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坐綠皮火車時還會看到在火車上售賣商品的小販,他們的穿著往往和火車上的列車員有些相似,人們往往認為他們也是鐵路局的員工,或是下屬單位的員工,其實他們并非體制內的人,往往是第三方公司的員工,他們的工作任務就是銷售商品,拿提成,所以這些人在向乘客兜售商品時都會竭盡全力,想方設法說出商品的種種優點,以便讓乘客相信并購買。
在火車上販賣的商品往往有這么幾個特點,首先價格都相對便宜,十塊二十塊的,你買了即使用不上也不會覺得吃了什么虧,還有就是別的地方很難看到,如果這個商品就是在超市中售賣的,也沒有幾個人會選擇在火車上購買,就是因為很不常見,偶爾在出差旅行的過程中,看到火車上有人賣才會購買。
在火車上賣東西的人也和一般產品銷售有些區別,首先他們嘴非常貧,個人感覺就像舊社會賣大力丸的人一樣,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一句接一句的順口溜,讓人覺得即使不買,光聽他說話也覺得非常過癮。還有就是他們非常熱情,讓你覺得你就像欠他們錢一樣,這個錢不得不給。
其實火車上賣東西的人,往往會受到火車上正式乘務人員的歧視,因為他們沒有編制,在很多時候他們在火車上也沒有固定座位,休息時甚至要躺在地上,但是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弱肉強食,為了生存,他們只能選擇堅持。
我們乘坐火車的時候,乘坐高鐵的時候都會發現在火車的車廂里面會有推銷員,他們會推銷當地的特產,推銷一些啤酒飲料,瓜子,礦泉水飲料,他們并不是火車的客服人員,而是通過類似于外包一樣的方式的承包人員。
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火車上推銷員是通過承包的模式來得到銷售的機會的,鐵路公司會和一部分外包的公司簽訂協議,一次推銷要給予鐵路公司多少的基本費用,這種基本費用是固定的,可能意思是300一次是500賺多少錢,就看這個推銷員的口才怎么樣了,如果他的口才特別好,他一次賣了1000多塊甚至是2000塊,那么它的盈利空間就很大,但如果說他一點都沒賣出去,這個固定的費用他也仍然要交。
火車上所推銷各種各樣商品的,這種商品質量并不見得有多好,可能只是和火車所經過的地區的土產特產有那么一點相似,然后火車的列車員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他們,比如說在廣告里面播放相應的特土特產介紹,然后他們就會賣這種土特產,他們就是指望這種提成的方式來賺取自己的利潤的,商品的進價是自己掌握的,從哪里進貨當然要經過官方的檢驗,確保質量沒有問題,其次就沒有什么限制了。
這些火車上的賣貨人員他們就是通過承包的方式來自負盈虧,口才好的就賺的多,口才不好的就賺的少,所以我們看到他們通常口才都不錯,而且也非常的熱情,因為他們能不能賺錢就取決于顧客到底能買多少的東西,鐵路公司是不會給他們基本的工資的。相反他們還要上交一部分推銷的費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