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衛過當和正當防衛有什么區別?
正當防衛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五個條件:
(一)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必須有不法侵害行為發生。
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是指存在著具有社會危害性和侵害緊迫性的不法侵害行為。就不法侵害的范圍而言,有人認為,指犯罪行為;有人認為包括違法和犯罪行為。我們認為后一種觀點正確。因為如果把不法侵害僅限于犯罪行為,實際上限制甚至剝奪了公民的正當防衛權利,不利于同犯罪作斗爭,與立法賦予公民正當防衛權利的宗旨不符。關于不法侵害的程度,有人認為對任何不法侵害都可以實行正當防衛;有的則認為只能對具有暴力性、破壞性、緊迫性的不法侵害實行正當防衛。
由此我們認為,下列幾中行為,均不能或不宜進行正當防衛:
1、對合法行為不能進行正當防衛,合法行為包括依照法律的行為、執行命令的行為、正當業務行為等;2、對正當防衛行為不能實行反防衛;3、對緊急避險行為不能實行正當防衛;4、對意外事件不能實行正當防衛;5、對防衛過當、緊急避險過當不宜進行正當防衛;6、對過失犯罪和不作為犯罪不能進行正當防衛。因為上述各種行為,有的是正當合法行為,有的是缺乏侵害緊迫性的行為,故不能成為正當防衛的起因。如果事實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為人誤認為存在不法侵害而對臆想中的侵害者進行防衛,則屬于假想防衛。對此種情形,應視行為人主觀上有無過失而予以不同的處理:如果主觀上有過失,并造成法律規定的損害后果,依過失犯罪論處;如果沒有過失,則應當按照意外事件處理,不予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二)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不法侵害行為正在進行。
“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時”是指不法侵害的實行行為已經開始,并且尚未結束的這一段時間。而不是尚未開始或者確已自動停止,或者已經實施終了的。否則,就是防衛不適時,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已經開始”,是指不法侵害人已經著手直接實施不法侵害行為,已經對法律所保護的權益構成了現實的威脅。它表現為已經逼近侵害對象、已經著手實行侵害、已經威脅到被害人的安全上。例如:某晚,王某與李某等人一起吃飯,席間,王某開玩笑將李某的隱私告訴大家。聽到眾人的嘲笑李某非常惱火,大罵王某,王某馬上向李某賠禮道歉,李某卻要求王某自打嘴巴,王某不從,兩人發生爭執欲大打出手,后被同桌人拉開。飯后,李某尾隨王某準備報復。當行至一黑暗處時,李某從地上拾起一塊磚頭,朝王某頭上猛砸兩下,此時王某已滿頭是血,后勉強起身逃跑,李某卻緊追不舍,并用磚頭將王某砸倒,其高舉磚頭又準備砸向王某,此時王某從腰間掏出隨身攜帶的水果刀,朝李某腹部刺了一刀,致李某當場失血過多致死。本案中,當王某的生命真正受到威脅時,才采取防衛措施,所以其行為屬正當防衛。
防衛不適時,分為以下兩種:
1、在不法侵害尚未開始就實施防衛,叫事前防衛;在不法侵害著手實施之前,由于合法權益尚未處于不法侵害的直接威脅或侵害之下,一般不允許實施防衛行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雖然不法侵害的實行行為尚未著手,但是由于這種不法侵害行為本身具有嚴重的危害性,并且其在預備階段已經表現出明顯的攻擊性,從而形成了防衛的緊迫感,這種情況下可以視為不法侵害行為已經開始,但一般情況下,對不法侵害的預備行為不能進行防衛行為,而只能做好一定的防范措施。
2、如果在不法侵害已經終止后,對侵害人進行防衛的,屬于事后防衛。以下幾種情形應視為不法侵害已經終止:一是不法侵害已經完結;二是不法侵害人自動中止侵害;三是不法侵害人已被人制服;四是不法侵害人已經喪失繼續侵害的能力。由于不法侵害行為已經結束,不存在使其停止的問題,因而事后防衛不是正當防衛行為,而是一種帶有報復性特點的私力救助行為。
(三)正當防衛的對象條件:只能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施,不能對沒有實施不法侵害行為的第三者。
