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不應該廢除死刑。我國已經不對未成年人使用死刑了,70歲以上的人也不適用死刑,與之而來的是受害者家屬的不滿以及隨之而來的私刑和報復。我國現在每年投入在監獄里的在押犯的經費逐年遞增。如果沒有死刑的話,隨著犯人數量的逐漸增加,就會出現美國某州的情況,花在每個罪犯的身上的稅收是每個孩子身上的七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第二百四十七條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后,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
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和判處死刑的第二審案件,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第二百四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由高級人民法院核準。
第二百四十九條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死刑,亦稱極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國家機關基于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作為刑罰的處罰方式。執行死刑可稱作處決、正法,被執行死刑稱作伏誅、伏法。可能會判死刑的罪名,稱死罪,死刑通常的適用范圍包括謀殺、屠殺、反人類罪、種族滅絕、恐怖活動、武裝暴動、海盜、販毒、叛國等;而執行死刑也有多種方式,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甚至不同的罪名,可能會有不同的處決方法。
主張廢除死刑的人常常因為“死刑是殘忍的刑罰制度”、“生命權不可回復”、“死刑冤獄造成的問題比其他刑罰的冤獄嚴重許多”以及“死刑對殺人缺乏更強嚇阻效果,因此根據憲法比例原則,死刑可能超過最小侵害性”等出于人權的理由主張廢除死刑,而死刑無助治安、缺乏更強嚇阻效果的看法也確實有部分量化數據研究的支持。
然而,在實際上也有許多支持死刑對殺人有更強嚇阻效果的犯罪研究與統計數據,甚至可能多于認為死刑對殺人缺乏更強嚇阻效果的研究,而且這類研究持續出現,一些主張廢除死刑的人的量化數據研究也支持死刑嚇阻效果的存在,因此就現階段而言,應該認為死刑嚇阻效果不明確,也就是死刑可能無助治安,但不能否定死刑可能有助治安,也就是說雖然死刑可能確實無助治安,但也有可能死刑對殺人確實有更強的嚇阻效果,也就是死刑可能能保護更多人不被殺害;而且雖然謀殺再犯率較低,但并不是零,實務上也有多個殺人犯刑滿出獄或在假釋、探監等時期甚至在監獄里頭再次犯下殺人罪的例子。
此外,有理由認為受害者家屬權益和死刑存廢相關,而且研究也顯示說對相當一部分的謀殺受害者家屬而言,死刑確實有撫慰效果,推動廢除死刑確實讓一些謀殺受害者感到很受傷;而盡管一些廢除死刑的人認為廢死和寬恕是兩回事,但也有觀點認為廢死很難與寬恕區分,甚至認為不管怎說,廢除死刑就是原諒罪大惡極的殺人犯,因此現階段死刑存廢依舊是個有爭議性的話題,不應該認為廢除對殺人罪的死刑一定是正確的政策。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后就有廢除死刑的趨勢,1977年有16個國家廢除死刑,1980年代拉丁美洲民主運動使廢除死刑國家的數量大幅提高。據大赦國際資料,截至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過67%的國家在法律上或事實上廢除死刑,其中廢止所有犯罪死刑的國家有92個,廢止普通犯罪死刑的國家為10個,事實上廢止死刑的國家為36個,也就是說在法律上或事實上廢止死刑的國家有138個,而在法律上保留死刑的國家為105個,其中在實踐中適用死刑的國家現在為59個。
在我看來,死刑在如今的中國還有存在的意義,論點如下:
做什么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而死刑能讓殺人者付出相應的代價,死刑合乎應報。死刑還給受害者公道。死刑比無期監禁更合于人道,且執行前會先麻醉且過程不公開。相對于罪大惡極者,保障無辜者與社會安全的權益更重要。所犯下死刑的罪犯,皆犯下十惡不赦的罪,悔改意義不大。死刑有嚇阻效果,且這有量化數據支持,有相當數量的研究,包括主張廢除死刑的人做的研究,支持死刑更能威嚇潛在殺人犯。死刑能永久隔離罪犯。即使真的有終身監禁不得假釋的刑罰,也不能擔保未來不會因任何原因(包括但不限于赦免、假釋、減刑)而被放出來,或脫逃而繼續犯罪,再次侵犯他人的生命、身體、財產、自由等權利。死刑能夠撫慰受害者遺族。處罰和賠償固然不應當混淆,但實務上兩者之間并非完全涇渭分明的。以國家制度代替私人實行復仇。廢除死刑是要大家原諒殺人犯,但強求寬恕只會對受害者造成二度傷害。若司法嚴謹、程序周全,發生冤死的機會極低,尤其是死刑的冤獄率低于其他刑罰。其他刑罰也會存在誤判與冤獄,所受的侵害亦難以彌補。死刑的存在有其重要的意義和功能,因此因為冤案錯殺的可能性而廢除死刑,是因噎廢食。死刑只需一次執行,成本比起要龐大監禁費的無期徒刑低。為什么監禁費用是由公民要去負擔?死刑犯個人所犯罪后果的成本不能由公民負擔。死刑帶來對死亡的恐懼可做為認罪協商的工具。國際趨勢不能算是理由,這種理由會犯下訴諸新潮的謬誤。因為其他人怎么做而跟著做,是一種缺乏獨立思考、人云亦云的表現。美國、日本為先進國家,但仍然維持死刑。死刑具民意基礎。在中國多數公眾支持死刑(或是反對廢除死刑)。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