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禁毒法》的頒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是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穩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于2007年12月29日通過,于2008年6月1日頒布施行。共計七章七十一條。
2
毒品的特征
毒品具有依賴性、耐受性、非法性、危害性。
依賴性
(1)軀體依賴:
反復使用毒品時,為適應毒品的存在,機體會產生一系列適應性改變,表現為一種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狀態,在這種中毒狀態下,毒品已成為機體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必須繼續使用才能維持機體的基本生理活動,否則會產生一系列的戒斷癥狀。
(2)心理依賴:
毒品通過兩種方式協同作用下引起的精神依賴,即正性強化和負性強化。他是一種病態的頑固記憶,特點是持久,可持續數十年,二是有明顯的條件反射效應,容易被吸毒有關的環境因素激活。三是強烈的情緒如大喜大悲也可激活對毒品的強烈心理渴求。
耐受性
連續反復吸毒,機體對原有劑量的毒品會變得不敏感,吸毒者為了追求快樂不得不增加藥量。他的強弱和毒品的種類、用藥的方式有關。
危害性
是毒品的社會特征,這些藥品成癮后對個人、家庭、社會有著巨大的危害;成癮后戒除非常困難。
非法性
是毒品的法律特征,表現在它是受國家法律管制的、禁止濫用的特殊藥品,它的種植、生產、運輸、銷售、使用等各個環節都受到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管制。
3
毒品的種類

毒品種類很多,范圍很廣,分類方法也不盡相同。
● 從毒品的來源看,可分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三大類。天然毒品是直接從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如鴉片。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與化學物質合成而得,如海洛因。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機合成的方法制造,如苯丙胺類毒品。
● 從毒品對人中樞神經的作用看,可分為抑制劑、興奮劑和致幻劑等。抑制劑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鎮靜和放松作用,如鴉片類毒品。興奮劑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使人產生興奮,如苯丙胺類毒品。致幻劑能使人產生幻覺,導致自我歪曲和思維分裂,如麥司卡林。
● 從毒品的自然屬性看,可分為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麻醉藥品是指對中樞神經有麻醉作用,連續使用易產生身體依賴性的藥品,如鴉片類。精神藥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使人興奮或抑制,連續使用能產生依賴性的藥品,如苯丙胺類。
● 從毒品流行的時間順序看,可分為傳統毒品和新型毒品。傳統毒品一般指鴉片、海洛因等阿片類流行較早的毒品。新型毒品是相對傳統毒品而言,主要指冰毒、搖頭丸等人工化學合成的致幻劑、興奮劑類毒品,在我國主要從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開始在歌舞娛樂場所中流行。
4
我國的禁毒方針

1、禁毒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禁毒事關國家興衰、民族存亡的大事,我國政府將禁毒作為一項基本國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規定為各級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逐級建立工作責任制,保證禁毒工作常抓不懈。
2、堅持“四禁”并舉,預防為本、嚴格執法、綜合治理的禁毒工作方針
我國堅持禁吸、禁販、禁種、禁制“四禁”并舉,預防為本、嚴格執法、綜合治理的禁毒工作方針,堅持減少毒品需求與減少毒品供應并重,嚴厲打擊走私、販賣、運輸、制造和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等毒品違法犯罪活動。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教育、和醫療等多種手段,動員和組織全社會力量參與禁毒斗爭,綜合治理毒品問題。
3、堅持依法開展禁毒工作
按照依法治國的方略,建立健全禁毒法律法規體系,依法管理、管制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和易制毒化學品,有效防范和打擊各類毒品違法犯罪活動,開展戒毒治療和康復工作,矯治挽救吸毒人員,確保禁毒工作在法制軌道上進行。
4、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禁毒合作
我國政府重視參與國際禁毒事務,并在國際禁毒領域認真履行三項主張:堅持廣泛參與、責任共擔的原則;全面實施綜合、均衡的國際禁毒戰略;高度重視替代發展,促進從根本上解決毒品問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