正當防衛的對象,只限于實施不法侵害的自然人,而不包括動物、財產和法人,更不能及于其他公民。不管不法侵害者是否具有責任能力,都不影響正當防衛的成立。對于未成年人以及精神病人的侵害,只要具有緊迫性,不管事前是否知道其為無責任能力人,都可以對其進行防衛反擊,但在防衛手段上應有所節制。對于動物的侵害,如果是作為犯罪工具被人驅使的,將動物打死打傷,屬于正當防衛。
實行正當防衛,其目的是為了排除和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而不法侵害的行為只能來自侵害者。因此,防衛只能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共同犯罪除外),才能達到排除和制止不法侵害的目的。
(四)正當防衛的主觀條件:防衛意圖。
即行為人必須有正當的防衛意圖,指防衛人主觀上必須出于正當防衛的目的,即是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如不是出于上述目的,則不能成為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中防衛意圖的認定時常受以下幾種因素的干擾:
1、防衛挑撥。是指行為人出于侵害的目的,以故意挑釁、引誘等方法促使對方進行不法侵害,爾后借口防衛加害對方的行為。由下述案例解釋:
“李某與鄰居長期不和,雙方時有撕打行為。李某與妻子商量,要好好教訓一下鄰居。其妻子出主意說:先打人的無理,咱不能先動手,將來不好辦,想辦法讓對方先動手。此后,李某對鄰居多次挑釁。某日,李某故意將開水潑到了鄰家之妻的身上,致其胳膊被燙傷。鄰居氣憤之下,將甲的頭部打破。李某遂將該鄰居打倒在地,用棍猛擊其頭部,致其嚴重腦震蕩。鄰居找到村委會要求李某賠償,但李某與其妻子堅稱是鄰居先動手的,他們是正當防衛,拒絕賠償。”
本案涉及到防衛挑撥與正當防衛的問題。防衛挑撥與正當防衛存在著根本的區別,正當防衛是為了保護本人、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而對不法侵害采取措施的正當行為,其主觀上具有防衛意圖。而防衛挑撥是故意誘發不法侵害,主觀上具有借機傷害對方的犯罪意圖而非防衛意圖。在本案中,甲某預先挑起被害人侵害自己,然后再借機教訓被害人。然后,甲某多次挑釁其鄰居,鄰居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將他頭部擊傷,甲某便借機故意實施傷害行為。因此,本案中李某的行為不是正當防衛行為,而是防衛挑撥,其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
2、相互進行的非法侵害行為。是指雙方都出于侵害對方的非法意圖而發生的相互侵害行為,如互相斗毆。但是,在相互斗毆中,也可能出現正當防衛的前提條件,因而也可能進行正當防衛:一是在一般性斗毆中,一方突然使用殺傷力很強的兇器,另一方面臨生命的嚴重威脅。二是斗毆一方已經放棄侵害,例如宣布不再斗毆或者認輸、求饒、逃跑,而另一方繼續侵害,則已經放棄侵害的一方就具備了進行正當防衛的前提條件,他可以為了制止對方的進一步加害而采取必要的反擊措施,這種情況下的反擊可以成立正當防衛。
(五)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防衛行為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
新刑法第20條第2款放寬了防衛限度,所謂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是指從雙方行為性質、手段、強度的比較看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制止不法侵害行為而對不法侵害人所必須實行的侵害,造成不法侵害人重傷、死亡等不必要的嚴重后果。可見“明顯”和“重大損害”是防衛過當的構成要件。例如本案:某村民張某,平時膽大妄為,無惡不作,曾因盜竊、搶劫,等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8年。出獄后變本加厲,惹是生非,稱霸于鄰鄉、附近各村,幾乎無人敢惹。在家里也是蠻不講理,對妻子百般虐待,妻子忍無可忍,只好回娘家。事后,張某到岳家找妻子,與岳父李某發生口角,張某拿菜刀朝岳父李某頭部就砍,頓時鮮血直流,李某被激怒,隨手從門后操起鋤頭自衛,張某棄刀就跑,因當時下雨路滑,張某出門不多遠就摔到在地,被趕上的李某幾下猛打,張某當場死亡。事后雖全村村民聯名寫信給當地政府機關,稱李某為民除害,望司法機關從輕處罰。但在本案中李某的行為確已超出了正當防衛限度,所以最終仍被處以有期徒刑三年。
