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滯納金的法律規定多少
法律主觀:
法律規定是:行政機關依法作出金錢給付義務的行政決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的標準應當告知當事人。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的數額不得超出金錢給付義務的數額。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九條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3%加處罰款;2、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應當自收到罰款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對行人、乘車人和非機動車駕駛人的罰款,當事人無異議的,可以當場予以收繳罰款。
滯納金的法律規定一般是多少
法律分析:百分之三十為合法。
1、法律對滯納金的數額有具體規定。即對于行政處罰中的滯納金,最高不超過行政處罰的本金數額。
2、對隱纖于民事合同的違灶慧仿約金,違約金的數額最高不能超過違約損失數額的30%,超過30%的,即為過分高于所遭受的損失,可以請求法院適當減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碧哪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報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錢債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支付。
第五百八十四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
滯納金的最新法律規定
滯納金的最新法律規定:
1、滯納金是指行政機關對不按期限履行金錢給付義務的相對人,課以新的金錢給付義務的方法。目的是促使其盡快履行義務,屬于行政強制執行中執行罰的一種具體形式。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能按規定的期限繳納或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還要從滯納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25號規定,主管稅務機關開具的繳稅憑證上的應納稅額和滯納金為1元以下的,應納稅額和滯納金為零。
2、納稅人自結算繳納稅款之日起三年內發現的,可以向稅務機關要求退還多繳的稅款并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稅務機關及時查實后應當立即退還;涉及從國庫中退庫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國庫管理的規定退還;
3、、實際操作中,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必須把握好稅法對滯納金的法律規定,才能更好的執法,更好的為納稅人服務。
滯納金就是指到信用卡還款日,實際還款額低于最低還款額,最低還款額未還部分要支付的資金。新規出臺后,信用卡的“滯納金”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但絕不是還不上銀行也不處罰你,而是改為收取“違約金”。不過,銀行的違約金是由銀行自己定的,因此在選擇信用卡時可以多家進行比較,看看哪家銀行“違約金”收取的比例最劃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三十二條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相關推薦:
過失損毀文物罪立案標準(過失損毀文物罪需要哪些構成要件)
集資詐騙罪的定義(最高法對集資詐騙罪的認定標準)
聚眾犯罪首要分子(犯罪分子的首要分子有幾種)
濫用職權罪共犯(濫用職權罪共犯認定)
破壞公用電信設施罪(電信設施破壞罪刑罰具體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