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預備算不算犯罪
屬于犯罪,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而準備工具、制造條件。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刑罰的本質目的在于通過對犯罪行為實施者的懲罰,起到威懾和預防犯罪的作用。犯罪預備不構成犯罪,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關于哪些是犯罪預備行為,刑法沒有更詳細的規定,在實踐中,常見的預備行為有5種:
1、準備工具。如為了搶劫,大量購買管制刀具。
2、練習犯罪的手段。如為了扒竊,練習扒竊的技能。
3、進行犯罪前的調查。如盜竊之前的踩點,殺人之前了解被害人的情況。
4、排除實行犯罪的障礙。如要盜竊、搶劫的時候先把人家的狗給毒死。
5、勾引共犯,其中也包括為了實施某種犯罪而組織犯罪集團,這種組織、參加犯罪集團的行為也是犯罪的一個預備行為。如為了盜竊和搶劫,而勾結共犯或者組織犯罪集團就是盜竊、搶劫的預備行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行為人組織、領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的,屬于實行行為,直接構成犯罪,需要受到刑罰的嚴厲處罰。
盡管犯罪嫌疑人在犯罪預備階段,沒有實際造成危害社會的后果,但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只是在處罰上可以從輕、減輕處罰或免除處罰。至于怎樣從輕、減輕處罰甚至免除處罰,就應該根據實際案情而定了,有需要的,可以委托專業的刑事辯護律師協助處理,盡最大可能爭取寬大處理。
犯罪形成過程的四個階段有哪些?
①犯意表示
②犯罪預備
③著手實行犯罪行為
④犯罪既遂。這種犯罪階段的劃分,只有在直接故意犯罪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對過失犯罪沒有意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二條
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犯罪預備算不算犯罪
犯罪預備算不算犯罪犯罪預備一般也是可以會構成犯罪的。犯罪預備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刑法理論一般認為,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根據,犯罪預備行為也有其犯罪構成,它是一種具備修正的構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態。
【法律分析】
一般也是算犯罪的。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的現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犯罪預備,是指為了實行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但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的特殊形態。成立犯罪預備,要求行為人主觀上為了實行犯罪,即為了實施犯罪的實行行為,或者說行為主觀上做出了實行某種犯罪的決定。預備行為是為犯罪的實行創造便利條件,以利于發生結果的行為,這種行為是整個犯罪行為的一部分,如果不是由于某種原因停頓下來,預備行為就會進一步發展為實行行為,從而造成結果。犯罪預備終結于預備階段,即事實上未能著手實行犯罪;如果已經著手實行了犯罪,就不可能是犯罪預備。未能著手實行犯罪主要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沒有完成預備行為,由于某種原因未能繼續實施預備行為,因而不可能著手實行;二是雖已完成預備行為,但由于某種原因未能著手實行。在認定犯罪預備時,必須把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區別開來。犯意表示是在實施犯罪活動以前,把自己的犯罪意圖通過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流露出來。犯意表示雖然在客觀上也表現為一定的行為,但這一行為僅僅是其犯罪意圖的表露,例如揚言殺人等,還不屬于為犯罪制造條件的行為。因此,它和犯罪預備具有本質的區別:犯意表示不可能對社會造成實際危害,也不具有對社會的現實危害性,因此刑法沒有規定處罰犯意表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二條 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犯罪預備會構成犯罪嗎
犯罪預備會構成犯罪嗎犯罪預備也是會構成犯罪的。根據我國《刑法》對于犯罪預備的相關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于預備犯,可以對行為人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二十二條
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相關推薦:
醉酒駕車撞人怎么處理(酒駕撞人怎么判刑和賠償)
員工因病死亡賠償最新(死亡賠償金2023年最新標準)
死亡賠償金(民法典關于死亡賠償金的規定)
被列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失信被執行人員名單是什么意思)
外籍人員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