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標準
立案標準如下:
1、受理條件:案件是否符合受理的基本條件是立案的首要考慮因素。通常,這包括案件是否涉及刑事犯罪、民事糾紛或行政爭議等司法機關有管轄權處理的事項;
2、切實性:案件是否具備一定的切實性和可行性,即是否存在足夠的證據和事實依據,以支持案件的受理和調查;
3、條件限制:根據法律規定,一些案件可能需要滿足特定的條件才能立案。例如,刑事案件可能需要達到一定的犯罪事實和法定刑的標準;民事案件可能需要滿足特定的爭議金額或權益受損的程度等;
4、時效性:一些案件可能會受到訴訟時效的限制,即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提起訴訟,否則無法立案。
立案流程概述:
1、提交申訴材料:當事人(原告)需要準備并提交相應的申訴材料,包括起訴狀、證據、證人證言等。申訴材料的內容和形式可能會根據不同類型的案件而有所不同;
2、受理審查:司法機關(如法院)會對提交的申訴材料進行審查和受理。審查階段會對案件的受理條件、切實性和可行性進行初步評估;
3、立案決定:如果申訴材料符合立案條件,司法機關會做出立案決定,并為案件分配案號。立案決定意味著案件正式進入司法程序;
4、通知被告:一旦案件立案,司法機關會通知被告方(被告)關于案件的立案事宜,并要求被告提供答辯材料;
5、答辯和審理:被告需要在規定的期限內提交答辯材料,并根據法庭的安排參加庭審。庭審過程中,當事人和律師可以進行辯論和提供證據。
6、判決和裁決:庭審結束后,法院會根據審理的事實和法律規定做出判決或裁決。判決是指刑事案件的判決結果,裁決是指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裁決結果;
7、執行階段:如果判決或裁決需要執行,相關程序將進入執行階段。執行階段涉及財產的查封、扣押、拍賣等程序,以確保判決或裁決的執行;
綜上所述,立案條件是指在司法程序中,一個案件被正式受理并進行審理的必要條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
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刑法342條規定立案標準
法律主觀:
立案標準: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即可立案追究。《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法律客觀: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敲詐勒索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敲詐勒索公私財物價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三十萬元至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刑事立案標準有哪些
一、刑事立案標準有哪些
1、刑事立案的標準有:
(1)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
(2)接收到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
(3)屬于其管轄范圍;
(4)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
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第一百一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并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派出所立案了就必須拘留嗎
二、派出所立案了就必須拘留嗎
公安機關立案后不一定會拘留。公安機關對于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刑事拘留。對于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24小時以內進行訊問。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
相關推薦:
醉酒駕車撞人怎么處理(酒駕撞人怎么判刑和賠償)
員工因病死亡賠償最新(死亡賠償金2023年最新標準)
死亡賠償金(民法典關于死亡賠償金的規定)
被列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失信被執行人員名單是什么意思)
外籍人員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