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釋,是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監規,接受教育和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而附條件地將其予以提前釋放的制度。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間再犯新罪的,不構成累犯。假釋在我國刑法中一項重要的刑罰執行制度,正確地適用假釋,把那些經過一定服刑期間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必要繼續關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會上進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勵犯罪分子服從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復歸社會、有利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被判處的犯罪分子,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后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假釋。如果有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可以不受上述執行刑期的限制。對以及因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
法律客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
第十五條
:
對被判處終身監禁的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裁定中,應當明確終身監禁,不得再減刑或者假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
第二十五條
:
對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罪犯,不得假釋。因前款情形和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罪犯,被減為無期徒刑、有期徒刑后,也不得假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八十一條
:
對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
【法律分析】:假釋只適用于已經執行一部分刑罰的犯罪分子,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再犯罪的危險的,可以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假釋。假釋條件包括:犯罪分子認真遵守監視,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等等。假釋,是指被判處剝奪自由刑的罪犯,在服刑一定時間后,按照一定程序附條件提前釋放的制度。辦理假釋的程序同減刑一樣,即由執行機關向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釋建議書,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進行審理,對確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實的,裁定予以假釋。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假釋。因此,要辦理假釋,必須由執行機關先提出假釋建議書,并按照上述的法定程序嚴格辦理方有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十一條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再犯罪的危險的,可以假釋。如果有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可以不受上述執行刑期的限制。
法律分析:適用假釋的條件如下:
1、實際執行的刑期符合法律規定。
2、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再犯罪危險。
3、不具有累犯或因故意殺人、強將、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等禁止性情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八十一條 第一款 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再犯罪的危險的,可以假釋。如果有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可以不受上述執行刑期的限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