后衛、一名前衛和八名前鋒。制定規則不久,陣形有所改變:一名守門員、兩名后衛、三名前衛和五名前鋒。所以上場比賽的隊員就是十一人了。
然而眾多的資料表明,中國古代足球的出現比歐洲更早,歷史更為悠久。我國古代足球稱為“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詞最早記載在《史記匪漲亓寫》里,漢代劉向《別錄》和唐人顏師曾為《漢書·枚乘傳》均有記載。到了唐宋時期,“蹴鞠”活動已十分盛行 ,成為宮廷之中的高雅活動。1958年7月,國際足聯前任主席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國。當然,由于封建社會的局限,中國古代的蹴鞠活動最終沒有發展成為以“公平競爭”為原則的現代足球運動。這個質的飛躍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完成的。
【第一個有記載的球迷】
西漢時期的項處是第一個有記載的球迷,不過他的經歷卻很不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名醫淳于意為項處看病,叫他不要過度勞累,但項處不聽,仍然外出踢球,結果嘔血身亡,這也使得項處成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個狂熱“球迷”。
【史上第一份首發名單】
南宋《武林舊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競賽時兩隊的名單與位置:“左軍一十六人:球頭張俊、蹺球王憐、正挾朱選、頭挾施澤、左竿網丁詮、右竿網張林、散立胡椿等;右軍一十六人:球頭李正、蹺球朱珍、正挾朱選、副挾張寧、左竿網徐賓、右竿網王用、散立陳俊等”。這恐怕是歷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發名單”了。
【足球的歷史】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改革,推行“胡服騎射”,趙國人學會了騎馬射箭。趙王經常帶著其親信騎著馬出城閑逛,好不威風。一日,來到一樹林,看到林中有野兔數只,國王金口一開,“抓活的”,遂兵分四路,合而逮之,不想驚嚇之中,野兔橫沖直竄,從馬群的平縫中紛紛逃去,一無所獲,眾人搖頭嘆著。一謀士突然眼前一亮,上前獻計“大王,這種圍堵很有趣,我們不妨用球代替兔子,不出宮門便可天天玩之。”“好主意”趙王大加贊賞“這件事就交給你全權負責”。于是,足球運動便在中國誕生了。但當時還屬于騎在馬上運動,稱之為“蹴鞠”。
到了漢代,有了專供比賽的足球場,稱之為“鞠城”,鞠城為長方形,兩端各有6個鞠室,呈月洞形,互相對稱,場地四周有圍墻。唐代是蹴鞠活動的昌盛時期,這一時期,不僅有了很大發展,而且足球運動開始對外出口,首先登陸的地方的英國。
蹴鞠本是作為一項完整的產品對外出口,便由于當時交通不發達,交通工具十分落后,經過數月的長途跋涉,蹴鞠在到達英國時,馬匹已經累死,只剩下一個球了。但就是這樣一個球,英國仍視之為珍寶,只限為王室的專有活動,禁止民間享受這種娛樂活動。
11世紀,丹麥人入侵英格蘭。一天,英格蘭人在挖戰場時,偶然挖出了幾個丹麥人的頭骨。想起丹麥人入侵的罪惡,這些英格蘭人極為憤怒,他們抬腳狠狠的沖著骷髏頭踢去,解憤之余,又頗覺有踢足球的樂趣。于是,挖戰場的英格蘭人越來越多的參加了這個踢“球”的行列,一群小孩見了便也來踢,不過他們發現頭骨踢起來腳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氣來代替它——這就是現代足球的誕生。這種愛國行為打動了英國國王,為了獎勵人民,英國國王下令王室足球對民間開放。很快,足球運動在民間傳播開來,成為流行的體育娛樂活動。
12世紀初,英國開始有了足球賽。比賽是娛樂活動,一年兩次,一般在兩個城市之間舉行。主持人把球往空中一拋,比賽就算開始。雙方就會一捆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哪一方能將球踢進對方的鬧市區,哪一方就算勝利。如果球中途竄入居民屋里,運動員也就一窩蜂的沖進去亂打亂踢,常常把屋里的東西砸得稀巴爛,房主只好自嘆倒霉。路上行人碰到球滾來,就會遭受一場飛來的橫禍。因此在當時,球賽一來,人們就得躲避災難,關門閉戶,一直到球賽結束,才恢復正常。這樣的球賽遭到市民的強烈反對,英國政府便下了一道禁令:規定足球比賽要在空地上進行,進入鬧市區者重罰,于是就出現了專門的足球場。
1863年10月26日,在倫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運動組織——英格蘭足球協會,并統一了規則,現代足球運動正式確立。
中國古代把腳踢球叫“蹴鞠”。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蹴鞠游戲。西漢時修建有“鞠城”,專供競賽之用。唐代是蹴鞠活動的昌盛時期,出現了用灌氣的球代替了過去用毛發之物填充的球,稱為“氣毯”,并用球門代替了鞠室。而在西方,公元10世紀以后,法國、意大利、英國等一些國家有了足球游戲。到15世紀末有了“足球”之稱,后逐漸發展成現代的足球運動。1863年10月26日,英國人在倫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運動組織——英國足球協會,并統一了足球規則,人們稱這一天為現代足球的誕生日。這次制定的足球規則共14條,它是現今足球規則的基礎。從1900年的第2屆奧運會開始,足球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但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1904年5月21日,國際足聯在巴黎成立。1930年起,每4年舉辦一次世界足球錦標賽(又稱世界杯足球賽),比賽取消了對職業運動員的限制。從此,現代足球運動日益發展。
在中世紀的英國,足球以成為許多年輕人所熱衷的一項活動。 他們在狹窄的街道上追逐皮球,經常將皮球踢到街邊人家的窗子 上。于是英國國王不得不下令禁止踢足球。從12世紀到16世紀, 英國國王先后四次發布過“足球禁令”。不過,由于足球運動的特殊魅力,禁令也未能使它夭折。
1835年,在英國謝菲爾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俱樂部。 1863年,在英國又成立了第一個足球協會。從此,有組織的、在一定規則約束下的足球運動開始從英國傳遍歐洲,傳遍世界。在19世紀末,足球運動在西歐國家已相當普及。在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上,就將足球列為比賽項目之一,結果丹麥隊以9:0 戰勝希臘隊,成為奧運會足球比賽的第一個冠軍。
1904年,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個國家的足球協會在法國成立了國際足球聯合會,并推選法國人蓋蘭為第一任國際足聯2010南非世界杯主席。
【足球成為世界第一運動的理由】
一、運動的精華:足球的本身集合了人類各運動的特點,運動員之間的突然起動,競跑爭球,就像是短跑;守門員上縱下跳,橫撲側撲,就像跳的項目;那些柔韌性好的運動員一個倒掛金鉤,魚躍沖頂,像體操;兩個運動員之間的合理沖撞,又有點像橄欖球的展現力與美……
二、大眾化:足球運動對參與者的要求不高是個重要原因。踢足球的運動員,高矮肥瘦問題都不大,不像其他運動。比如說橄欖球,塊頭小的肯定吃大虧;籃球運動更是“長人”們的天下。而足球則不同,這樣就給全世界的所有孩子提供了做“巨星夢”的機會。
三、不可預知性:足球運動比賽結果的偶然性是造成全世界球迷狂熱的重要原因。因為在足球世界里,沒有絕對的強隊。利物浦有可能被一支名不見經傳的乙級隊甚至是業余隊“扳倒”。球星堆起來的巴西隊曾經在奧運會足球比賽里就被那時還稚嫩的日本隊擊敗。一九六六年,足球“第三世界”的朝鮮隊曾經擊敗過意大利隊闖進世界杯八強。剛剛結束的世界杯熱身賽中,中國隊出人意料的戰勝前世界冠軍,上屆世界杯亞軍法國隊。所以,在足球比賽里,不到最后一刻,你永遠不知道事情的結果。
四、帥哥:足球場上英姿颯爽的諸位大帥哥是造成足球運動成為“世界第一運動”的不可忽視的原因。理由很簡單,美眉們都一臉崇拜不顧一切奔到球場看球(主要看人),那她們的男朋友能不著急嗎?即使對足球不甚感興趣的男士,也得跟著女友往球場跑,看住女友,不要讓她被那些球場“萬人迷”搶走才是最要緊的。
五、環境:球迷就像食客,有一道讓人垂涎三尺的足球大餐,但是“吃”的氣氛要好。熱鬧,大氣,壯觀,這些足球場都具備了。比起悶熱悶熱的羽毛球館,比起小小的一張乒乓球桌,寬闊的綠茵場看起來是多么地氣勢恢宏和激動人心。 六、自由:幾萬十幾萬的球迷一起起哄,熱熱鬧鬧的。老實說,如果看球都要安安靜靜的,那誰還去看球。
七、爭議性:“足球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具有爭議性。”一位有遠見的老人說了一句有遠見的話。這個老人是前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沒錯,如果足球比賽都是判罰得很“死”,很機械的話,那足球就失去了它巨大的魅力。正因為裁判是人,可能錯判,可能受賄操縱比賽等等,才有了聲勢浩大的爭議和更多人的關注。
古代蹴鞠足球運動是一項古老的體育活動,源遠流長。最早起源于我國古代的一種球類游戲“蹴鞠”,后來經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發展成現代足球。
在中世紀的英國,足球以成為許多年輕人所熱衷的一項活動。他們在狹窄的街道上追逐皮球,經常將皮球踢到街邊人家的窗子上。于是英國國王不得不下令禁止踢足球。從12世紀到16世紀,英國國王先后四次發布過“足球禁令”。不過,由于足球運動的特殊 魅力,禁令也未能使它夭折。
1835年,在英國設菲爾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俱樂部。1863年,在英國又成立了第一個足球協會。從此,有組織的、在一定規則約束下的足球運動開始從英國傳遍歐洲,傳遍世界。
在19世紀末,足球運動在西歐國家已相當普及。在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上,就將足球列為比賽項目之一,結果丹麥隊以9:0戰勝希臘隊,成為奧運會足球比賽的第一個冠軍。
拓展資料:
足球,有“世界第一運動”的美譽,是全球體育界最具影響力的單項體育運動,古代足球起源于中國,現代足球起源于英國。現代標準的足球比賽由兩隊各派10名球員與1名守門員,共11人,在長方形的草地球場上對抗、進攻。
現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國。傳說在11世紀,英格蘭與丹麥之間有過一場戰爭,戰爭結束后,英國人在清理戰爭廢墟時發現一個丹麥入侵者的頭骨,出于憤恨,他們便用腳去踢這個頭骨,一群小孩
見了便也來踢,不過他們發現頭骨踢起來腳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氣來代替它,這就是現代足球的誕生。
參考:百度百科“足球”
每4年一次的世界杯足球賽一向深深吸引著全世界的億萬球迷,那么它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呢?1928年5月,為了適應現代足球運動發展的需要,國際足聯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了代表大會,與會者一致通過了舉辦世界杯足球錦標賽的決定。1930年,首屆世界杯足球錦標賽在烏拉圭舉行,以后每隔4年舉辦一次。
1956年在盧森堡舉行的國際足聯代表會上,人們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事業做出的杰出貢獻,建議將“世界足球錦標賽”改名為“雷米特杯賽”。后來有人提議將兩個名字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后來,在芬蘭赫爾本辛基代表會議上,人們將這一名稱改為“世界足球冠軍賽——雷米特杯”,簡稱“世界杯足球賽”,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杯足球賽的冠軍獎杯先后共有兩個,第一只“金女神杯”是由純金制成的。杯重1.8公斤,立在大理石底座上,高30厘米。它是由法國巴黎著名的首飾設計大師費列爾制作的。他以希臘神話中長翅膀的勝利女神尼凱為模特兒,塑造了一個身著古羅馬服裝的女子,伸展雙臂,將杯高舉的形象。國際足聯當時規定,獲得世界杯賽冠軍的隊伍將保留在此金杯,一直到下屆比賽時交還國際足聯。但同時又規定,獲得三次冠軍的那個國家將永遠擁有這座金杯。
