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
1醫患關系概念
所謂醫患關系,即指醫方和患方的關系,是醫務人員和病人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特定的醫治關系,是醫療人際關系中的關鍵。醫方包括參與醫療活動的全體機構和人員,患方指患者本人、患者家屬以及除家屬以外的患者的監護人。醫患關系的實質是利益共同體,其共同的敵人是疾病,戰勝疾病、早日康復,是醫患的共同目標。
然而,近年來國內醫患關系緊張,醫患矛盾突出,甚至出現部分患者把斗爭的矛頭指向了為自己治病的醫護人員,出現多起傷醫、辱醫、殺醫事件。本文將從體制、醫生、醫學等原因入手,簡要分析造成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
2 原因分析
目前,導致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簡單歸納為體制、醫生、醫學、病人、法律法規、媒體等方面。
2.1 體制方面的問題
2.1.1 公立醫院投入不足
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后,醫院己經定位為服務行業。但是回顧這十幾年的醫改,總體來說是不成功的,政府對醫院的補助越來越低,往往不到醫院收入的10%,這種低水平的財政補助導致醫院無法維持正常的運轉。醫院為了維持生存和發展,必須用自己的勞動和服務來換取收入。以市場的觀點來看,實際上是把醫療技術和醫療服務當成產品出售給患者。這種關系的定位,使得成為了醫患關系緊張最根本的原因。
2.1.2 其他醫療機構的開辦面臨操作難題
盡管我國在1994年,國務院就出臺了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四條明確規定,國家扶持醫療機構的發展,鼓勵多種形式辦醫療機構。但是,當申請人要申請辦一個私人診所或者醫院的時候,發現這種文件的支持顯得非常蒼白無力,法律上的鼓勵并沒有帶來實際操作中的方便。醫療機構的集中化將必然導致醫療資源的分布不均、醫療人才的流動性差。
2.1.3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
醫院級別越高,醫療水平越高,各種設施設備齊全。同樣,也存在病號多,看病排隊等待時間長的現象;基層醫院、社區醫院、鄉鎮醫院,病員少,人才少,配備設施不齊全,設施跟不上,檢查做不了,藥物不具備,盡管看病不用等待,但是卻很少有患者光顧。這種分布不均,使得患者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大醫院患者多,排隊長,醫生每天需要接診的病號多,以至于無法向患者詳細解釋病情及治療,雙向溝通很難實現。同時,患者由于長期排隊、對自身病情的擔憂等,往往缺乏耐心,稍有不適,再加上黃牛倒號等影響,便會帶來情緒上的急躁。在言語和行動上表現的不友好,不利于良好的醫患溝通。
2.2醫護人員方面的問題
2.2.1醫生勞動強度高,工作壓力大
醫療這個行業,服務的對象是患病的患者,也就是人的生命,醫生的醫療技術水平、學歷等要求普遍高于其他行業。醫生需要完成手術、寫病歷、查房、臨床診治等工作。看門診的時候,一個大夫半天時間大概需要看40~50個病人,非常忙碌,在醫患關系緊張的今天,部分醫生在面對患者時,提心吊膽怕出差錯,怕病號無故鬧事,所以工作壓力很大。
2.2.2 護士工資低、社會地位低、勞動強度高、壓力大
護士缺編現象普遍,大部分醫院都達不到政策規定的護床比例。護理項目收費低,定價不合理,盡管對于患者疾病的恢復而言,醫護同等重要,有時護理質量的高低起著關鍵性作用,但護理人員的勞動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在醫院的地位和重要性無法與醫生相提并論。工資低、待遇差、社會地位低,在護理界普遍存在。在忙碌的護理工作之余,護士還要參加各種考試。各級行政部門進行的各項針對醫院的檢查活動,護理工作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護理人員以女性居多,工作的壓力,考試的壓力、應對各種檢查的壓力,以及自身生活壓力都很大。這樣的現狀下,片面要求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服務態度,進行整體護理是非常困難的。
2.2.3個別從醫者道德品質不過關
在從醫過程中,有一部分醫護人員的確存在綜合素質低,服務態度差,服務水平低的現象。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部分醫生向錢看齊,亂開藥、開高價藥、過度治療、過度檢查,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這些從醫者的所作所為將使患者對醫生存在高度的不信任,為醫患關系的緊張埋下了隱患。
2.3醫學本身的問題
2.3.1醫學是一門非常落后的科學
實際上,醫學是一門非常落后的科學,臨床上的醫生受制于很多行業。先有倫琴射線,才有X光;先有計算機,才有合成的片子;世界級別的藥廠研發出新藥,醫生才有新的治療手段。
2.3.2醫學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性
在國內,醫學生的全部精力幾乎都在各種醫學課程上,但是如何同各種病人有效溝通,社會學、公共關系學、管理學、心理學等相關課程并未開設或者很少涉及。
2.3.3醫療的不確定性
盡管如今醫學發展迅猛,但是也無法改變醫療的不確定性這一特點。并不是所有的疾病到了醫院就能被正確診斷,然后施以正確的治療。臨床上有很多疾病,盡管病人做了各種檢查,醫生盡全力査資料,分析病情,查找原因,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還是無法確診,不能確診,很多疾病只能根據出現的癥狀對癥治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這種不確定性,不為患者及大眾所認識接受。
