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不是主犯怎么判
多人行騙,構成詐騙罪的,屬于共同犯罪,不是主犯即是從犯,比主犯判的輕,具體標準根據本人的犯罪情節決定。
詐騙罪非主犯判刑如下:
1、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2、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3、脅從犯,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一、詐騙罪如何認定不是主犯
第一,在實施詐騙前共謀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為主犯,隨聲附和、表示贊同者通常為從犯。但這個標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僅僅在犯罪共謀階段隨聲附和,而在具體犯罪行為實施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屬于主犯,而不構成從犯。
第二,在實施詐騙前共謀的共同犯罪中,策劃、指揮犯罪活動者通常為主犯,被動接受任務、服從指揮者通常為從犯。
第三,多人實施詐騙罪其行為屬于共同犯罪,而首次參加共同犯罪或者參加次數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僅參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為從犯。
第四,在詐騙案中實行行為強度通常較小,或者技巧不夠熟練,視為從犯。
第五,詐騙案中從犯由于初次作案、行為強度小,或者技巧不熟練,通常對造成犯罪結果只起很小的作用,甚至根本未起任何作用。
二、針對如何認定詐騙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本罪往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二者從實質上說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其次,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對方產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使對方在判斷上有一定的錯誤,也不妨礙欺詐行為的成立。在欺詐行為與對方處分財產之間,必須介入對方的錯誤認識。再次,成立詐騙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之后作出財產處分。最后,欺詐行為使被害人處分財產后,行為人便獲得財產,從而使被害人的財產受到損害。
三、詐騙罪累犯如何認定
累犯認定有兩種,一種是一般累犯,一種是特別累犯。根據我國刑法規定,一般累犯,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對于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特別累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時候再犯上述任一類罪的,都以累犯論處。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七條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
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八條
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電信咋騙主犯從犯的認定標準?
電信詐騙從犯認定要從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活動中所處的地位、實際參加的程度、具體罪行的大小、對危害結果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去具體分析判斷,看其在共同犯罪中是否起次要的作用或者輔助作用。
團伙詐騙怎樣分辨主犯和從犯
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詐騙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詐騙組織,是犯罪集團;組織、領導詐騙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是主犯,分贓較多,比如出資購置或租賃房屋進行詐騙活動、成立公司從事詐騙活動、招用組織其他詐騙人員、制定詐騙方案、詐騙集團的管理人員;
在犯罪集團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如一般工作人員,分贓較少。
見《刑法》第二十六條【主犯】、第二十七條【從犯】的規定。
相關推薦:
刑事格式訴狀(什么是刑事自訴狀)
刑事上訴流程(刑事案件上訴流程)
刑事拘留場地(刑事拘留關押在哪里會受欺負嗎)
醉駕刑事和解(醉駕對方的諒解書有什么用)
刑事犯罪共犯(共犯的認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