1970年在墨西哥舉行的世界杯足球賽上,巴西隊第三次榮獲冠軍,于是“金女神杯”飛到了巴西永遠落戶。可惜后來有人將金杯盜走并熔化。為制造新的獎杯,1971年,國際足聯對52種設計圖案進行了評選,意大利人加扎尼亞的設計方案中選。他設計的獎杯是由兩個大力士雙手高舉一個地球的造型。此金杯高36厘米,重5公斤,名為“國際足聯世界杯”。獎杯為流動性的。
世界杯足球賽自1930年到現在已舉辦了15屆,獲得過冠軍的國家僅為6個。它們是:巴西4次,德國3次,意大利3次,烏拉圭2次,阿根廷2次,英國1次。
世界足球錦標賽
現代足球起源于英國,隨后風靡世界。1896年,第一界現代奧運會在希臘舉行時,丹麥以9:0大勝希臘,成為奧運會第一個足球冠軍。因為奧運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到了1928年足球比賽已無法持續。1928年奧運會結束后,國際足聯召開代表會議,一致通過決議,舉辦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錦標賽。這對于世界足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初這個新的足球大賽稱為 “世界足球錦標賽”。
世界杯誕生
1956年,國際足聯在盧森堡召開的會議上,決定易名為“雷米特杯賽”。這是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運動所做出的成就。雷米特擔任國際足聯主席33年(1921-1954),是世界足球錦標賽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后來,有人建議將兩個名字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于是,在赫爾辛基會議上決定更名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 ”,簡稱“世界杯”。
世界杯賽的獎杯是1928年,國際足聯為得勝者特制的獎品,是由巴黎著名首飾技師弗列爾鑄造的。其模特是希臘傳說中的勝利女神尼凱,她身著古羅馬束腰長袍,雙臂伸直,手中捧一只大杯。雕像由純金鑄成,重1800克,高30厘米,立在大理石底座上。此杯為流動獎品,誰得了冠軍,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屆杯賽前交還給國際足聯,以便發給新的世界冠軍。此外有一個附加規定是:誰連續三次獲得世界冠軍,誰將永遠得到次杯。 1970年,第九界世界杯賽時,烏拉圭、意大利、巴西都已獲得過兩次冠軍。因此都有永遠占有次杯的機會,結果被巴西隊捷足先登,占有了此杯。
大力神杯
為此,國際足聯還得準備一個新獎杯,以發給下界冠軍。 1971年5月,國際足聯舉行新杯審議會,經過對53種方案評議后,決定采用意大利人加扎尼亞的設計方案---兩個力士雙手高捧地球的設計方案。這個造型象征著體育的威力和規模。新杯定名為“國際足聯世界杯”。此杯高36厘米,重5公斤,當時價值2萬美元。 1974年第十界世界杯賽,西德隊作為冠軍第一次領取了新杯。這回,國際足聯規定新杯為流動獎品,不論哪個隊獲得多少冠軍,也不能占有此杯了。
足球的演變歷程是什么?
【漢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5643561代蹴鞠】
漢唐兩代是中國古代足球發展最興盛的時期,發展成直接對抗的競賽。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內填毛發改為由人用嘴吹氣,同時用兩個球門代替“鞠室”。至宋代(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年),蹴鞠更發展了雙球門及單球門的競賽,還有稱作齊云社或圓社的球會組織出現,而且所用皮球由人用嘴吹氣,發展到用氣筒打氣,愈來愈接近現代足球。 漢代蹴鞠是訓練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較為完備的體制。如專門設置了球場,規定為東西方向的長方形,兩端各設六個對稱的“鞠域”也稱“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場地四周設有圍墻。比賽分為兩隊,互有攻守,以踢進對方鞠室的次數決定勝負。 經過漢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時期蹴鞠活動達到高潮,甚至出現了按照場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種方式,有比賽巔球次數的“打鞠”,有場地中間掛網、類似網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參與拼搶的“躍鞠”,還有了設立球門的比賽,這種方式每隊有一定人數和固定位置,規定隊員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動。 2004年初,國際足聯確認足球起源于中國,“蹴鞠”是有史料記載的最早足球活動。《戰國策》和《史記》是最早記錄蹴鞠的文獻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現山東臨淄)流行蹴鞠活動,后者則記載,蹴鞠是當時訓練士兵、考察兵將體格的方式(“蹹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世界最早的足球入選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
【宋前蹴鞠簡況】
“蹴鞠”一詞,最早載于《史記·蘇秦列傳》,蘇秦游說齊宣王時形容臨淄:"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蹋”即“蹴”,踢的意思。“鞠”,球,即古代的足球。漢代的《西京雜記》、《鹽鐵論》、《蹴鞠新書》、《劉向別錄》中都有關于蹴鞠的記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蹴鞠之習依舊流行未衰。唐代時,蹴鞠仍是一項很普遍的運動,杜甫有詩曰:“十年瞰鞠將雛遠,萬里秋千風俗同”。但是,卻有了很大的發展。主要有三: (1)有了充氣的球:《宋朝事實類苑》中載:“顏師古注霍去病芽域踢鞠云:‘鞠以皮為之,實以毛,蹴蹋而戲也。’顏謂鞠乃如此,至晚唐己不同矣。”徐堅《初學記》:“今蹴鞠曰戲毬。古用毛纖結之,今用皮,以胞為里噓氣閉而蹴之。” (2)設立了球門:《文獻通考》“蹴球蓋始于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于上,為門以度球;球二分左右朋,以角勝負,豈非時鞠之變歟?” (3)踢法多樣:雙球門踢法:唐人仲無顏《氣球賦》中有記載。單球門踢法:從《蹴鞠圖譜》中可窺一斑。無球門踢法:一人或幾個人單獨踢,稱為打鞠;二人對踢叫白打;三人以上共踢稱為場戶,如三人場戶、四人場戶。
【第一個有記載的球迷】
西漢時期的項處是第一個有記載的球迷,不過他的經歷卻很不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名醫淳于意為項處看病,叫他不要過度勞累,但項處不聽,仍然外出踢球,結果嘔血身亡,這也使得項處成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個狂熱“球迷”。
【史上第一份首發名單】
南宋《武林舊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競賽時兩隊的名單與位置:“左軍一十六人:球頭張俊、蹺球王憐、正挾朱選、頭挾施澤、左竿網丁詮、右竿網張林、散立胡椿等;右軍一十六人:球頭李正、蹺球朱珍、正挾朱選、副挾張寧、左竿網徐賓、右竿網王用、散立陳俊等”。這恐怕是歷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發名單”了。
【足球的歷史】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改革,推行“胡服騎射”,趙國人學會了騎馬射箭。趙王經常帶著其親信騎著馬出城閑逛,好不威風。一日,來到一樹林,看到林中有野兔數只,國王金口一開,“抓活的”,遂兵分四路,合而逮之,不想驚嚇之中,野兔橫沖直竄,從馬群的平縫中紛紛逃去,一無所獲,眾人搖頭嘆著。一謀士突然眼前一亮,上前獻計“大王,這種圍堵很有趣,我們不妨用球代替兔子,不出宮門便可天天玩之。”“好主意”趙王大加贊賞“這件事就交給你全權負責”。于是,足球運動便在中國誕生了。但當時還屬于騎在馬上運動,稱之為“蹴鞠”。 到了漢代,有了專供比賽的足球場,稱之為“鞠城”,鞠城為長方形,兩端各有6個鞠室,呈月洞形,互相對稱,場地四周有圍墻。唐代是蹴鞠活動的昌盛時期,這一時期,不僅有了很大發展,而且足球運動開始對外出口,首先登陸的地方的英國。
足球有什么演變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5636562歷程呢
古代蹴鞠足球運動是一項古老的體育活動,源遠流長.最早起源于我國古代的一種球類游戲"蹴鞠",后來經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發展成現代足球.所以說,足球的故鄉是中國.據說,希臘人和羅馬人在中世紀以前就已經從事一種足球游戲了.他們在一個長方形場地上,將球放在中間的白線上,用腳把球踢滾到對方場地上,當時稱這種游戲為"哈巴斯托姆".而現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國,是來源于12世紀前后他們和丹麥發生了一場戰爭,戰爭結束后英國人看到地上有丹麥士兵的人頭,由于英國對丹麥士兵非常痛恨,便踢起了那人頭.到19世紀初葉,足球運動在當時歐洲及拉美一些國家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已經相當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運動的第一個文字形式的規則《劍橋規則》誕生了. 所謂的《劍橋規則》,即是在19世紀早期的英國倫敦,牛津和劍橋之間進行比賽時制定的一些規則.當時每隊有11個人進行比賽.因為當時在學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個學生和一位教師,因此他們就每方11人進行宿舍與宿舍之間的比賽,現在的11人足球比賽就是從那時開始的.1863年10月26日,英國足球協會在英倫召開了現代足球史上十分重要的會議.比賽歸程草擬出來,但有些條文卻離今天的規則相距甚遠.比如當時有這樣一條:當球從球門柱之間進入或在上面的空間越過,不論高度如何,只要不是被手扔、擊、運進去的,都算贏一球.那時球員的位置與陣形也不同于今天:每隊一名守門員、一名后衛、一名前衛和八名前鋒.制定規則不久,陣形有所改變:一名守門員、兩名后衛、三名前衛和五名前鋒.所以上場比賽的隊員就是十一人了. 然而眾多的資料表明,中國古代足球的出現比歐洲更早,歷史更為悠久.我國古代足球稱為"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詞最早記載在《史記匪漲亓寫》里,漢代劉向《別錄》和唐人顏師曾為《漢書·枚乘傳》均有記載.到了唐宋時期,"蹴鞠"活動已十分盛行 ,成為宮廷之中的高雅活動.1958年7月,國際足聯前任主席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國.當然,由于封建社會的局限,中國古代的蹴鞠活動最終沒有發展成為以"公平競爭"為原則的現代足球運動.這個質的飛躍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完成的.
