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下,我會綜合考慮如下幾點來判斷是否主動求助:
1. 孩子的年齡和體能。如果是嬰兒或較小的孩童,站立時間比較長會感到疲倦,這時會優(yōu)先考慮孩子的需要,主動尋求座位。但如果是10歲以上的孩子,體能比較好,短時間站立也無大礙,那么除非孩子主動說累了,我可能不會特地為孩子求座。
2. 乘車的時間和載客量。在高峰期,地鐵上人很多,空余座位本就較少,這時若為孩子強求座位,也不大現(xiàn)實,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非高峰時段,如果四周座位都被占且無空余,我會根據(jù)孩子的需要來判斷是否求助。
3. 其他乘客的情況。如果車上大部分都是中青年人或體能較好的人,我會抱有合理的期待,希望他們也能體諒行動不便者的需求,主動讓他們座。但如果大部分乘客也是老人、孕婦,那我便不會為難他人,除非孩子實在是情況特殊,否則不會輕易求助。
4. 車廂內(nèi)是否有老人、孕婦專座。如果有這些座位也被占用,那其他乘客應(yīng)該更有義務(wù)給予幫助。這時我會拜托車上的其他乘客,讓座給需要的人。如果這些座位本身就空著,我會直接引導(dǎo)孩子去那坐下,不一定向其他人求助。
5. 孩子的情緒狀態(tài)。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煩躁不安的情緒,影響到其他乘客,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我也會主動尋找座位或向其他乘客求助讓座。但如果孩子還算平靜,我會先安撫孩子,觀察一段時間,不會過于急躁。
綜上,這需要綜合考量各種情況來判斷是否主動向其他乘客求助讓座。如果要求,也應(yīng)體諒其他乘客的立場,盡量親切有禮地提出,而非強硬要求,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緊張氣氛。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減刑的規(guī)定(刑法中對減刑有怎樣的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