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賣假口罩會受到哪些處罰
根據“兩高”《關于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在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期間,生產、銷售偽劣的防治、防護產品、物資,或者生產、銷售用于防治傳染病的假藥、劣藥,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 刑法 》第一百四十條、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定,以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 生產、銷售假藥罪 或者 生產、銷售劣藥罪 定罪,依法從重處罰。 若銷售“不具有防護、救治功能,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口罩,則可能構成 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 ,處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 ,情節特別惡劣的,甚至可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拘役 ,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 罰金 ;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 沒收財產 。
賣醫用口罩犯法嗎
當前全國上下一心與疫情攻堅戰,口罩、防護服、消毒液一下子成了稀缺物資,許多街坊迫不得已轉戰到各社交平臺。那么,賣醫用口罩犯法嗎?下面由我為大家進行相應的解答,以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以下回答對您有所幫助。一、賣醫用口罩犯法嗎 私人賣醫用口罩,可能涉嫌犯法。 銷售醫用口罩產品的主體必須是企業,必須取得營業執照,個人不能從事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 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規定,從事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的,由經營企業向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取得《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經營第一類醫療器械不需許可和備案,經營第二類醫療器械實行備案管理,經營第三類醫療器械實行許可管理。銷售醫用口罩不需要取得《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第十二條、第十三條規定,從事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的,經營企業應當向所在地設區的市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填寫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當場對企業提交資料的完整性進行核對,符合規定的予以備案,發給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二、個人向他人銷售醫用口罩存在的刑事法律風險 (一)個人不會去向上家索取醫療器械注冊證、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或者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合格證明文件等,不能辨別是否為醫用口罩及質量是否合格,如銷售的是偽劣的醫用口罩,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條的規定,可以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定罪處罰。 (二)如囤積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醫用口罩等物品價格,牟取暴利,可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四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三)依法嚴懲制假售假犯罪。在疫情防控期間,生產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醫用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醫用器材,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定罪處罰。 (四)依法嚴懲哄抬物價犯罪。在疫情防控期間,違反國家有關市場經營、價格管理等規定,囤積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口罩、護目鏡、防護服、消毒液等防護用品、藥品或者其他涉及民生的物品價格,牟取暴利,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四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2023國家規定私人不準賣口罩嗎
根據我國法律中規定,私人賣口罩需要取得經營資格,同時,售賣醫用口罩需要獲得醫療器械經營資質。若沒有經營資格或者相關資質的,可能會按非法經營罪處罰。關于國家是否規定私人不準賣口罩的問題,下面由我為大家詳細解答。一、國家規定私人不準賣口罩嗎 1、國家規定私人賣口罩需要取得經營資格,同時,售賣醫用口罩需要獲得醫療器械經營資質。若沒有經營資格或者相關資質的,可能會按非法經營罪處罰。 2、私人倒賣假口罩是犯法的,醫用口罩屬于醫療器械,沒有經營資質屬于非法經營,金額少的一般夠不上犯罪,但可以沒收違法所得并罰款。 3、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的構成非法經營罪: (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 (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準文件的; (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非法經營證券、期貨或者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結算業務的; (四)從事其他非法經營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
二、個人向他人銷售口罩有什么法律風險 1、個人不會去向上家索取醫療器械注冊證、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或者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合格證明文件等,不能辨別是否為醫用口罩及質量是否合格,如銷售的是偽劣的醫用口罩,可以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定罪處罰。 2、如囤積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醫用口罩等物品價格,牟取暴利,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3、依法嚴懲制假售假犯罪。在疫情防控期間,生產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醫用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醫用器材,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以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定罪處罰。 4、依法嚴懲哄抬物價犯罪。在疫情防控期間,違反國家有關市場經營、價格管理等規定,囤積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口罩、護目鏡、防護服、消毒液等防護用品、藥品或者其他涉及民生的物品價格,牟取暴利,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在我國法律中規定了私人賣口罩需要取得經營資格,同時,售賣醫用口罩需要獲得醫療器械經營資質。若沒有經營資格或者相關資質的,可能會按非法經營罪處罰。
相關推薦:
把筋砸斷賠償(傷人手筋需賠付數萬金額標準)
取保候審后要去報到嗎(取保候審要去報到嗎)
侵占他人財產能定罪嗎(惡意侵占他人財產罪立案標準)
侵占立案繳費(侵占罪法院立案收費標準)
泄露絕密立案(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立案標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