【漢代蹴鞠】
漢唐兩代是中國古代足球發展最興盛的時期,發展成直接對抗的競賽.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內填毛發改為由人用嘴吹氣,同時用兩個球門代替"鞠室".至宋代(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年),蹴鞠更發展了雙球門及單球門的競賽,還有稱作齊云社或圓社的球會組織出現,而且所用皮球由人用嘴吹氣,發展到用氣筒打氣,愈來愈接近現代足球. 漢代蹴鞠是訓練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較為完備的體制.如專門設置了球場,規定為東西方向的長方形,兩端各設六個對稱的"鞠域"也稱"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場地四周設有圍墻.比賽分為兩隊,互有攻守,以踢進對方鞠室的次數決定勝負. 經過漢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時期蹴鞠活動達到高潮,甚至出現了按照場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種方式,有比賽巔球次數的"打鞠",有場地中間掛網、類似網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參與拼搶的"躍鞠",還有了設立球門的比賽,這種方式每隊有一定人數和固定位置,規定隊員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動. 2004年初,國際足聯確認足球起源于中國,"蹴鞠"是有史料記載的最早足球活動.《戰國策》和《史記》是最早記錄蹴鞠的文獻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現山東臨淄)流行蹴鞠活動,后者則記載,蹴鞠是當時訓練士兵、考察兵將體格的方式("
足球的起源與發展歷程~~
足球的起源與發展歷程~~古代足球
漢代蹴鞠是訓練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較為完備的體制。如專門設置了球場,規定為東西方向的長方形,兩端各設六個對稱的“鞠域”也稱“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場地四周設有圍墻。比賽分為兩隊,互有攻守,以踢進對方鞠室的次數決定勝負。
經過漢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時期蹴鞠活動達到高潮,甚至出現了按照場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種方式,有比賽巔球次數的“打鞠”,有場地中間掛網、類似網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參與拼搶的“躍鞠”,還有了設立球門的比賽,這種方式每隊有一定人數和固定位置,規定隊員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動。同時蹴鞠和佛教一起傳到了日本,日語及韓語中仍可見稱足球為“蹴球”的用法便是受到中國的影響。
南宋《武林舊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競賽時兩隊的名單與位置:“左軍一十六人:球頭張俊、蹺球王憐、正挾朱選、頭挾施澤、左竿網丁詮、右竿網張林、散立胡椿等;右軍一十六人:球頭李正、蹺球朱珍、正挾朱選、副挾張寧、左竿網徐賓、右竿網王用、散立陳俊等”。這被認為是歷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發名單”。
從春秋時期到元明時代,蹴鞠經歷了發展到高潮的過程,但到了清代,這項活動卻走入了衰落。據說,希臘人和羅馬人在中世紀以前就已經玩一種足球游戲。他們在一個長方形場地上,將球放在中間的白線上,用腳把球踢滾到對方場地上,當時稱這種游戲為“哈巴斯托姆”。
現代足球
現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國。傳說在11世紀,英格蘭與丹麥之間有過一場戰爭,戰爭結束后,英國人在清理戰爭廢墟時發現一個丹麥入侵者的頭骨,出于憤恨,他們便用腳去踢這個頭骨,一群小孩見了便也來踢,不過他們發現頭骨踢起來腳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氣來代替它——這就是現代足球的誕生。
12世紀初,英國開始有了足球賽。比賽是娛樂活動,一年兩次,一般在兩個城市之間舉行。主持人把球往空中一拋,比賽就算開始。雙方就會一擁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哪一方能將球踢進對方的鬧市區,哪一方就算勝利。如果球中途竄入居民屋里,運動員也就一窩蜂的沖進去亂打亂踢,常常把屋里的東西砸得稀巴爛,房主只好自嘆倒霉。路上行人碰到球滾來,就會遭受一場飛來的橫禍。因此在當時,球賽一來,人們就得躲避災難,關門閉戶,一直到球賽結束,才恢復正常。這樣的球賽遭到市民的強烈反對,英國政府便下了一道禁令:規定足球比賽要在空地上進行,進入鬧市區者重罰,于是就出現了專門的足球場。到19世紀初期,足球運動在當時歐洲及拉美一些國家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已經相當盛行。
1848年,足球運動的第一個文字形式的規則《劍橋規則》誕生了。所謂的《劍橋規則》,即是在19世紀早期的英國倫敦,牛津和劍橋之間進行比賽時制定的一些規則。當時每隊有11個人進行比賽。因為當時在學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個學生和一位教師,因此他們就每方11人進行宿舍與宿舍之間的比賽,當前的11人足球比賽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1862年,在英國諾丁漢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俱樂部。在英國又成立了第一個足球協會(英足總),并統一了足球規則,人們稱這一天為現代足球的誕生日。這次制定的足球規則共14條,它是現今足球規則的基礎。從1900年的第2屆奧運會開始,足球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但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1904年5月21日,國際足聯在巴黎成立。 1904年,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個國家的足球協會在法國成立了國際足球聯合會。1930年起,每4年舉辦一次世界足球錦標賽(又稱世界杯足球賽),比賽取消了對職業運動員的限制。
1989年國際足聯開始正式把五人制足球納入管理范圍之內,成為其主管團體。
擴展資料
足球(football),有“世界第一運動”的美譽,是全球體育界最具影響力的單項體育運動。標準的足球比賽由兩隊各派10名球員與1名守門員,總共22人,在長方形的草地球場上對抗、防守、進攻。
比賽目的是盡量將足球射入對方的球門內,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當比賽完畢后,得分多的一隊則勝出。如果在比賽規定時間內得分相同,則須看比賽章則而定,可以抽簽、加時再賽或互射點球(十二碼)等形式比賽分高下。足球比賽中除了守門員可以在己方禁區內利用手部接觸足球外,球場上每名球員只可以利用手以外的身體其他部分控制足球(開界外球例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足球
起源發展
足球運動是一項古老的體育活動,源遠流長。最早起源于我國古代的一種球類游戲“蹴鞠”,后來經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發展成現代足球。所以說,足球的故鄉是中國。據說,希臘人和羅馬人在中世紀以前就已經從事一種足球游戲了。他們在一個長方形場地上,將球放在中間的白線上,用腳把球踢滾到對方場地上,當時稱這種游戲為“哈巴斯托姆”。到19世紀初葉,足球運動在當時歐洲及拉美一些國家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已經相當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運動的第一個文字形式的規則《劍橋規則》誕生了。
所謂的《劍橋規則》,即是在19世紀早期的英國倫敦,牛津和劍橋之間進行比賽時制定的一些規則。當時每隊有11個人進行比賽。因為當時在學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個學生和一位教師,因此他們就每方11人進行宿舍與宿舍之間的比賽,現在的11人足球比賽就是從那時開始的。1863年10月26日,英國足球協會在英倫召開了現代足球史上十分重要的會議。比賽歸程草擬出來,但有些條文卻離今天的規則相距甚遠。比如當時有這樣一條:當球從球門柱之間進入或在上面的空間越過,不論高度如何,只要不是被手扔、擊、運進去的,都算贏一球。那時球員的位置與陣形也不同于今天:每隊一名守門員、一名后衛、一名前衛和八名前鋒。制定規則不久,陣形有所改變:一名守門員、兩名后衛、三名前衛和五名前鋒。所以上場比賽的隊員就是十一人了。
然而眾多的資料表明,中國古代足球的出 現比歐洲更早,歷史更為悠久。我國古代足球稱為“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詞最早記載在《史記匪漲亓寫》里,漢代劉向《別錄》和唐人顏師曾為《漢書·枚乘傳》均有記載。到了唐宋時期,“蹴鞠”活動已十分盛行 ,成為宮廷之中的高雅活動。1958年7月,國際足聯現任主席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國。當然,由于封建社會的局限,中國古代的蹴鞠活動最終沒有發展成為以“公平競爭”為原則的現代足球運動。這個質的飛躍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完成的。