2.3.4中國醫學 文化 中科學性的缺失
在中國傳統的醫學文化中,一方面,到處是藥到病除的各路神醫,比如扁鵲,華倫,孫思邈、張仲景、李時珍等,在后人對這些神醫的記載中,可以看到這些古代神醫醫術高明,藥到病除,起死回生;另一方面,對生命、死亡缺乏科學認知,對醫生的評價要么是懸壺濟世,白衣天使,要么就是庸醫騙子。這種對待生命和疾病的偏執態度影響患者及家屬的認知,容易引發醫患矛盾和醫患沖突。
2.4病人方面的問題
作為個體,不同患者在與醫生溝通、配合治療等方面表現出巨大差異。有的患者能很好地認識自身所患疾病及疾病的轉歸等各種情況,對治療能很好地配合,有的患者無論醫生如何對其解釋,都不能很好地理解醫生的意圖,對醫生對護士對醫院存有高度的懷疑和不信任。也有的患者到了醫院,就覺得進了安全門,無論多么重的疾病都能治愈。由于上述將醫療行為定位為服務,使得患者認為醫療是一種消費活動,花錢了,醫院就得給我看好病。這種片面的不科學的認知是醫患沖突的潛在原因。
患者及家庭的收入情況對醫患關系有很大影響,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貧富差距增大,部分患者家庭富裕,有足夠資金治療疾病,而部分患者家庭不富裕,沒有足夠的錢支付醫療費用。看病資金是否充足,這在臨床上對于醫生對疾病的處置也會有差距,對于資金充足的患者,能很及時地運用正確的方案和各種治療手段;對于資金不足、費用不足的患者,會受到很多限制,很多治療手段沒法采用,醫生的本領也無法施展,自然不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而這些問題都不是單憑醫院的力量可以解決的。
2.5法律方面的問題
我國在醫療方面的有關立法不健全,有一些很好的政策或者 措施 缺乏法律的支持。對醫療事故、醫患沖突,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民法》等現行法律法規,但對醫患沖突的相關責任人的制裁沒有專門的法律出臺。同時,對于專業醫鬧,則缺乏專門的法律對其制裁。對于媒介的片面報道和錯誤導向也缺乏相關法律的制約。
2.6 媒體導向問題
媒體是社會的神經系統涉及醫患關系的 相關報道 中,大部分媒體記者和編輯還是有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的,輿論導向功能還是有所把握的,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媒體和媒體的記者編輯存在虛假報道、片面報道、失實報道等情況。 總結 媒體報道的誤區如下:
(1)非專業性。因為新聞記者大部分都是學新聞學、傳播學專業的,,由于不懂醫學,所以在新聞報道中,不能對醫患沖突事件中的一些現象做正確的解讀,不能正確認識事情的本質和真相,這導致他們在報道中因為不懂專業知識而出現失實新聞或者片面新聞。
(2)片面性。新聞記者在醫患關系的報道中不是進行全面全方位的報道,而是進行了片面性的報道,比如說醫院有很多好人好事,醫護主動為貧困患者捐款捐物、買飯、減免費用等,這些在記者看來沒有報道價值,而發生醫患沖突,記者就很快報道了
(3)非中立立場。媒體對醫患沖突事件的報道,不是持客觀公正報道事實真相的立場。有很多報道記者是站在了患者一方,覺得患者是弱勢群體,以同情患者的心態和立場進行報道,只聽患者一面之詞就發出新聞稿,而沒有對醫方進行釆訪。
(4)功利性。個別媒體記者、編輯為吸引眼球,什么題目都敢用,置新聞的真實性于不顧。
醫患關系的背景醫患關系是醫療服務活動中客觀形成的醫患雙方以及與雙方利益有密切關聯的社會群體和個體之間的互動關系。 “醫”是指包括醫生、護士、藥檢與管理等人員在內的醫務人員群體,“患”是指包括患者或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親屬、監護人員以及其所在的工作部門、單位等群體。
從2000年至今,醫患糾紛事件頻發。2000年8月,武漢市第六醫院,醫務科一名人員遭患者硫酸毀容。
2001年2月,湖北省廣水患者家屬將送其回家的協和醫院救護車和醫務人員扣為人質,索要30萬元賠償。
2003年9月4日,四川成都市第二醫院,懷孕護士慘遭干部病房患者家屬毆打致流產,其丈夫也被毆打可能致殘,千人簽名要求嚴懲兇手。
2009年7月10日,湖南省辰溪縣中醫院,醫鬧百余人占領醫院門診大廳封鎖打砸醫院。
據中國醫學界人士專業交流網站“丁香園”不完全統計,僅2011年,全國就發生10起砍殺醫務人員事件,2011年8月,東莞長安醫院一位患者因為治療效果不理想,用菜刀砍死了一名醫生。
2012年3月23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免疫科醫生辦公室里,一名男子突然沖入行兇,當場造成醫務人員1死3傷。不久前,一張護士扇嬰兒耳光的動態圖片又將社會的焦點集中到了醫患關系上。
2016年7月19日上午9時左右,南京 兒童 醫院的一名護士在為一3歲患兒進行靜脈穿刺時,因為孩子哭鬧不配合,第一次穿刺未成功,護士準備第二次進行穿刺時,等待在外的患兒母親沖進治療室,用ipad直接砸向護士額部,造成長達2公分深及骨膜的傷口。
2016年11月22日上午10時許,山西長治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院內發生一起暴力傷醫案件。感染性疾病科1名醫生在院內會診途中,突然遭到1名男子持刀襲擊,被害人身遭9處刀傷,其中1處刺破心臟,導致心臟破裂,心包填塞。
醫患關系的基本模式技術性醫患關系有三種基本模式。
1.主動與被動型:醫師完全主動,病員完全被動;醫師的權威性不受任何懷疑,病員不會提出任何異議。
2.引導與合作型:醫師和病員都具有主動性。醫師的意見受到尊重,但病員可有疑問和尋求解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