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辱罵少數民族怎樣處罰
一、網上辱罵少數民族,破壞民族團結,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七條之規(guī)定,在計算機信息網絡中刊載民族歧視、侮辱內容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二、在網絡上辱罵少數民族,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jié)嚴重的,構成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規(guī)定,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節(jié)嚴重,一般是指手段惡劣、多次煽動、引起民族公憤的;嚴重損害民族感情、尊嚴致使民族成員大量逃往國外以及引起其他影響民族團結、平等后果等。
情節(jié)特別嚴重,是指長期進行煽動的;煽動手段特別惡劣的;引起民族糾紛、沖突甚至民族地區(qū)騷亂,后果特別嚴重的等。
什么是侮辱罪的構成要件: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具體包括以下要素:
(1)實施了侮辱他人的行為。
(2)公然進行。
所謂“公然”侮辱,是指當著第三者甚至眾人的面,或者利用可以使不特定人或多數人聽到、看到的方式,對他人進行侮辱。公然并不一定要求被害人在場。如果僅僅面對著被害人進行侮辱,沒有第三者在場,也不可能被第三者知悉,則不構成侮辱罪。因為只有第三者在場,才能使被害人的外部名譽受到破壞。
(3)必須達到情節(jié)嚴重的程度才能構成本罪。
3、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的目的。間接故意、過失不構成本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guī)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xié)助。
第二百四十九條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五十條 在出版物中刊載歧視、侮辱少數民族的內容,情節(jié)惡劣,造成嚴重后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破壞民族和諧什么罪
構成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侮辱少數民族情節(jié)嚴重的,是屬于犯罪的行為,中華人民一條心,少數民族的同胞更值得尊敬。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和諧民族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屬性、總體特征、方式途徑和存在狀態(tài)的總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和諧本質、和諧價值目標、和諧方式方法與和諧發(fā)展狀態(tài)的有機統(tǒng)一。它體現(xiàn)了我國民族關系的內容與形式、目的與方法、本質與現(xiàn)象的統(tǒng)一。和諧民族關系模式具有顯著的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實踐指向,它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環(huán)節(jié),也是優(yōu)化經濟社會結構、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
和諧民族關系是優(yōu)化利益結構的基本途徑。
利益關系和諧是社會和諧與民族關系和諧的關鍵所在。由于中國社會轉型所帶來的社會結構的巨大變遷,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利益結構的劇烈調整,在這一過程中出現(xiàn)了種種利益關系不和諧問題,如,貧富分化、既得利益群體與弱勢群體的利益對立化傾向,成為了近年來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的癥結,也是造成社會價值共識碎片化的根源所在,對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也帶來了一定的損害。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不僅整個社會關系難以和諧,而且會極大地防礙民族關系的和諧發(fā)展。由于歷史、文化、地理等諸多因素,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在受教育機會、就業(yè)機會、收入增長、社會保障、醫(yī)療衛(wèi)生等這些基本民生方面存在著諸多亟須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已成為民族之間、地區(qū)之間、城鄉(xiāng)之間和階層之間的發(fā)展差距,尤其是利益失衡問題的交匯點,是轉型期社會利益關系失衡及其矛盾的底版。
由于“民族關系是多民族國家中至關重要的社會關系”,與其他社會關系有著廣泛而深度的交織。因此,我國構建和諧民族關系,首先,意味著經濟、社會價值在各民族之間進行公正合理的分配,使民族利益關系得以協(xié)調并趨向大體公平狀態(tài);其次,意味著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依照憲法和其他法律、政策得到國家及其他地區(qū)的支持和幫助,從而使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的基本民生得以有效改善;再次,意味著我們抓住了目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方面、利益關系問題和各種發(fā)展差距的總樞紐。從這個意義上說,以協(xié)調利益關系為軸心的和諧民族關系,是優(yōu)化我國利益結構的基本途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九條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語言侮辱少數民族犯什么罪、
根據情況不同分別構成侮辱罪,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出版歧視、侮辱少數民族作品罪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第二百四十九條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五十條 【出版歧視、侮辱少數民族作品罪】在出版物中刊載歧視、侮辱少數民族的內容,情節(jié)惡劣,造成嚴重后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相關推薦:
挪用單位資金罪(挪用資金罪的立案標準)
欺詐消費者行為怎么處罰(欺詐消費者怎么處罰)
拘留決定書(收到法院拘留決定書了怎么辦啊)
濫用職權罪與受賄罪(什么是受賄罪和濫用職權罪)
非法拘禁罪的處罰(關于非法拘禁罪的法規(guī)量刑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