【漢代蹴鞠】
漢唐兩代是中國古代足球發展最興盛的時期,發展成直接對抗的競賽。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內填毛發改為由人用嘴吹氣,同時用兩個球門代替“鞠室”。至宋代(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年),蹴鞠更發展了雙球門及單球門的競賽,還有稱作齊云社或圓社的球會組織出現,而且所用皮球由人用嘴吹氣,發展到用氣筒打氣,愈來愈接近現代足球。
漢代蹴鞠是訓練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較為完備的體制。如專門設置了球場,規定為東西方向的長方形,兩端各設六個對稱的“鞠域”也稱“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場地四周設有圍墻。比賽分為兩隊,互有攻守,以踢進對方鞠室的次數決定勝負。
經過漢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時期蹴鞠活動達到高潮,甚至出現了按照場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種方式,有比賽巔球次數的“打鞠”,有場地中間掛網、類似網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參與拼搶的“躍鞠”,還有了設立球門的比賽,這種方式每隊有一定人數和固定位置,規定隊員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動。
2004年初,國際足聯確認足球起源于中國,“蹴鞠”是有史料記載的最早足球活動。《戰國策》和《史記》是最早記錄蹴鞠的文獻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現山東淄博)流行蹴鞠活動,后者則記載,蹴鞠是當時訓練士兵、考察兵將體格的方式(“蹹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
【宋前蹴鞠簡況】
“蹴鞠”一詞,最早載于《史記·蘇秦列傳》,蘇秦游說齊宣王時形容臨苗:"臨苗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蹋”即“蹴”,踢的意思。“鞠”,球,即古代的足球。漢代的《西京雜記》、《鹽鐵論》、《蹴鞠新書》、《劉向別錄》中都有關于蹴鞠的記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蹴鞠之習依舊流行未衰。唐代時,蹴鞠仍是一項很普遍的運動,杜甫有詩曰:“十年瞰鞠將雛遠,萬里秋千風俗同”。但是,卻有了很大的發展。主要有三:
(1)有了充氣的球:《宋朝事實類苑》中載:“顏師古注霍去病芽域踢鞠云:‘鞠以皮為之,實以毛,蹴蹋而戲也。’顏謂鞠乃如此,至晚唐己不同矣。”徐堅《初學記》:“今蹴鞠曰戲毬。古用毛纖結之,今用皮,以胞為里噓氣閉而蹴之。”
(2)設立了球門:《文獻通考》“蹴球蓋始于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于上,為門以度球;球二分左右朋,以角勝負,豈非時鞠之變歟?”
(3)踢法多樣:雙球門踢法:唐人仲無顏《氣球賦》中有記載。單球門踢法:從《蹴鞠圖譜》中可窺一斑。無球門踢法:一人或幾個人單獨踢,稱為打鞠;二人對踢叫白打;三人以上共踢稱為場戶,如三人場戶、四人場戶。
【第一個有記載的球迷】
西漢時期的項處是第一個有記載的球迷,不過他的經歷卻很不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名醫淳于意為項處看病,叮囑他不要過度勞累,但項處不聽,仍外出踢球,結果嘔血身亡,這也使得項處成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個狂熱“球迷”。
【史上第一份首發名單】
南宋《武林舊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競賽時兩隊的名單與位置:“左軍一十六人:球頭張俊、蹺球王憐、正挾朱選、頭挾施澤、左竿網丁詮、右竿網張林、散立胡椿等;右軍一十六人:球頭李正、蹺球朱珍、正挾朱選、副挾張寧、左竿網徐賓、右竿網王用、散立陳俊等”。這恐怕是歷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發名單”了。
【足球的歷史】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改革,推行“胡服騎射”,趙國人學會了騎馬射箭。趙王經常帶著其親信騎著馬出城閑逛,好不威風。一日,來到一樹林,看到林中有野兔數只,國王金口一開,“抓活的”,遂兵分四路,合而逮之,不想驚嚇之中,野兔橫沖直竄,從馬群的平縫中紛紛逃去,一無所獲,眾人搖頭嘆著。一謀士突然眼前一亮,上前獻計“大王,這種圍豬很有趣,我們不妨用球代替兔子,不出宮門便可天天玩之。”“好主意”趙王大加贊賞“這件事就交給你全權負責”。于是,足球運動便在中國誕生了。但當時還屬于騎在馬上運動,稱之為“蹴鞠”。
到了漢代,有了專供比賽的足球場,稱之為“鞠城”,鞠城為長方形,兩端各有6個鞠室,呈月洞形,互相對稱,場地四周有圍墻。唐代是蹴鞠活動的昌盛時期,這一時期,不僅有了很大發展,而且足球運動開始對外出口,首先登陸的地方的英國。
蹴鞠本是作為一項完整的產品對外出口,便由于當時交通不發達,交通工具十分落后,經過數月的長途跋涉,蹴鞠在到達英國時,馬匹已經累死,只剩下一個球了。但就是這樣一個球,英國仍視之為珍寶,只限為王室的專有活動,禁止民間享受這種娛樂活動。
11世紀,丹麥人入侵英格蘭。一天,英格蘭人在挖戰場時,偶然挖出了幾個丹麥人的頭骨。想起丹麥人入侵的罪惡,這些英格蘭人極為憤怒,他們抬腳狠狠的沖著骷髏頭踢去,解憤之余,又頗覺有踢足球的樂趣。于是,挖戰場的英格蘭人越來越多的參加了這個踢“球”的行列。這種愛國行為打動了英國國王,為了獎勵人民,英國國王下令王室足球對民間開放。很快,足球運動在民間傳播開來,成為流行的體育娛樂活動。
12世紀初,英國開始有了足球賽。比賽是娛樂活動,一年兩次,一般在兩個城市之間舉行。主持人把球往空中一拋,比賽就算開始。雙方就會一捆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哪一方能將球踢進對方的鬧市區,哪一方就算勝利。如果球中途竄入居民屋里,運動員也就一窩蜂的沖進去亂打亂踢,常常把屋里的東西砸得稀巴爛,房主只好自嘆倒霉。路上行人碰到球滾來,就會遭受一場飛來的橫禍。因此在當時,球賽一來,人們就得躲避災難,關門閉戶,一直到球賽結束,才恢復正常。這樣的球賽遭到市民的強烈反對,英國政府便下了一道禁令:規定足球比賽要在空地上進行,進入鬧市區者重罰,于是就出現了專門的足球場。
1863年10月26日,在倫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運動組織——英格蘭足球協會,并統一了規則,現代足球運動正式確立。
中國古代把腳踢球叫“蹴鞠”。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蹴鞠游戲。西漢時修建有“鞠城”,專供競賽之用。唐代是蹴鞠活動的昌盛時期,出現了用灌氣的球代替了過去用毛發之物填充的球,稱為“氣毯”,并用球門代替了鞠室。而在西方,公元10世紀以后,法國、意大利、英國等一些國家有了足球游戲。到15世紀末有了“足球”之稱,后逐漸發展成現代的足球運動。1863年10月26日,英國人在倫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運動組織——英國足球協會,并統一了足球規則,人們稱這一天為現代足球的誕生日。這次制定的足球規則共14條,它是現今足球規則的基礎。從1900年的第2屆奧運會開始,足球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但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1904年5月21日,國際足聯在巴黎成立。1930年起,每4年舉辦一次世界足球錦標賽(又稱世界杯足球賽),比賽取消了對職業運動員的限制。從此,現代足球運動日益發展。
傳說在11世紀,英格蘭與丹麥之間有過一場戰爭,戰爭結束 后,英國人在清理戰爭廢墟時發現一個丹麥入侵者的頭骨,出于憤恨,他們便用腳去踢這個頭骨,一群小孩見了便也來踢,不過他們發現頭骨踢起來腳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氣來代替它——這就是現代足球的誕生。
在中世紀的英國,足球以成為許多年輕人所熱衷的一項活動。 他們在狹窄的街道上追逐皮球,經常將皮球踢到街邊人家的窗子 上。于是英國國王不得不下令禁止踢足球。從12世紀到16世紀, 英國國王先后四次發布過“足球禁令”。不過,由于足球運動的特殊魅力,禁令也未能使它夭折。
1835年,在英國設菲爾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俱樂部。 1863年,在英國又成立了第一個足球協會。從此,有組織的、在一定規則約束下的足球運動開始從英國傳遍歐洲,傳遍世界。在19世紀末,足球運動在西歐國家已相當普及。在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上,就將足球列為比賽項目之一,結果丹麥隊以9:0 戰勝希臘隊,成為奧運會足球比賽的第一個冠軍。
1904年,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個國家的足球協會在法國成立了國際足球聯合會,并推選法國人蓋蘭為第一任國際足聯主席
如果回答對你有幫助,解決了你的問題,麻煩給個最佳答案鼓勵一下,謝謝!
