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七條,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補助和獎勵辦法,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助和獎勵。
除了以上宅基地和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從今年起這四類無證房屋也可以獲得全額賠償了。
1、農民家中從祖上流傳下來的房屋,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的房屋具有特殊的歷史背景,即便是沒有任何證件也算是合法的,可以獲得全額補償。
2、要拆遷的老房子只要在建造時是符合當時的政策規定的,都可以獲得賠付。
3、代代相傳的祖屋認定成功后可獲得賠付。
4、因城市發展需要規劃拆遷的房子可獲得賠付。
對于被征地拆遷的農民,是不是拿到補償的款項就完了呢?其實被征地拆遷的農民還會被納入到養老保障體系中,保障失地或者征地拆遷農民的未來養老問題。因此被征地拆遷的農民不僅能拿到錢,而且還不用擔心養老的問題了。
這四類拆遷將不予補償:
1、被認定為違法的建筑和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物,將不予補償;
2、對認定為合法的建筑,且未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物,予以適當補償;
3、沒有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違反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設的建筑,將不予以補償;
4、采取欺騙手段騙取批準而新建、擴建或改建的建筑,將不予以補償;
除此以外國家為了保障農民朋友的合法權益和切身利益,嚴格禁止以下三種的拆遷行為的發生:
1、禁止強拆、暴力拆遷等行為;
2、禁止先拆遷后補償的行為;
3、拆遷一方須具備相應的拆遷文件和資質,禁止在農民不知情的情況下拆遷。
拆遷的賠償標準按照每平方米進行賠償,不同的房屋以及土地類型所賠償的金額也有所不同,等級越高賠償的金額越大。賠償的計算標準會根據實際的收入水平以及房屋的使用價值等作為收取依據。對于土地來說,還包括青苗附著費、土地安置費等多項附加的賠償項目。
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如困拍下:
1、草房每平方米補償1900元;
2、磚瓦房每平方米補償2400元;
3、搗制或預制磚砼結構房屋每平方米補償2800元;
4、樓房(二層以上)每平方米補償3300元;
5、地上(下)附著物使用等價補償標準;
6、異地安置補助費(包括宅地、配套設施、租房費等)每戶2萬元。
農村拆遷與戶口有關系嗎
1、農村拆遷與戶口是有關系的,但是農村拆遷補償辦法并不是全部按照人口來進行的;
2、根據國相關法律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簡稱被征收人)給予公平補償;
3、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對象是被征收房屋的所有權人,即房屋產權證上登記的所有權人。
房屋拆遷糾紛如何才能有效解決
1、行政裁決,對拆遷人與被拆遷或者拆遷人,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達不成拆遷安置協議,就補償安置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告知當事人可以按照《拆遷條例》向有關部門申請裁決;
2、依法起訴,若拆遷當事人對裁決不服,可以在接到裁決書之日60日內向做出裁決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做出裁決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的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八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要征收房屋的汪穗羨,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后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族仔的需要。
農村房屋拆遷賠償的標準:
(一)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為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為征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按以下國家標準確定:
(一)磚混結構一級房屋每平方米 400元,二級每平方米380元,三級每平方米 360元;
(二)磚木結構一級房屋每平方米260元,二級每平方米240元;
(三)磚土木結構一級房屋每平方米200元,二級每平方米 l80元;
(四)簡易結構一級房屋每平方米50元,二級每平方米30元。
各結構房屋折舊率按以下標準扣減:
(一)5年以內(含5年)房屋折舊率為О%e;
(二)5年以上(不含5年)至10年(含10年)房屋折舊率為5%o;
(三)10年以上(不含10年)房屋折舊率為10 %。
農村房屋拆補償條例】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土地補償標準分為農村集體和國有土地二類:
1.農村土地征用補償標準,依據我國土地法及土地法實施條例確定。可向當地國土資源部門咨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