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與合同的效力
法律分析:1、任意撤銷權:在贈與財產實際交付前,贈與人隨時有權撤銷合同,贈與人撤銷合同后,贈與合同無需履行。但也有例外情況,贈與合同不可撤銷,主要是指:(1)經過公證的。(2)贈與行為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性質的;(3)贈與行為具有道德義務性的。2、法定撤銷權:在贈與財產實際交付后,沒有法定情況,贈與人不可撤銷合同;在符合法律明確規定的情況下,贈與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繼承人有權撤銷合同,主要(1)嚴重侵害贈與人或其近親屬的;(2)不履行對贈與人的撫養義務的;(3)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義務的。贈與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1年,或其法定代理人、繼承人在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之日6個月內撤銷合同后,可以要求受贈人返還財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八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贈與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我們在看贈與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時候,需要對贈與合同的生效要件有所了解。那么,贈與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贈與協議可以撤銷嗎?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我整理了相關的內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贈與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贈與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方式是:只要贈與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對所贈與的財產擁有處分權、自愿贈與他人,由贈與人與受贈人簽名確認后,該贈與合同即具有法律效力。 從法律上來講,只要贈與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不能力、對所贈與的財產擁有處分權、自愿贈與他人,由贈與人與受贈人簽名確認后,該贈與協議即具有法律效力。但根據法律規定,贈與屬于實踐性民事行為,除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協議外,其它的贈與協議在實際交付贈與物之前,贈與人有權撤銷贈與。二、贈與協議可以撤銷嗎 一般情況下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了就不得撤銷贈與合同,對一般的財產贈與通常是以財產是否交付來認定財產權利是否轉移,但對于房產的贈與,因房產是以進行房產登記確認所有權,所以房產的權利轉移以是否進行過戶手續為準。 但也有幾種例外情況,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得撤銷。除非出現了幾種法定的可撤銷的事由,《民法典》第第六百六十三條條規定:“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近親屬的合法權益; (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當出現以上法定事由時,不論贈與合同是以何種形式成立,是否經過公贈,是否完成交付,贈與人都可以提出撤銷贈與。三、贈與協議書范本 甲方:地址:郵編:電話: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開戶行:帳戶: 乙方:地址:郵編:電話: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開戶行:帳戶: 甲乙雙方為攜手合作,促進發展,滿足利益,明確責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之相關規定,本著誠實信用,互惠互利原則,結合雙方實際,協商一致,特簽訂本合同,以求共同恪守: 甲乙雙方就贈送(贈與的標的物)事宜達成協議如下: (一)甲方將其所有的(標的物)贈送給乙方,其所有權證明為:(寫明證明甲方擁有所有權的證據名稱,如贈與房屋,就應有房產所有權證,贈與微機應有購買該微機的發票等) (二)贈與物的交付。(寫明交付的條件,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交付,辦理什么手續等等) (三)乙方應在期限內辦理所有權轉移的手續,逾期不辦的,視為拒絕贈與(也可以約定其它條件)。 (四)本合同自日起生效(可以寫自分證之日起生效)。 (五)本合同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 甲方:(簽字、蓋章)乙方:(簽字、蓋章) 簽約日期:年月日
贈與合同有哪些撤銷的方式?
贈與合同的撤銷 行為,只要發生在贈與財產權利轉移之前都是有效的,但是,如果經過公證或者一方不得撤銷的除外。撤銷,一般需要由贈與人以通知方式告知受贈人,也可以采用訴訟或者仲裁來主張撤銷該合同。根據《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第六百五十八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相關推薦:
醉酒駕車撞人怎么處理(酒駕撞人怎么判刑和賠償)
員工因病死亡賠償最新(死亡賠償金2023年最新標準)
死亡賠償金(民法典關于死亡賠償金的規定)
被列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失信被執行人員名單是什么意思)
外籍人員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