古代蹴鞠
足球運動是一項古老的體育活動,源遠流長。最早起源于我國古代的一種球類游戲“蹴鞠”,后來經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發展成現代足球。所以說,足球的故鄉是中國。據說,希臘人和羅馬人在中世紀以前就已經從事一種足球游戲了。他們在一個長方形場地上,將球放在中間的白線上,用腳把球踢滾到對方場地上,當時稱這種游戲為“哈巴斯托姆”。而現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國,是來源于12世紀前后他們和丹麥發生了一場戰爭,戰爭結束后英國人看到地上有丹麥士兵的人頭,由于英國對丹麥士兵非常痛恨,便踢起了那人頭。到19世紀初葉,足球運動在當時歐洲及拉美一些國家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已經相當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運動的第一個文字形式的規則《劍橋規則》誕生了。
所謂的《劍橋規則》,即是在19世紀早期的英國倫敦,牛津和劍橋之間進行比賽時制定的一些規則。當時每隊有11個人進行比賽。因為當時在學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個學生和一位教師,因此他們就每方11人進行宿舍與宿舍之間的比賽,現在的11人足球比賽就是從那時開始的。1863年10月26日,英國足球協會在英倫召開了現代足球史上十分重要的會議。比賽歸程草擬出來,但有些條文卻離今天的規則相距甚遠。比如當時有這樣一條:當球從球門柱之間進入或在上面的空間越過,不論高度如何,只要不是被手扔、擊、運進去的,都算贏一球。那時球員的位置與陣形也不同于今天:每隊一名守門員、一名后衛、一名前衛和八名前鋒。制定規則不久,陣形有所改變:一名守門員、兩名后衛、三名前衛和五名前鋒。所以上場比賽的隊員就是十一人了。
然而眾多的資料表明,中國古代足球的出現比歐洲更早,歷史更為悠久。我國古代足球稱為“蹴鞠” 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詞最早記載在《史記匪漲亓寫》里,漢代劉向《別錄》和唐人顏師曾為《漢書·枚乘傳》均有記載。到了唐宋時期,“蹴鞠”活動已十分盛行 ,成為宮廷之中的高雅活動。1958年7月,國際足聯前任主席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國。當然,由于封建社會的局限,中國古代的蹴鞠活動最終沒有發展成為以“公平競爭”為原則的現代足球運動。這個質的飛躍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完成的。
【漢代蹴鞠】
漢唐兩代是中國古代足球發展最興盛的時期,發展成直接對抗的競賽。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內填毛發改為由人用嘴吹氣,同時用兩個球門代替“鞠室”。至宋代(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年),蹴鞠更發展了雙球門及單球門的競賽,還有稱作齊云社或圓社的球會組織出現,而且所用皮球由人用嘴吹氣,發展到用氣筒打氣,愈來愈接近現代足球。
漢代蹴鞠是訓練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較為完備的體制。如專門設置了球場,規定為東西方向的長方形,兩端各設六個對稱的“鞠域”也稱“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場地四周設有圍墻。比賽分為兩隊,互有攻守,以踢進對方鞠室的次數決定勝負。
經過漢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時期蹴鞠活動達到高潮,甚至出現了按照場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種方式,有比賽巔球次數的“打鞠”,有場地中間掛網、類似網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參與拼搶的“躍鞠”,還有了設立球門的比賽,這種方式每隊有一定人數和固定位置,規定隊員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動。
2004年初,國際足聯確認足球起源于中國,“蹴鞠”是有史料記載的最早足球活動。《戰國策》和《史記》是最早記錄蹴鞠的文獻典籍,前者描述了 23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現山東臨淄)流行蹴鞠活動,后者則記載,蹴鞠是當時訓練士兵、考察兵將體格的方式(“蹹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世界最早的足球入選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
【宋前蹴鞠簡況】
“蹴鞠”一詞,最早載于《史記·蘇秦列傳》,蘇秦游說齊宣王時形容臨淄:"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蹋”即“蹴”,踢的意思。“鞠”,球,即古代的足球。漢代的《西京雜記》、《鹽鐵論》、《蹴鞠新書》、《劉向別錄》中都有關于蹴鞠的記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蹴鞠之習依舊流行未衰。唐代時,蹴鞠仍是一項很普遍的運動,杜甫有詩曰:“十年瞰鞠將雛遠,萬里秋千風俗同”。但是,卻有了很大的發展。主要有三:
(1)有了充氣的球:《宋朝事實類苑》中載:“顏師古注霍去病芽域踢鞠云:‘鞠以皮為之,實以毛,蹴蹋而戲也。’顏謂鞠乃如此,至晚唐己不同矣。”徐堅《初學記》:“今蹴鞠曰戲毬。古用毛纖結之,今用皮,以胞為里噓氣閉而蹴之。”
(2)設立了球門:《文獻通考》“蹴球蓋始于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于上,為門以度球;球二分左右朋,以角勝負,豈非時鞠之變歟?”
(3)踢法多樣:雙球門踢法:唐人仲無顏《氣球賦》中有記載。單球門踢法:從《蹴鞠圖譜》中可窺一斑。無球門踢法:一人或幾個人單獨踢,稱為打鞠;二人對踢叫白打;三人以上共踢稱為場戶,如三人場戶、四人場戶。
【第一個有記載的球迷】
西漢時期的項處是第一個有記載的球迷,不過他的經歷卻很不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名醫淳于意為項處看病,叫他不要過度勞累,但項處不聽,仍然外出踢球,結果嘔血身亡,這也使得項處成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個狂熱“球迷”。
【史上第一份首發名單】
南宋《武林舊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競賽時兩隊的名單與位置:“左軍一十六人:球頭張俊、蹺球王憐、正挾朱選、頭挾施澤、左竿網丁詮、右竿網張林、散立胡椿等;右軍一十六人:球頭李正、蹺球朱珍、正挾朱選、副挾張寧、左竿網徐賓、右竿網王用、散立陳俊等”。這恐怕是歷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發名單”了。
【足球的歷史】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改革,推行“胡服騎射”,趙國人學會了騎馬射箭。趙王經常帶著其親信騎著馬出城閑逛,好不威風。一日,來到一樹林,看到林中有野兔數只,國王金口一開,“抓活的”,遂兵分四路,合而逮之,不想驚嚇之中,野兔橫沖直竄,從馬群的平縫中紛紛逃去,一無所獲,眾人搖頭嘆著。一謀士突然眼前一亮,上前獻計“大王,這種圍堵很有趣,我們不妨用球代替兔子,不出宮門便可天天玩之。”“好主意”趙王大加贊賞“這件事就交給你全權負責”。于是,足球運動便在中國誕生了。但當時還屬于騎在馬上運動,稱之為“蹴鞠”。
到了漢代,有了專供比賽的足球場,稱之為“鞠城”,鞠城為長方形,兩端各有 6個鞠室,呈月洞形,互相對稱,場地四周有圍墻。唐代是蹴鞠活動的昌盛時期,這一時期,不僅有了很大發展,而且足球運動開始對外出口,首先登陸的地方的英國。
蹴鞠本是作為一項完整的產品對外出口,便由于當時交通不發達,交通工具十分落后,經過數月的長途跋涉,蹴鞠在到達英國時,馬匹已經累死,只剩下一個球了。但就是這樣一個球,英國仍視之為珍寶,只限為王室的專有活動,禁止民間享受這種娛樂活動。
11世紀,丹麥人入侵英格蘭。一天,英格蘭人在挖戰場時,偶然挖出了幾個丹麥人的頭骨。想起丹麥人入侵的罪惡,這些英格蘭人極為憤怒,他們抬腳狠狠的沖著骷髏頭踢去,解憤之余,又頗覺有踢足球的樂趣。于是,挖戰場的英格蘭人越來越多的參加了這個踢“球”的行列,一群小孩見了便也來踢,不過他們發現頭骨踢起來腳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氣來代替它——這就是現代足球的誕生。這種愛國行為打動了英國國王,為了獎勵人民,英國國王下令王室足球對民間開放。很快,足球運動在民間傳播開來,成為流行的體育娛樂活動。
12世紀初,英國開始有了足球賽。比賽是娛樂活動,一年兩次,一般在兩個城市之間舉行。主持人把球往空中一拋,比賽就算開始。雙方就會一捆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哪一方能將球踢進對方的鬧市區,哪一方就算勝利。如果球中途竄入居民屋里,運動員也就一窩蜂的沖進去亂打亂踢,常常把屋里的東西砸得稀巴爛,房主只好自嘆倒霉。路上行人碰到球滾來,就會遭受一場飛來的橫禍。因此在當時,球賽一來,人們就得躲避災難,關門閉戶,一直到球賽結束,才恢復正常。這樣的球賽遭到市民的強烈反對,英國政府便下了一道禁令:規定足球比賽要在空地上進行,進入鬧市區者重罰,于是就出現了專門的足球場。
1863年10月26日,在倫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運動組織——英格蘭足球協會,并統一了規則,現代足球運動正式確立。
中國古代把腳踢球叫“蹴鞠”。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蹴鞠游戲。西漢時修建有“鞠城”,專供競賽之用。唐代是蹴鞠活動的昌盛時期,出現了用灌氣的球代替了過去用毛發之物填充的球,稱為“氣毯”,并用球門代替了鞠室。而在西方,公元10世紀以后,法國、意大利、英國等一些國家有了足球游戲。到15世紀末有了“足球”之稱,后逐漸發展成現代的足球運動。1863年10月26日,英國人在倫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運動組織——英國足球協會,并統一了足球規則,人們稱這一天為現代足球的誕生日。這次制定的足球規則共14條,它是現今足球規則的基礎。從1900年的第 2屆奧運會開始,足球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但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1904年5月21日,國際足聯在巴黎成立。1930年起,每4年舉辦一次世界足球錦標賽(又稱世界杯足球賽),比賽取消了對職業運動員的限制。從此,現代足球運動日益發展。
