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罪的判刑標準
法律主觀:
盜墓罪即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其判刑標準是:(1)犯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2)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3)情節(jié)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是指盜掘具有歷史、藝術、文化、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以及具有科學價值的古人類化石和古脊椎動物化石的行為。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包括水下古文化遺址、古墓葬,不以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為限。實施盜掘行為,已損害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應當認定為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既遂。
法律客觀:
《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條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盜掘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二)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集團的首要分子;(三)多次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四)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并盜竊珍貴文物或者造成珍貴文物嚴重破壞的。盜掘國家保護的具有科學價值的古人類化石和古脊椎動物化石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
盜墓能判幾年
法律分析: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二十四條 故意損毀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或者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盜墓從犯判刑多少年
在我國,盜墓這種行為是屬于違法犯罪行為。如果盜墓者盜取已故之人的尸體的這種行為, 那么根據(jù)我國的《 刑法 》條文中第三百零二條規(guī)定:偷盜死者的尸體或者侮辱死者尸體的行為,當事人就會被判處小于3年 有期徒刑 、 拘役 或者 管制 。 如果盜墓的行為尸盜取有相當價值的文物的,譬如具有歷史科學藝術的研究價值的墳墓和文化遺址,那么就會被判處3年到10年的有期徒刑; 如果情節(jié)較輕的話就會被判刑小于3年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且會被處罰相應的罰款。還有一個處罰是最嚴重,就是被判處大于10年的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甚至是 死刑 ,并會要求處罰相對的罰款或者沒收盜墓者的所有財產。如果是屬于以下的情況就會被判處這個相對嚴重的處罰。 第一:盜墓者所盜取的墳墓被確認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第二:盜墓者是這個盜墓集團的領導首要人物。 第三:盜墓者不止一次并且多次做出盜墓的這種違法犯罪行為。 第四:偷盜古代的墳墓或者古遺址并且偷取了有價值的文物又或者是在盜取文物的過程中造成珍貴的文物形成嚴重的損壞。關于同伙 從犯 會被判處多少年的問題,如果是盜墓集團中的一份子,有共同參與盜墓行為那么就需要根據(jù)盜墓案件的性質是什么,情節(jié)是否嚴重,是否有減輕處罰等情況根據(jù)相關的法律來定奪。 由于在我國有不少的富裕家庭,在親屬過世時,會把很多貴重的物品一起放進棺材之中進行陪葬,故而留存在了很多不想勞動卻想獲得收入的主體向實施盜墓的行為,由于此時也損害了他人的財產,并且還有可能會使得尸體受損,故此也會受到處罰。
相關推薦:
批準逮捕決定書(簡述批準逮捕決定書的概念和功用)
包庇罪與窩藏罪的區(qū)別(包庇罪和窩藏罪的區(qū)別是什么)
丟失槍支不報罪定刑(警方失槍的法律責任)
故意傷害罪刑事責任(故意傷害罪要負什么責任)
恐嚇罪的定義與判罰(恐嚇罪具體是怎么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