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欺詐與刑事詐騙的區別是什么
民事欺詐與刑事詐騙的區別:1、二者的行為動機不同如前所述,民事欺詐與刑事詐騙雖然在主觀目的方面存在相同之處,但二者的主觀動機卻完全不同。民事欺詐是行為人用夸大事實或虛構部分事實的方法,誘使對方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行為,以此謀取一定利益,通俗點講是“賺便宜”,其行為不必然體現出主動性;而刑事詐騙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詐騙手段騙取他人財物,換句話說是“騙錢”,行為人不打算付出任何對價或付出極少的對價而獲取對方財物,其行為表現具有主動性、積極性,主觀方面一般是直接故意。行為動機的不同是二者的最主要最本質的區別。2、二者的外延范圍不同民事欺詐是通過欺詐誘使對方與自己進行民事行為,如簽訂合同、進行交易等,并通過雙方履行民事行為間接獲取非法利益(或建立特定民事法律關系);而刑事詐騙是通過欺騙直接獲得他人的財物。民事欺詐的外延要大得多,具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中的所有不誠信行為,皆可歸于民事欺詐之范疇。從語義上講,前者強調的是行為的性質和方式,后者側重的是行為的動機和結果。3、二者在雙方權利義務的對稱性上不同民事行為發生于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雙方因循公序良俗及法律規范,盡量恪守公平公正、誠實信用原則,雙方在權利義務上具有對稱性。在民事欺詐中,即使一方當事人存在夸大或隱瞞事實的情節,但其主體行為依然是履行民事約定,雙方在權利義務上仍具有一定的對稱性。而刑事詐騙中,行為人旨在直接取得對方的財物,不付出任何代價或僅支付極少的對價,故雙方在權利義務上不具有對稱性。4、二者侵害的客體、對象不盡相民事欺詐侵害的客體涵蓋一切民事秩序,侵害的對象可以是物權、債權,也可能是人身權;刑事詐騙侵害的客體只能是財產所有權秩序,犯罪對象只能是物權,且僅限于可量化的一般物權,而不包括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前者屬于私法的調整范疇,后者屬于公法的調整范疇。5、二者在“非法占有”的理解上不同所有權有四項權能,即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民事欺詐也能達成非法占有狀態,這種占有是所有權權能意義上的“占有”;而刑事詐騙在于取得或控制財物本身,而非僅僅形成權能意義上的“占有”,故詐騙犯罪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表述,應理解為“取得”或“據為己有”之意,不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所有權中的某項或幾項權能。刑法意義上的“占有”與民事意義上的“占有”有著完全不同的內涵。
民事欺詐與刑事詐騙的區別
【法律分析】:1、欺詐是民事行為,民事欺詐行為一般來講是用夸大事實或虛構部分事實的辦法,借以創造履行能力而為欺詐行為以誘使對方陷入認識錯誤并與其訂立合同,通過履行約定的民事行為,以達到謀取一定利益的目的。如:以次充好的消費欺詐行為。2、《刑法》對詐騙罪目的規定的很明確,即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具體來說是行為人不打算付出任何代價或做出任何勞務,即取得對方信任而非法占有財物。 民事欺詐雖然在客觀上表現為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但其欺詐行為仍在民事法律關系范圍內,仍應由民事法律、政策來調整。詐騙罪中的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應由刑法來調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刑事詐騙和民事欺詐的區別
法律主觀:
民事欺詐與刑事詐騙的區別有:行為目的不同,造成的損害程度不同,行為人需要承擔的責任不同等,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民事欺詐與刑事詐騙的區別是什么
一、民事欺詐與刑事詐騙的區別是什么
1、民事欺詐與刑事詐騙的區別如下:
(1)行為目的不同。民事欺詐是以夸大事實或者虛構部分事實的方法,謀取利益。刑事詐騙則是以非法占有目的來騙取他人財物;
(2)民事欺詐行為存在于廣泛的民事行為,刑事欺詐則一般不是以民事行為為基礎進行民事行為以外的行為;
(3)侵害的對象不同。民事欺詐所侵害的對象是一般民事秩序,刑事詐騙侵害的對象只能是財產所有權;
(4)嚴重性程度不同。刑事欺詐行為通常要比民事欺詐行為嚴重很多。民事欺詐只會承擔民事上的賠償等責任。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詐騙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有哪些
1、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
2、在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3、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
相關推薦:
交通刑事拘留(交通肇事罪一般需刑事拘留多久)
刑事自訴委托(刑事自訴案件委托代理權限有哪些)
刑事詐騙集體(詐騙團伙是不是都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刑事辯護角度(從哪些角度為被告人進行無罪辯護)
乞討詐騙立案(乞討屬于詐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