在中世紀的英國,足球以成為許多年輕人所熱衷的一項活動。 他們在狹窄的街道上追逐皮球,經常將皮球踢到街邊人家的窗子 上。于是英國國王不得不下令禁止踢足球。從12世紀到16世紀, 英國國王先后四次發布過“足球禁令”。不過,由于足球運動的特殊魅力,禁令也未能使它夭折。
1835年,在英國謝菲爾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俱樂部。 1863年,在英國又成立了第一個足球協會。從此,有組織的、在一定規則約束下的足球運動開始從英國傳遍歐洲,傳遍世界。在19世紀末,足球運動在西歐國家已相當普及。在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上,就將足球列為比賽項目之一,結果丹麥隊以9:0 戰勝希臘隊,成為奧運會足球比賽的第一個冠軍。
1904年,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個國家的足球協會在法國成立了國際足球聯合會,并推選法國人蓋蘭為第一任國際足聯
[2010南非世界杯]
2010南非世界杯
現代足球起源于英國,雖后風靡世界。由于足球運發動發展,國際比賽也隨之出現。1896年,第一界現代奧運會在希臘舉行時,足球就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丹麥以9:0大勝希臘,成為奧運會第一個足球冠軍。因為奧運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到了1928年(第九界奧運會)足球比賽已無法持續。
1928年奧運會結束后,國際足聯召開代表會議,一致通過決議,舉辦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錦標賽。這對于世界足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最初這個新的足球大賽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1956年,國際足聯在盧森堡召開的會議上,決定易名為“雷米特杯賽”。這是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足球運動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擔任國際足聯主席33年(1921-1954),是世界足球錦標賽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后來,有人建議將兩個名字聯起來,稱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于是,在赫爾辛基會議上決定更名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簡稱”世界杯“。
世界杯賽的獎杯是1928年,國際足聯為得勝者特制的獎品,是由巴黎著名首飾技師弗列爾鑄造的。其模特是希臘傳說中的勝利女神尼凱,她身著古羅馬束腰長袍,雙臂伸直,手中捧一只大杯。雕像由純金鑄成,重1800克,高30厘米,立在大理石底座上。此杯為流動獎品,誰得了冠軍,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界杯賽前交還給國際足聯,以便發給新的世界冠軍。此外有一個附加規定是:誰連續三次獲得世界冠軍,誰將永遠得到次杯。
1970年,第九界世界杯賽時,烏拉圭、意大利、巴西都已獲得過兩次冠軍。因此都有永遠占有次杯的機會,結果是巴西隊捷足先得,占有了次杯。
為此,國際足聯還得準備一個新獎杯,以發給下界冠軍。1971年5月,國際足聯舉行新杯審議會,經過對53種方案評議后,決定采用意大利人加扎尼亞的設計方案---兩個力士雙手高擎地球的設計方案。這個造形象征著體育的威力和規模。新杯定名為”國際足聯世界杯“。該杯高36厘米,重5公斤,當時價值2萬美元。1974年第十界世界杯賽,西德隊作為冠軍第一次領取了新杯。這回,國際足聯規定新杯為流動獎品,不論哪個隊獲得多少冠軍,也不能占有此杯了。
首先我可以告訴LZ、足球是由蹴鞠演變的……
古代蹴鞠
足球運動是一項古老的體育活動,源遠流長。最早起源于我國古代的一種球類游戲“蹴鞠”,后來經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發展成現代足球。所以說,足球的故鄉是中國。據說,希臘人和羅馬人在中世紀以前就已經從事一種足球游戲了。他們在一個長方形場地上,將球放在中間的白線上,用腳把球踢滾到對方場地上,當時稱這種游戲為“哈巴斯托姆”。而現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國,是來源于12世紀前后他們和丹麥發生了一場戰爭,戰爭結束后英國人看到地上有丹麥士兵的人頭,由于英國對丹麥士兵非常痛恨,便踢起了那人頭。到19世紀初葉,足球運動在當時歐洲及拉美一些國家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已經相當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運動的第一個文字形式的規則《劍橋規則》誕生了。
所謂的《劍橋規則》,即是在19世紀早期的英國倫敦,牛津和劍橋之間進行比賽時制定的一些規則。當時每隊有11個人進行比賽。因為當時在學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個學生和一位教師,因此他們就每方11人進行宿舍與宿舍之間的比賽,現在的11人足球比賽就是從那時開始的。1863年10月26日,英國足球協會在英倫召開了現代足球史上十分重要的會議。比賽歸程草擬出來,但有些條文卻離今天的規則相距甚遠。比如當時有這樣一條:當球從球門柱之間進入或在上面的空間越過,不論高度如何,只要不是被手扔、擊、運進去的,都算贏一球。那時球員的位置與陣形也不同于今天:每隊一名守門員、一名后衛、一名前衛和八名前鋒。制定規則不久,陣形有所改變:一名守門員、兩名后衛、三名前衛和五名前鋒。所以上場比賽的隊員就是十一人了。
然而眾多的資料表明,中國古代足球的出現比歐洲更早,歷史更為悠久。我國古代足球稱為“蹴鞠” 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詞最早記載在《史記匪漲亓寫》里,漢代劉向《別錄》和唐人顏師曾為《漢書·枚乘傳》均有記載。到了唐宋時期,“蹴鞠”活動已十分盛行 ,成為宮廷之中的高雅活動。1958年7月,國際足聯前任主席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國。當然,由于封建社會的局限,中國古代的蹴鞠活動最終沒有發展成為以“公平競爭”為原則的現代足球運動。這個質的飛躍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完成的。
【漢代蹴鞠】
漢唐兩代是中國古代足球發展最興盛的時期,發展成直接對抗的競賽。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內填毛發改為由人用嘴吹氣,同時用兩個球門代替“鞠室”。至宋代(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年),蹴鞠更發展了雙球門及單球門的競賽,還有稱作齊云社或圓社的球會組織出現,而且所用皮球由人用嘴吹氣,發展到用氣筒打氣,愈來愈接近現代足球。
漢代蹴鞠是訓練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較為完備的體制。如專門設置了球場,規定為東西方向的長方形,兩端各設六個對稱的“鞠域”也稱“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場地四周設有圍墻。比賽分為兩隊,互有攻守,以踢進對方鞠室的次數決定勝負。
經過漢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時期蹴鞠活動達到高潮,甚至出現了按照場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種方式,有比賽巔球次數的“打鞠”,有場地中間掛網、類似網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參與拼搶的“躍鞠”,還有了設立球門的比賽,這種方式每隊有一定人數和固定位置,規定隊員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動。
2004年初,國際足聯確認足球起源于中國,“蹴鞠”是有史料記載的最早足球活動。《戰國策》和《史記》是最早記錄蹴鞠的文獻典籍,前者描述了 23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現山東臨淄)流行蹴鞠活動,后者則記載,蹴鞠是當時訓練士兵、考察兵將體格的方式(“蹹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世界最早的足球入選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
【宋前蹴鞠簡況】
“蹴鞠”一詞,最早載于《史記·蘇秦列傳》,蘇秦游說齊宣王時形容臨淄:"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蹋”即“蹴”,踢的意思。“鞠”,球,即古代的足球。漢代的《西京雜記》、《鹽鐵論》、《蹴鞠新書》、《劉向別錄》中都有關于蹴鞠的記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蹴鞠之習依舊流行未衰。唐代時,蹴鞠仍是一項很普遍的運動,杜甫有詩曰:“十年瞰鞠將雛遠,萬里秋千風俗同”。但是,卻有了很大的發展。主要有三:
(1)有了充氣的球:《宋朝事實類苑》中載:“顏師古注霍去病芽域踢鞠云:‘鞠以皮為之,實以毛,蹴蹋而戲也。’顏謂鞠乃如此,至晚唐己不同矣。”徐堅《初學記》:“今蹴鞠曰戲毬。古用毛纖結之,今用皮,以胞為里噓氣閉而蹴之。”
(2)設立了球門:《文獻通考》“蹴球蓋始于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于上,為門以度球;球二分左右朋,以角勝負,豈非時鞠之變歟?”
