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中對證人保護的法律規定
刑訴法證人的相關法律規定:
1、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2、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人,不能作證人;
3、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一、刑事訴訟法關于立案有哪些相關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107條和112條對刑事立案作出比較詳細的規定,其中,107條規定了,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108條主要規定了單位和個人報案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如果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于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109條規定了。接受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有制作報案筆錄,以及為報案人保密的義務。110條規定了相關機關對報案應當及時審查、及時告知的義務,即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報案,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并且要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110條規定了,人民檢察院有隊公安機關立案進行監督的義務。112條規定了,被害人在法定情形下有提起自訴人權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一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并且查實以后,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第六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我國目前關于證人保護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刑事訴訟法規定對證人保護措施有:(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二)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四)對人身和住宅采取專門性保護措施;(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四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對于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由于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零七條 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
第三百零八條 對證人進行打擊報復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刑事案件中,對于“證人”的定義?
在刑事案件中,“證人”指的是有關案件事實或者有關被告人的性格、社會關系等情況可以提供證言的人。證人是刑事訴訟中的重要參與者,其證言對案件的審判結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刑事訴訟中,證人可以作出口供證言或者書面證言。證人的證言應當真實、準確、完整,證人不得隱瞞有關案件的事實或者作出虛假證言。如果證人被發現作出虛假證言,則可能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證人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是提供有關案件的證據或者資料,幫助法庭查清案件事實。證人可以是案件當事人的親屬、鄰居、朋友、同事等與案件相關的人士,也可以是目擊案發過程的人員或者其他知情人士。證人的證言經過法庭的審查和辨別后,可以作為案件的證據之一,對案件的審理和判決起到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護證人的安全和權益,刑事訴訟法對證人作出的證言有相關保護規定。例如,對于危及證人人身安全或者財產安全的案件,可以采取保護措施,如對證人進行匿名化審理、保護證人住址、提供安全警衛等措施,確保證人不受威脅和報復。
相關推薦:
刑事搜查證件時間(刑事傳喚時間最長時間)
刑事開庭回避制度(刑事訴訟中的回避制度是什么)
刑事訴訟期限起算(刑事案件一審期限是從什么時候算起)
包裹延誤怎么賠償(快遞超時賠付標準是什么)
手指十級傷殘賠償(手指十級工傷圖片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