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侵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在我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那么關于侵犯隱私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你又了解多少呢?你又是否知道要件有哪些呢?那么您知道隱私權侵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法律知識,下面一起來看看吧,相信會對您有所幫助。一、隱私權侵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一)侵權行為人有侵害他人隱私權的具體加害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曾提及侵害隱私權行為的方式,僅限于“宣揚”,“公布”,“披露”,事實上,除了上述方式之外,還包括侵入侵擾、監聽、監視、窺視、刺探、調查和干擾等。 (二)受害人受的損害,即隱私權受到的損害,其主要后果是精神損害; 侵害隱私權對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損害,就是因為受害人的隱私因被他人知悉而感到羞辱、痛苦、焦躁、憂慮等不正常的心理情緒。侵害隱私權所造成的財產損失,主要是受害人因其隱私被披露而被辭退,以及因精神痛苦而進行治療所造成的財產損失。 (三)在侵權行為人的侵害行為與受害人的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侵害隱私權的直接后果,就是將受害人的私人秘密信息予以揭露,對于這種損失,應進行精神損害賠償,換言之,當事人的精神損害與侵權行為相伴而生,只要有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就必然有精神損害,這種因果關系比較明顯。 (四)侵權行為人在主觀上存在過錯。 侵害隱私權是一種過錯責任,侵權行為人在主觀上必須有故意或過失。因為,在我國的現行侵權地為法律中,過錯責任是一般的責任,而無過錯責任是特殊的侵權責任,以有法律明文規定為必要,而我國法律將侵害隱私的行為當作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并沒有規定其應適用無過錯責任。
二、侵犯隱私權的法律后果在民事方面,侵犯他人隱私權,比如網絡搜索人肉,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應當給予他人精神賠償。在刑事方面,如果行為人在侵犯他人隱私權的同時,還涉及到對他人的侮辱、誹謗、造謠,并造成嚴重后果的,還可能被受害人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條: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第九百九十六條: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格權并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受損害方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不影響受損害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三、網絡隱私權的侵權特點有哪些(一)侵權產生的容易性 網絡隱私的載體是具有虛擬性質的網絡,其不可觸摸性導致了私人空間、私人信息極其容易受到侵犯。網絡的高度開放性、流動性和交互性的特性決定了個人信息一旦在網絡上傳播,其速度之快、范圍之廣以及任何人攫取之便捷將無法控制,使得侵權變得十分容易,而救濟變得相當困難。 (二)侵權主體和手段的隱蔽性 關于侵權主體的界定,一般是存在很大困難的。因為網絡的虛擬性是侵權者用以保護自身身份的屏障。他們在竊取用戶信息時可以不留任何痕跡,他們也可以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把整個侵犯過程做得無聲無息,甚至他們可以變換不同的身份,所以用戶根本不知道是誰盜用過自己的信息。即使會留下痕跡,由于網絡的更新速度之快,等到用戶發現被侵權時,“證據早已不復存在”。網絡用戶在通過網絡進行收發email、遠程登錄、網上購物、遠程文件傳輸等活動時,均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他人非法收集個人信息,并用于非法用途等。整個過程用戶可能渾然不知,甚至在造成侵權結果發生后,用戶仍處于茫然的狀態。 (三)侵權后果的嚴重性 由于網絡的易發布性和傳播性,網絡信息的發布具有了更快的傳播速度及更廣的傳播范圍,極其可能造成用戶個人私密資料的泄露,造成重大的物質損失。同時有可能給用戶的名譽造成不良影響,給用戶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侵犯隱私權的方式也越來越呈現多樣化趨勢。
屬于侵犯隱私權的行為有哪些?
在我們的法律中,泄露他人的隱私行為是需要予以賠償,按照相關的法定情況進行賠償行為。那么,屬于侵犯隱私權的行為有哪些?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我整理了相關的內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屬于侵犯隱私權的行為有哪些 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條的規定,屬于侵犯隱私權的行為有: (一)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 (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 (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二、隱私權和名譽權的區別是什么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名譽權是指社會對特定的民事主體的才干、品德、情操、信譽、資歷、聲望、形象等的客觀綜合評價。 (一)二者的區別: 1、主體不同:隱私權僅自然人享有;名譽權不僅自然人享有,法人、其他組織也享有。 2、客體不同:隱私權的客體是自然人不愿為他人知曉或不宜公開的秘密;名譽權的客體是公眾對特定人的社會評價。 3、侵害方式不同:侵害隱私權常見的方式是未經自然人同意或授權披露、散布、竊取他人的個人信息、活動等隱秘事項;侵害名譽權常見的方式是侮辱、誹謗。 4、內容不同:侵害隱私權的行為人散布公開的內容是事實(真實的)、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人散布的內容是捏造、虛構的、并非事實(不真實的)。 5、保護方式不同:隱私權的保護只能通過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方式進行;名譽權的保護還可以通過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的方式進行。三、隱私權的客體有哪些 隱私權的客體是個人隱私,個人隱私是指個體不愿公開的個人信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個人隱私都能得到法律的保護。簡單來說,只有那些被法律所保護的個人隱私才是法律意義上的隱私,才能真正構成隱私權的客體。 在表現形式上看,隱私主要包括三大類,即私人信息、私人活動及私人領域。其中私人信息屬無形的隱私,主要包含個人情況,結合我國實際,應當有病歷、身體缺陷、健康狀況、女性三圍、財產狀況、宗教信仰、被強奸記錄等;而私人活動則屬于動態的隱私,如社會交往、夫妻性生活、婚外戀等;再者是私人領域,也稱作私人空間,指個人隱秘部位,如人體的生殖器官及其其他隱私部位,以及個人日記、居室等。 進入數據時代,人工智能、云計算、社交網站等新技術應用逐漸普及,數據呈現爆炸式增長。在網絡平臺上,個人的任何行為都會留下數據痕跡,這些數據帶來隱私暴露問題,使信息時代隱私權保護面臨新的挑戰。未被妥善處理的數據會對用戶的隱私造成極大的侵害。根據需要保護的內容不同,隱私保護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位置隱私保護、標識符匿名保護、連接關系匿名保護等。包括:數據采集時的隱私保護,如數據精度處理;數據共享、發布時的隱私保護,如數據的匿名處理、人工加擾等;數據生命周期的隱私保護;數據分析時的隱私保護;隱私數據可信銷毀等。 以上就是我為您詳細介紹關于屬于侵犯隱私權的行為有哪些?的相關知識,綜上所述可知,侵犯他人的隱私行為,輕則可以向侵權人請求賠償款。
侵犯隱私權有哪些
隱私權包括:
1、個人生活自由權
2、個人生活情報保密權
3、個人通訊秘密權
4、個人隱私利用權
對于侵犯他人隱私權的行為一般是屬于侵權行為,如果沒有造成一定的后果,侵權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一般不構成刑事責任,不需要對行為人判刑。有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行為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相關推薦:
醉酒駕車撞人怎么處理(酒駕撞人怎么判刑和賠償)
員工因病死亡賠償最新(死亡賠償金2023年最新標準)
死亡賠償金(民法典關于死亡賠償金的規定)
被列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失信被執行人員名單是什么意思)
外籍人員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