(3)踢法多樣:雙球門踢法:唐人仲無顏《氣球賦》中有記載。單球門踢法:從《蹴鞠圖譜》中可窺一斑。無球門踢法:一人或幾個人單獨踢,稱為打鞠;二人對踢叫白打;三人以上共踢稱為場戶,如三人場戶、四人場戶。
【第一個有記載的球迷】
西漢時期的項處是第一個有記載的球迷,不過他的經歷卻很不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名醫淳于意為項處看病,叫他不要過度勞累,但項處不聽,仍然外出踢球,結果嘔血身亡,這也使得項處成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個狂熱“球迷”。
【史上第一份首發名單】
南宋《武林舊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競賽時兩隊的名單與位置:“左軍一十六人:球頭張俊、蹺球王憐、正挾朱選、頭挾施澤、左竿網丁詮、右竿網張林、散立胡椿等;右軍一十六人:球頭李正、蹺球朱珍、正挾朱選、副挾張寧、左竿網徐賓、右竿網王用、散立陳俊等”。這恐怕是歷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發名單”了。
【足球的歷史】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改革,推行“胡服騎射”,趙國人學會了騎馬射箭。趙王經常帶著其親信騎著馬出城閑逛,好不威風。一日,來到一樹林,看到林中有野兔數只,國王金口一開,“抓活的”,遂兵分四路,合而逮之,不想驚嚇之中,野兔橫沖直竄,從馬群的平縫中紛紛逃去,一無所獲,眾人搖頭嘆著。一謀士突然眼前一亮,上前獻計“大王,這種圍堵很有趣,我們不妨用球代替兔子,不出宮門便可天天玩之。”“好主意”趙王大加贊賞“這件事就交給你全權負責”。于是,足球運動便在中國誕生了。但當時還屬于騎在馬上運動,稱之為“蹴鞠”。
到了漢代,有了專供比賽的足球場,稱之為“鞠城”,鞠城為長方形,兩端各有 6個鞠室,呈月洞形,互相對稱,場地四周有圍墻。唐代是蹴鞠活動的昌盛時期,這一時期,不僅有了很大發展,而且足球運動開始對外出口,首先登陸的地方的英國。
蹴鞠本是作為一項完整的產品對外出口,便由于當時交通不發達,交通工具十分落后,經過數月的長途跋涉,蹴鞠在到達英國時,馬匹已經累死,只剩下一個球了。但就是這樣一個球,英國仍視之為珍寶,只限為王室的專有活動,禁止民間享受這種娛樂活動。
11世紀,丹麥人入侵英格蘭。一天,英格蘭人在挖戰場時,偶然挖出了幾個丹麥人的頭骨。想起丹麥人入侵的罪惡,這些英格蘭人極為憤怒,他們抬腳狠狠的沖著骷髏頭踢去,解憤之余,又頗覺有踢足球的樂趣。于是,挖戰場的英格蘭人越來越多的參加了這個踢“球”的行列,一群小孩見了便也來踢,不過他們發現頭骨踢起來腳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氣來代替它——這就是現代足球的誕生。這種愛國行為打動了英國國王,為了獎勵人民,英國國王下令王室足球對民間開放。很快,足球運動在民間傳播開來,成為流行的體育娛樂活動。
12世紀初,英國開始有了足球賽。比賽是娛樂活動,一年兩次,一般在兩個城市之間舉行。主持人把球往空中一拋,比賽就算開始。雙方就會一捆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哪一方能將球踢進對方的鬧市區,哪一方就算勝利。如果球中途竄入居民屋里,運動員也就一窩蜂的沖進去亂打亂踢,常常把屋里的東西砸得稀巴爛,房主只好自嘆倒霉。路上行人碰到球滾來,就會遭受一場飛來的橫禍。因此在當時,球賽一來,人們就得躲避災難,關門閉戶,一直到球賽結束,才恢復正常。這樣的球賽遭到市民的強烈反對,英國政府便下了一道禁令:規定足球比賽要在空地上進行,進入鬧市區者重罰,于是就出現了專門的足球場。
1863年10月26日,在倫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運動組織——英格蘭足球協會,并統一了規則,現代足球運動正式確立。
中國古代把腳踢球叫“蹴鞠”。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蹴鞠游戲。西漢時修建有“鞠城”,專供競賽之用。唐代是蹴鞠活動的昌盛時期,出現了用灌氣的球代替了過去用毛發之物填充的球,稱為“氣毯”,并用球門代替了鞠室。而在西方,公元10世紀以后,法國、意大利、英國等一些國家有了足球游戲。到15世紀末有了“足球”之稱,后逐漸發展成現代的足球運動。1863年10月26日,英國人在倫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運動組織——英國足球協會,并統一了足球規則,人們稱這一天為現代足球的誕生日。這次制定的足球規則共14條,它是現今足球規則的基礎。從1900年的第 2屆奧運會開始,足球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但它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1904年5月21日,國際足聯在巴黎成立。1930年起,每4年舉辦一次世界足球錦標賽(又稱世界杯足球賽),比賽取消了對職業運動員的限制。從此,現代足球運動日益發展。
在中世紀的英國,足球以成為許多年輕人所熱衷的一項活動。 他們在狹窄的街道上追逐皮球,經常將皮球踢到街邊人家的窗子 上。于是英國國王不得不下令禁止踢足球。從12世紀到16世紀, 英國國王先后四次發布過“足球禁令”。不過,由于足球運動的特殊魅力,禁令也未能使它夭折。
1835年,在英國謝菲爾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足球俱樂部。 1863年,在英國又成立了第一個足球協會。從此,有組織的、在一定規則約束下的足球運動開始從英國傳遍歐洲,傳遍世界。在19世紀末,足球運動在西歐國家已相當普及。在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上,就將足球列為比賽項目之一,結果丹麥隊以9:0 戰勝希臘隊,成為奧運會足球比賽的第一個冠軍。
1904年,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個國家的足球協會在法國成立了國際足球聯合會,并推選法國人蓋蘭為第一任國際足聯
[2010南非世界杯]
2010南非世界杯
主席
中國近現代足球的發展歷史?
簡要敘述即可,謝謝。中國國家足球隊
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長期以來一直在爭取在亞洲地區獲得錦標,最近一次的努力是在2004年亞洲杯獲得了亞軍。他們在第一次世界杯上的亮相是2002年韓日世界杯,但是輸掉了全部三場比賽且失九球不入球,僅因沙特阿拉伯國家足球隊于另一小組輸掉了全部三場比賽且失12球不入球,免于在32強包尾。中國國家隊始創于1924年,在1931年加入國際足球聯合會,1958年退出,并在1979年重新加入。
足球運動在中國較受歡迎,因此國家隊取得的任何成績和勝利都會被認為是國家的驕傲。大約有3千萬觀眾收看了2002年世界杯足球賽里中國參加的比賽。收看2004年亞洲杯足球賽決賽的觀眾甚至超過了這個數字。
2005年,中國贏得了2005年東亞足球錦標賽的男子冠軍和澳門東亞運的男子足球項目金牌(東亞運動會男子足球項目非FIFA之A級賽)。
中國的球衣贊助商是adidas。
ISL前高級官員見證中國足球發展史
劉俊生
理查德·艾佛里先生從70年代初,就與中國足球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支持和幫助中國加入亞足聯、國際足聯,到代表IMG和ISL與中國足協精誠合作,投資中國職業聯賽、包裝“中國之隊”,一直到推薦和聘任米盧作為中國隊主帥,他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目睹了中國足球20年的發展歷史!”在北京寓所,艾佛里先生充滿自豪地告訴記者。然而,對于個人所做的工作,他卻不愿多談。在記者“三顧茅廬”之后,考慮到向中國球迷從另一個角度回顧中國足球發展的歷史,艾佛里才最終答應采訪,從而打開了塵封了20多年的珍貴記憶……
A
27年前,中國成功加入亞足聯后,周恩來總理委托當時中國駐伊朗大使正式宴請我,以表示感謝……
七十年代初,隨著中、美關系解凍和中、日建交,中國進入國際社會的條件日趨成熟。在1974年的德黑蘭亞運會前夕,中國成功地加入了亞運會聯合會(ASIANGAMESFEDERATION),也就是現在的亞洲奧委會(ASIANOLYMPICCOMMITTEE)。
然而,當中國代表團抵達德黑蘭后,問題卻出現了:由于中國還不是亞足聯的正式成員,他們無法在亞運會中參加足球項目的比賽!為了及時接納中國,亞足聯緊急召開會議。而為了防止當時的臺灣當局前來攪局,伊朗方面甚至拒絕給他們的代表簽證。也就是與此同時,當時擔任本屆亞運會組委會副主任的艾佛里結識了中國代表團聯絡人何振梁先生。
“亞足聯召開會議前一天,何振梁先生急匆匆地給我打來電話,‘我在酒店的大堂見到了臺北的代表,這個人很可能是前來攪局的!’要知道,當時的伊朗國王和許多亞洲國家的領導人一樣,都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中國的唯一代表加入國際社會,因此,我們的態度非常明確:一定要保證大會順利進行,讓中國早日加入亞足聯!”
“第二天上午九點亞足聯召開接納中國的會議,而我也在九點在大門外恭候臺灣代表。我早就想好了做法,就是:嘴上歡迎,暗中抵制。于是我一邊熱情地說些‘見到您非常高興、歡迎’之類的客套話,一邊以‘沒有大會頒發的安全證件不能入內’為由堅決拒絕他進入會場。”
艾佛里的拖延戰術開始奏效。無奈之下,臺灣代表提出了補辦證件,這正中艾佛里的下懷。他開著汽車載著臺灣代表在德黑蘭的大街上整整“兜風”了一個半小時!而在此同時,亞足聯大會已經順利結束,會議以一票多數通過接納中國為正式成員,中國足球莊嚴地進入了亞洲大家庭!
