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殺人,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自首可從輕處罰,一般可保住命。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注意這里用的是可以,而不是應當)。但部分犯人自首后依然有判處死刑的可能。如果對自首后的犯罪嫌疑人過于普遍地從寬處罰會產生弊病,與預防犯罪的目的相悖,尤其是對社會危害大的罪名。
沒有明確規定,但是會減刑。
犯罪后自首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2、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3、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不同種罪行的,以自首論。
值得注意的是,刑法總則規定的自首制度適用于一切犯罪,旨在通過鼓勵犯罪人自動投案,一方面有利于案件的及時偵破與審理,另一方面促使犯罪人悔過自新,不再繼續作案。《刑法》第67條規定: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具體的案件量刑,需要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各項證據和每個被告人的具體情節,進行依法量刑。
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 “對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減輕處罰”。
殺人未遂分類:
1、對象不能犯:比如謀殺未成,叫故意殺人未遂,屬于對象不能犯的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2、手段不能犯:包括使用的工具不能達到致死的效果,屬于故意殺人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3、客觀不能犯:就是客觀方面讓人達不到致死的效果,屬于故意殺人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4、主觀認識錯誤:因自己的判斷出現了錯誤,也屬于故意殺人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5、能犯的未遂,有實際可能達到既遂的未遂,有既遂的可能,但因為意志以外原因沒有既遂,是能犯的未遂。
擴展資料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各階級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并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并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于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叫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2015年8月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九)。修改后的刑法自2015年11月1日開始施行。這也是繼1997年全面修訂刑法后通過的第九個刑法修正案。
我國《刑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故意殺人未遂的,會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是減輕處罰。所以,對于情節比較輕微的故意殺人案件,又是未遂的情況,有可能會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內的判刑,對于情節嚴重的,也一般不會超過十年。法官在考慮對故意殺人犯罪是否判處死刑時,不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結果,還要綜合考慮案件的全部情況。對于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故意殺人犯罪,適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應當與發生在社會上的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其他故意殺人犯罪案件有所區別。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三條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根據情節,可能會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知識:
故意殺人未遂是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由于行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為。故意殺人未遂仍按故意殺人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比照既遂從輕處罰,具體如何判決還要根據具體案情分析。
法律規定:《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十三條 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 故意殺人,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屬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的一種。是中國刑法中少數性質最惡劣的犯罪行為之一。
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于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于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根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動機可以將故意殺人罪的行為大致劃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種,謀財型殺人案件。
第二種,復仇型殺人案件。
第三種,情欲型殺人案件。
第四種,遺棄型殺人案件。
第五種,迷信型殺人案件。
第六種,尋釁斗毆型殺人案件。
第七種,其他類型殺人案件,
參考資料:
故意殺人未遂_百度百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三條
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所謂故意殺人(未遂)罪,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由于行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為。
擴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十三條 犯罪未遂
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擴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第二百三十五條 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故意殺人未遂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未遂。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量刑時考慮的因素很多,既遂、未遂是其中之一,其他的還有是否有自首、立功情節;認罪態度、社會危害性等。
犯罪未遂應當負刑事責任其次,由于刑法規定的是“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因此要確定,對于犯罪未遂是否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最后,在確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況下,要進一步確定是從輕處罰還是減輕處罰。
故意殺人未遂是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由于行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為。故意殺人未遂仍按故意殺人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比照既遂從輕處罰,具體如何判決還要根據具體案情分析。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十三條 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參考資料:
故意殺人未遂百度百科
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罪;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 “對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減輕處罰”。
殺人未遂分類:
1、對象不能犯:比如謀殺未成,叫故意殺人未遂,屬于對象不能犯的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2、手段不能犯:包括使用的工具不能達到致死的效果,屬于故意殺人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3、客觀不能犯:就是客觀方面讓人達不到致死的效果,屬于故意殺人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4、主觀認識錯誤:因自己的判斷出現了錯誤,也屬于故意殺人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5、能犯的未遂,有實際可能達到既遂的未遂,有既遂的可能,但因為意志以外原因沒有既遂,是能犯的未遂。
擴展資料:
《刑法》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三十五條 【過失致人重傷罪】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參考資料來源:商州區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具體的案件量刑,需要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各項證據和每個被告人的具體情節,進行依法量刑。
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 “對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減輕處罰”。
擴展資料:
故意殺罪判斷方法
1、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即為故意。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2、直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以及明知必然發生危害結果而放任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又可分為兩種情況,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3、間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所謂放任,是指行為人對于危害結果的發生,雖然沒有希望、積極地追求,但也沒有阻止、反對,而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任憑、同意它的發生。
參考資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