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原告抗訴期限是多久?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判決和裁定在發生法律效力后執行。《刑訴》第二百零八條第二款第一項:已過法定期限沒有上訴、抗訴的判決和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所以,如果你是一審案件可以在法定期限內上訴,否則經過10日開始判決開始執行,判決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兩日。民事抗訴和刑事抗訴的抗訴程序刑事案件抗訴程序一般分為兩種,一是下抗上審,二是同抗同審。刑事抗訴包括上訴程序的抗訴和審判監督程序的抗訴。前者是指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81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時候,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這就是下抗上審。而同抗同審是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05條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依法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而民事抗訴程序往往是上抗下審,極少用同抗同審,且判決、裁定均是已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案件。同級人民檢察院發現同級法院已生效的判決、裁定認為符合抗訴法定要件、條件后,只能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抗訴,由上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是否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即下級人民檢察院不能直接向同級人民法院直接提出抗訴,上級人民檢察院若采納下級人民檢察院的提抗,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受理抗訴的人民法院往往不直接進行再審,而裁定指令作出生效判決的人民法院進行再審,這就是上抗下審。司法實踐中,同抗同審極少。民事抗訴與刑事抗訴不同,民事案件抗訴形成再審,是鑒于法律授權檢察機關,有事后監督的職能,因而可理解檢察機關應以原裁判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的規定,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為限,不得為一方當事人利益與另一方當事人形成對立,以“公權”干預“私法”。檢察機關的抗訴只是啟動再審程序,在庭審中的作用僅表現為一種再審的提起,法定事由或稱之為一種程序上的原因力。在庭審開始后宣讀抗訴書即可,再審焦點的確定和再審主張事實、證據的提供均應由當事人負責,當事人在民事訴訟活動中具有平等的訴訟地位和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不但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而且對其爭議,應當根據當事人自愿、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民事案件的審理結果,對原、被告雙方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民事訴訟是“私人”之間的訴訟,簡稱“私法”,盡管世界上有不少國家民事訴訟法都是規定了檢察機關可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到民事訴訟中來,但并不能改變民事訴訟的性質。我國檢察機關在民事訴訟活動中,既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民事裁判結果與之沒有利害關系,甚至不涉及對其工作的評判。實踐中,檢察機關往往也是注重抗訴率,并不追求抗訴后改判率。抗訴是對于當事人對案件的判決有不滿或者認為裁定的結果有異議的行為。對于判定的抗訴是在十日之內必須向法院進行提出,而裁定的抗訴必須是在十日之內向法院進行提出,否則法院將不會受理當時對于抗訴或者是上訴的相關申請。
申請抗訴的期限規定
申請抗訴的期限規定抗訴分為依上訴程序和依審判監督程序兩種提出方式。不服判決的抗訴期限為10日,不服裁定的抗訴期限為5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對殺人、強奸、搶劫、爆炸和其他嚴重危害公共安全應當判處死刑的案件,抗訴期限由10日改為3日。
【法律分析】
抗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的審判實行法律監督的重要形式。刑事案件檢察院的抗訴期限是十天。檢察院對刑事案件抗訴案件的抗訴期一般是十天,從收到判決書的第二天開始計算。抗訴只能是由人民檢察院來完成的,人民檢察院如果認同刑事法庭的審判結果,但是受害者對刑事法庭的判決結果不滿意的話,受害者或者犯罪嫌疑人只能提出上訴,而不是抗訴。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根據法律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確有錯誤的民事、行政判決、裁定,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同級人民法院再審時,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席法庭。依上訴程序,抗訴由同級人民檢察院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依審判監督程序,抗訴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條 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于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
抗訴期限一般多長時間
抗訴期限為3個月。
【法律分析】
上級人民檢察院如果認為抗訴不當,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撤回抗訴,并且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院、刑事案件的被害人以及其法定代理人都有權提出抗訴的請求,雖然請求提出之后,并不一定會被法院受理,但若是法院收到抗訴請求之后,決定再審案件的,需要在受理后的三個月內審結案件。抗訴是針對檢察院來說的,普通人不服一審判決的是上訴。民事訴訟的上訴時效是十五天,自收到一審判決書之日起計算;刑事訴訟的上訴時效是十天,也是自收到一審判決書之日起計算。檢察院抗訴適用刑事訴訟的上訴時效,但是,如果是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再審的,不受該時效限制。
【法律依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 四十九、 增加二條,作為第二百零九條、第二百一十條:“第二百零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第二百一十條人民檢察院因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需要,可以向當事人或者案外人調查核實有關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八條 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在作出提審、再審決定之日起三個月以內審結,需要延長期限的,不得超過六個月。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審判抗訴的案件,審理期限適用前款規定;對需要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應當自接受抗訴之日起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期限適用前款規定。
相關推薦:
侵占罪如何量刑(侵占罪的量刑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取保候審的法律條文(取保候審的適用條件法律規定)
搶奪與盜竊的區別(偷竊和搶劫有什么區別)
強奸罪認定(強奸罪的認定)
涉嫌危險駕駛罪(涉嫌危險駕駛罪必被判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