這一天是1974年9月14日。
“這是我的‘中國緣’的最初起點。令我異常驚喜的是,中國成功加入亞足聯后,周恩來總理特意委托當時的中國駐伊朗大使正式宴請我,以表示感謝。”
B
1979年,一個“神秘”的電話使我有幸見到了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親身感受了“體育外交”的巨大魅力……
受到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接見是艾佛里最難忘的回憶之一。
鄧小平同志一生喜愛足球,而寓外交于體育之中,更是中國領導人的聰明之舉。中、美建交的“乒乓外交”就是中國體育外交的光輝典范。在1974年,鄧小平同志曾在北京分別接見塞拉內昂和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足球代表隊。
1979年,在香港創辦了IMG亞洲分部的艾佛里迎接美國拳王默罕穆德·阿里來到香港,并準備陪同阿里前往北京訪問。
“你知道,當時香港到北京之間還沒有直通航線,我們必須經由廣州前往北京。”艾佛里先生興致勃勃地回憶說,當時由于正是冬天,剛下過了大雪,因此我們的航班被取消了。這樣,眼看著北京之行就要泡湯了。
“我們只好在住了下來。”時隔22年,艾佛里先生仍能清晰地記憶起他們當時下榻的是“東風賓館”。“第二天,我突然接到了中國體委一位老朋友的‘神秘’電話:‘理查德,我們誠懇地建議你們能夠來北京,有一位重要人物想見你們’”。
一直到會見之前,艾佛里才知道那位“重要人物”就是中國領導人鄧小平。
“當時,我還不理解鄧小平先生接見我們的真正寓意。我記得他談笑風生,談吐輕松而且詼諧,氣氛非常愉快。”艾佛里感慨地表示,“事后多年,我才明白了中國領導人的高明用意:原來鄧小平先生是通過拳王阿里向美國政府傳達一個重要信息:中國希望同美國建立良好關系,中、美關系對整個世界的和平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與鄧小平同志的合影,也從此成為了艾佛里最珍貴的紀念。
C
在1976年蒙特利爾國際足聯代表大會上,我發表了措辭尖銳的講話:“不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國加入國際足壇,那不是很荒謬嗎?”
“加入亞足聯,是中國重返國際足壇的第一步。為什么叫重返呢?”艾佛里先生接著回顧起了中國足球的整個歷程。
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早在1931年就加入了國際足聯,1952年國際足聯繼續承認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為會員。但到了1954年,當時的國際足聯公然違背章程,接受所謂“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為會員。為了表示嚴正抗議,中國中華體育總會在1958年宣布退出國際足聯。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期間,國際足聯舉行代表大會,這是我們向國際足聯表明支持中國恢復席位的有利時機。”艾佛里先生回憶說,當時,他代表亞足聯和伊朗足協,發表了措辭極為尖銳的講話。
“為什么我還可以代表亞足聯講話呢?因為我是英國人嘛,英語當然講得流利啦!”艾佛里先生笑著回憶。由于此時他已經有了“中國情結”,他在講話中的語氣、用詞也就格外立場鮮明。
“我當時大聲疾呼:即使僅從發展足球的角度看,中國臺北和中國也不具有可比性。臺灣只是一個小島,足球一點也不普及,而中國有8億人口,足球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
艾佛里的講話對在不少對中國缺乏認識的國家代表中引起了反響。當時的國際足聯首腦阿維蘭熱明確表示:支持中國重返國際足聯!
在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期間,國際足聯在布宜諾斯艾麗斯舉行大會,亞足聯再次提出了要求接納中國為國際足聯成員的動議。由于中國的支持者與日俱增,國際足聯最終通過決議:根據一國一個協會的原則,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足球協會最有資格代表中國,并授權執委會貫徹執行這一決議。1979年10月13日,國際足聯執委會通過決議,重新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協會為會員,要求臺灣的足球協會改名為“中國臺北足球協會”,并不得使用前“中華民國”的任何標志。這一決議于1980年7月7日國際足聯四十二屆代表大會上得到批準。中國足球從此躋身世界足壇,開始了沖擊世界杯的漫漫征程!
D
許放先生英語表達能力驚人,在有關IMG贊助中國職業聯賽的談判中,他總是對我說,“理查德,我們又碰到了一個棘手問題(KNOTTYPROBLEM)”……
作為IMG亞洲部的創始人,艾佛里先生的“中國情結”使他從一開始就將目光投向了這片廣袤、生機無限的土地。從1974年第一次訪問中國,他的無數次中國之行也使他深刻體會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成就。
“足球職業化是世界潮流,中國足協的領導人明智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的做法在當時是有超前性的。”在有關中國足球聯賽的商業贊助談判中,艾佛里和中國足協當時的領導人王俊生、許放、張吉龍打了無數次交道。
“應當說,中國足協的領導人是非常聰明的,他們的工作是非常有效的。沒有他們的大力合作,就不會有我們的商業贊助,也就沒有了后來蓬勃發展的職業聯賽。”
艾佛里對當時的中國足協副主席許放印象極深,“許放先生談判能力高超,英語流利,而且他懂得很多英國人都不一定掌握的巧妙用語。例如,當我們談判陷入僵局時,他就對我說,‘理查德,我們又碰到了一個棘手問題(KNOTTYPROBLEM),讓我們來想辦法解決它吧!”
IMG的鼎力合作,從某種程度上幫助了中國的職業足球聯賽順利進行。1999年,艾佛里先生又轉而加入了ISL,親自參與了“中國之隊”的包裝贊助。同年,他又代表ISL與中國足協合作,完成了一件有可能是當年最重要的工作:成功地為中國隊引進了世界名帥米盧。
E
米盧拿著國際足聯雜志,興奮地到處“吹噓”:“看!我上了國際足聯雜志!”
“20多年前,中國能否重回國際足聯還是一個爭論;可是現在,無論亞足聯和國際足聯的領導人都多次訪問中國,無數國外球員和教練來中國發展,更令人激動的是中國獲得了2008舉辦奧運會的資格!”提到中國足球的進步,艾佛里興奮不已。
“你還記得你為國際足聯雜志(FIFAMAGAZINE)寫的那篇關于中國隊的稿子嗎?”艾佛里問我。
“記得,怎么了?”
“博拉看到雜志上有關自己的文章和照片后,興奮地到處‘吹噓’,我上了國際足聯雜志!”
“哈哈,那我明天要給米盧打個電話,告訴他我就是那篇文章的作者,讓他請我的飯!”
艾佛里接著又嚴肅地表示,“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從中也可以看出國際社會對中國足球的關注與日俱增。”
F
中國隊成功出線后,米盧告訴困惑不解的老友艾佛里,“知道為什么中國隊在兩個月中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嗎……”
艾佛里時刻關注著中國國家隊在世界杯預選賽上的表現。而對于他的老友米盧,他也和中國的球迷一樣充滿了迷惑。在10月7日中國隊提前兩輪出線的當晚,他專門打電話給米盧追問,“博拉,你什么時候開始感覺到中國隊有戲了?要知道,在僅僅兩個月前,在5月20日,廣州的球迷還在中國對柬埔寨的比賽結束后高呼‘米盧下課’?”
電話那邊,他的那位老朋友狡黠地笑了,“態度決定一切!”艾佛里又聽到了米盧的這句名言。
為了找到答案,艾佛里在10月13日飛往沈陽,親自觀看中國隊迎戰卡塔爾的比賽。在那里,他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看臺上人山人海、吶喊聲仿佛海嘯一般響徹天空。艾佛里告訴記者,作為來自“現代足球鼻祖”英國的球迷,他從來沒有經歷過如此壯觀和聲勢浩大的場面。“中國球迷的熱情深深感染了我,并使我對中國足球市場更加充滿了信心!”
艾佛里在比賽前后看望了老友米盧和中國國家隊,國家隊上下表現出的和諧、團結的熱烈氣氛讓他感動。“要知道,對于一個像足球這樣的集體項目來說,這種團結力量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這就是為什么中國隊能在長達44年沖擊失敗后,能在世界杯預選賽上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
同時,艾佛里對于老友米盧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我當然希望博拉能繼續率領中國隊參加世界杯決賽,創造新的奇跡,給中國球迷帶來新的驚喜。”
在ISL今年宣布破產后,艾佛里先生加入了美銘-中體公司,并成為了該公司的副總裁。他目前的想法仍然是繼續贊助和包裝“中國之隊”,為中國的足球發展做出努力
古代的足球名叫蹴鞠,是在中國產生的.它的起始在黃帝時期,而到了明清時期走向衰亡.
現代足球的發源地為英國,19世紀傳入中國.
根據考古資料,距今六七千年以前,中國的半坡氏族就已開始踢石球為戲.到了黃帝時期,這種古代足球被稱為"蹴鞠".
現代足球在中國經歷了三個時期:萌芽期,穩定進展期,戰爭重創期.在穩定進展期,足球發展的不錯.
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積極指導下,足球運動在全國范圍內全面發展,最終使中國足球運動進入了極具轉折意義的職業化新階段.
古代的足球名叫蹴鞠,是在中國產生的.它的起始在黃帝時期,而到了明清時期走向衰亡.
現代足球的發源地為英國,19世紀傳入中國.
根據考古資料,距今六七千年以前,中國的半坡氏族就已開始踢石球為戲.到了黃帝時期,這種古代足球被稱為"蹴鞠".
現代足球在中國經歷了三個時期:萌芽期,穩定進展期,戰爭重創期.在穩定進展期,足球發展的不錯.
就是這樣的
古代的足球名叫蹴鞠,是在中國產生的.它的起始在黃帝時期,而到了明清時期走
現代足球在中國經歷了三個時期:萌芽期,穩定進展期,戰爭重創期.在穩定進展期,足球發展的不錯.
韓國今天怎么樣啊?能贏嗎
相關推薦:
票據的權利(票據權利的概念及其權利內容)
起訴離婚用請律師嗎(起訴離婚必須找律師嗎)
涉嫌猥褻兒童罪(未成年人猥褻兒童如何量刑)
立案回執時間(報完案多久可以拿到立案回執單)
丟失立案標準(物品遺失立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