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印度是一個宗教大國,而婆羅門代表的是僧侶和貴族階層的人的姓氏,所以才最高貴。他們?yōu)榱朔€(wěn)定自己的地位,他們加強小孩子的教育,就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印度的種姓制度,從而保證自己的利益,使得種姓制度不會消亡。
種姓制度是印度的一種以血統(tǒng)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種姓制度以統(tǒng)治階層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yè)為基礎的內(nèi)婚制群體,即種姓。各種姓依所居地區(qū)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nèi)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這些聚落種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層層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系。
種姓制度涵蓋印度社會絕大多數(shù)的群體,并與印度的社會體制、宇宙觀、宗教與人際關系息息相關,可說是傳統(tǒng)印度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guī)范。
婆羅門是印度四姓中,最高級的種姓,為古印度一切知識核心人群,在印度擁有崇高的地位。 “婆羅門”崇高的地位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擁有別的種姓所沒有的特權
婆羅門由于職責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許多特權。他們可以免交各種稅,因為人們認為,婆羅門已經(jīng)以自己的虔誠行為償清了這種債務,所以婆羅門可以擁有稅收豁免權。
二、可以免除一定的刑罰
他們不得被處以死刑或任何類型的肉刑,因為婆羅門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刑罰是不可以對婆羅門所使用的,他們是印度地位最高的一群人。
三、擁有大量的財產(chǎn)
在印度,人們認為向婆羅門贈送禮物的人則得到祝福,他們將在今生或者來世,獲得一定的善報。而其中最受歡迎的禮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贈送者的一切罪孽”。所以婆羅門擁有大量的財產(chǎn), 尤其占有大量地產(chǎn),常常是整座村莊。
種姓制度在印度,早已是在法律上廢除多年了,但是印度的種姓制度在法律上并不存在,只是存在于觀念之中,但是隨著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觀念正在改變,婆羅門這種凌駕于法律和社會公平之上的情況也會改變。
有。
雖然1947年,印度從法律上廢除種姓制度,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然而在實際社會運作與生活上,其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雖然現(xiàn)代,婆羅門姓氏的人不能像以前一樣不用交稅,但是,種姓層級最高的婆羅門目前還是備受人們尊敬,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享受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和社會資源,擁有大量的財物。
雖然,印度婆羅門的不及人口的4%,卻占有七成的司法權及接近半數(shù)的國會席次。
種姓制度源于外族入侵,是被外族征服的產(chǎn)物。大約3500年前,來自中亞和高加索地區(qū)白皮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征服了當?shù)睾谄つw的達羅毗荼人。
雅利安人為了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鞏固自己的權威,他們將社會人群以種姓的方式分成了三六九等,一共四個等級。第一級是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第四等級首羅絕大多數(shù)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其中,“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jīng)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nóng)時季節(jié)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進入現(xiàn)代以來,印度許多仁人志士對這種把人按血統(tǒng)劃分為三六九等的社會制度大加批判,認為它落后而殘酷,是阻礙印度進步的毒瘤,并積極推動社會改革運動,制定反歧視的法律法規(guī),試圖徹底消滅種姓制度,但效果甚微。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婆羅門
百度百科——種姓制度
婆羅門,在印度排第一的,他們主要布在僧侶貴族中,且擁有很高的權利。婆羅門有很大的政治權利,只有他們才能當祭司,一出生就已經(jīng)是貴族。而印度人民都有宗教信仰,婆羅門的教徒眾多,他們擁有祭神的特權,還想有接受奉獻的權利。
比如解釋宗教經(jīng)典等等比較重要的事情都是靠他們掌握的。而他們從事的工作、享受的教育、活動的區(qū)域、佩戴的首飾都是最好的,也是其他種姓永遠都比不了的。
婆羅門由于職責和地位的特殊性,他們享有多項特權。比如可以免交一切稅務,可以免受一切刑罰可以接受其他種族的奉獻等等。
他們是代表著神權的一類人,比王權還要高,宗教觀念十分濃厚。并且婆羅門結婚很嚴格,基本是同一階層的人,不過男人可以娶下一層的剎帝利的女生,但是女生不能嫁低一階層的人。
印度三大高種姓之首的婆羅門有多厲害?
婆羅門在印度所處的等級基本上就是統(tǒng)治者的階層,而當時的古印度的人是十分的相信婆羅門的人說的話,他們的話就相當于命令,他們所代表的就是印度人的世界觀。這是在思想上擁有決定的權利,而且為了保證這種特權。
婆羅門的階層的人員在當時已經(jīng)壟斷了印度的教育,基本上進行的思想傳播工作者都是婆羅門的人,思想上的控制是最恐怖的。而且他們只負責在思想上的控制,他們不需要勞作,就可以得到下面的人的供應,而他們每天的活動就是在這里靜坐去思考,他們的衣食住行都有底層的人去完成。他們不需要從事任何的生產(chǎn)活動。
如果要用一種形象的比喻的話,婆羅門的人就像是神一樣,在古代社會神都是受到百姓的供奉而并不是去干活的。婆羅門的人就是充當這樣的角色,純粹的不勞而獲,而且他們這些人所思考的并不是國家的如何去發(fā)展,更多的可能是穩(wěn)固自己的地位,而是在進一步的掌控人的思想,保證婆羅門的統(tǒng)治地位。
這一種不平等的等級制度,嚴重的影響了印度的發(fā)展,當一個國家的階層出現(xiàn)不平等的時候,就容易產(chǎn)生矛盾,而這種矛盾一旦長期的累積下來的話就會引起社會的動蕩,而造成社會的不穩(wěn)定。這是一種思想禁錮的行為,而且這種思想統(tǒng)治方式對印度的文化影響很深,哪怕是到了今天進入的社會仍然存在著這一種思想的影響,比如說印度一些低種族姓氏的人為了嫁給一些高種族姓氏的人,女方的家里需要為男方提供天價的嫁妝。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