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經濟犯罪立案標準規定
一般詐騙罪與盜竊罪相同,經濟詐騙罪如集資詐騙、貸款詐騙、票據詐騙等見《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 經濟犯罪 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
《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 或者 管制 ,并處或者單處 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 沒收財產 。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盜竊罪立案標準
(一)立案標準
一、個人 盜竊 公私財物“數額較大”。
二、個人盜竊公私財物“數額巨大”。
三、個人盜竊公私財物“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廳(局),可以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并考慮社會治安狀況,在上述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盜竊罪“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具體數額標準,并分別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
鐵路運輸過程中盜竊罪數額認定標準規定如下:
一、個人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
二、個人盜竊公私財物“數額巨大”
三、個人盜竊公私財物“數額特別巨大”
(二)相關規定
1、《刑法》第264條關于盜竊罪的規定: 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無期徒刑或者 死刑 ,并處沒收財產: (一)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的;
(二)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的。
2、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于盜竊罪數額認定標準問題的規定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4、關于依法查處盜竊、 搶劫 機動車案件的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經濟犯罪立案標準
經濟犯罪立案標準經濟犯罪立案標準是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的。經濟犯罪的主體如果是國家工作人員,實施的經濟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涉嫌的犯罪數額結果或者其他情節符合經濟犯罪案件的立案追訴標準,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經濟犯罪的違法行為具有刑罰處罰性,公安機關認定有犯罪事實的。工商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對不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公司設立、登記申請,違法予以批準、登記,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金融證券管理機構工作人員對不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股票、債券發行、上市申請,違法予以批準,嚴重損害公眾利益,或者嚴重擾亂金融秩序的;工商管理部門、金融證券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對不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或者股票、債券發行、上市申請違法予以批準或者登記,致使犯罪行為得逞的情形。
《關于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 第十七條 公安機關經立案審查,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 應當立案: (一)認為有犯罪事實; (二)涉嫌犯罪數額、結果或者其他情節符合經濟犯罪案件的立案追訴標準,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三)屬于該公安機關管轄。
刑事犯罪都有哪幾種
刑事犯罪主要包括故意殺人、故意傷害導致受害人重傷或死亡、搶劫、強奸、販賣毒品、爆炸、投毒或放火等。刑事案件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指控涉嫌侵犯了規定當中所保護的相應社會關系。國家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相應刑事責任通過立案偵查審判并且給予相應的刑事制裁。刑事制裁主要包括罰金、有期徒刑、死刑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等。
經濟犯罪根據哪些證據立案
經濟犯罪刑事訴訟中,支撐對案件事實進行認定的證據事實,往往不是單個證據就能做到的,而需要一系列相關的證據組合在一起共同去完成。要證明犯罪事實的存在,還必須證明其有犯罪的主觀故意。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公民舉報經濟類犯罪是需要提供一定證據的,如果沒有證據但符合立案條件的,公安機關也會立案。最新的經濟犯罪立案標準如下:1.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5000元以上的,將被立案追訴。2.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或者在經濟往來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數額在五千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3.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以財物,個人行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單位行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4.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為親友非法牟利,應予立案追訴。 5.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國有資產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第112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并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有關破壞市場經濟秩序案的相關立案標準。
相關推薦:
醉酒駕車撞人怎么處理(酒駕撞人怎么判刑和賠償)
員工因病死亡賠償最新(死亡賠償金2023年最新標準)
死亡賠償金(民法典關于死亡賠償金的規定)
被列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失信被執行人員名單是什么意思)
外籍人員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