又如此案:一日,鄰居甲、乙因生活鎖事發生爭吵,進而發展成相互廝打,后被人拉開。乙感到在剛才的廝打中,自己吃了虧,太丟面子,遂回家拿出菜刀要砍殺甲。甲見狀趕忙逃走并躲了起來,直到天黑之后,才敢回家,不想乙仍不罷休,見甲回來,又持刀追了上來,眼看乙就要追上了,甲急忙從鄰居丙手中奪過鐵锨,朝乙頭部打去,導致乙當場倒地身亡。在此案中,甲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答案是肯定的。試想一下,在本案中,如果當乙回家取菜刀時,甲感到雖自己在剛才的廝打中占了上風,但仍不夠解氣,遂也回家拿了把鐵锨,拿鐵锨的甲與拿菜刀的乙在打斗的過程中,甲出手快了一步,將乙打死。甲的這種行為已經不屬于正當防衛。同樣的一鐵锨將乙打死,二者的性質卻截然不同。前一種情況下,甲的行為具備了正當防衛的主觀條件。甲已經放棄了侵害(躲避逃跑的行為足以證明),而乙仍窮追不舍,繼續加害,甲的行為就屬于正當防衛的范疇。
#################################
防衛過當,是指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對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損害。基本特征表現為:首先,在客觀上具有防衛過當的行為,并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的損害。其次,在主觀上對其過當結果具有罪過。
對于防衛過當的量刑,我們刑法典第20條第2款規定“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根據司法實踐經驗,在確定何種情況下減輕、減輕多少,在何種情況下免除處罰時,應當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防衛目的。為保護國家、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見義勇為而防衛過當,比之為保護自己合法利益而防衛過當的,對前者的處罰應更輕。
(2)過當程度。即所造成的重大的損害后果與必要限度的差別具匠心。輕微過當,則罪行輕微,處罰亦應輕微。嚴重過當,則罪行嚴重,處罰相對要重。
(3)罪過形式。疏忽大意的過失、過于自信的過失、間接故意,從前到后,減輕處罰的幅度乃至免除處罰的可能性應當是依次遞減的。
(4)權益性質。為保護重大權益而防衛過當,比之為保護較小權益而防衛過,前者的處罰應當更輕。
正當防衛與故意傷害罪的界限有哪些
正當防衛 過當,是指采取的制止性行為明顯超過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法侵害人的重大損害的行為。“不超過必要的限度”,是指以制止不法行為的狀態為限度,不法侵害狀態已處于結束狀態,危險狀態已消除。如:某人持刀行劫,被劫人自衛反抗,將行劫人打翻并奪下其所持之刀,刺傷行劫人,行劫人的不法侵害已被制止,不法侵害狀態和危險已處于結束,制止行為的損害到此為止,為“不超過必要的限度”。 在司法實踐中,在于防衛人“有無傷害侵害人身體”的故意;換言之,即正當防衛人為了使自己免遭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人予以身體打擊(傷害)的防衛行為,不能有“傷害”侵害人身體的故意。在 故意傷害 犯罪案件中,認定防衛人在對侵害人實施的防衛過程中,有否對侵害人直接打擊(傷害)的故意,成了判定行為是否屬于正當防衛的重要條件。 上文中已經做出了介紹。雖然正當防衛與 故意傷害罪 都是會對他人的人身造成損害,但此時行為人的主觀表現卻是不同的,故意傷害罪的情況下自然是出于故意對他人人身實施傷害行為,而此時也就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和故意傷害如何界定?
甲的行為不構成正當防衛也不構成故意傷害.
1.因為甲將乙撞到,并不是發生在暴力威脅的發生時,同時甲并沒有想用撞到乙的方法來搶回自己的財物.
2.甲主觀上并沒有打算去撞乙和丙.所以不構成故意傷害.
發生撞車事件,是因為乙突然轉向,而甲無法及時剎車,因此,發生撞車事件,完全在甲的意料和可意料中,我認為是意外事件.
相關推薦:
有罪不負刑事責任(有罪免于刑事處罰是什么意思)
刑事拘留屬于刑罰(刑事拘留是強制措施還是處罰)
醉駕刑事判刑多久(酒駕判刑一般需要多久)
刑事販毒個人辯護(販賣毒品罪辯護詞罪輕)
刑事訴訟起訴材料(刑事案件自訴需要提供哪些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