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怎么分配
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分配如下:
1、撫養費應歸被撫養人所有;
2、扶養費應歸被扶養人所有;
3、贍養費應歸被贍養人所有;
4、喪葬費應歸喪葬事宜的出資者或操辦的近親屬所有。
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的分配流程一般如下:
1、確定事故責任方:交通事故發生后,需要通過調查分析確定事故責任方。一般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進行調查,確定事故責任方和事故責任比例;
2、確定賠償金額:根據事故責任方和事故責任比例,確定賠償金額。賠償金額包括被害人的經濟損失、家庭損失和精神損失等;
3、確定賠償款支付方式:根據被害人的家庭情況、收入狀況、贍養義務等因素,確定賠償款的支付方式和比例。賠償款可以一次性支付,也可以分期支付;
4、確定賠償款分配比例:一般來說,被害人的家庭成員可以按照法定繼承權順序分配賠償金,如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但是,具體的分配比例還需要根據被害人的家庭情況、收入狀況、贍養義務等進行綜合考慮,以達到公正合理的目的;
5、簽訂賠償協議:當事人在確定賠償金額、支付方式和分配比例后,需要簽訂賠償協議。賠償協議一般要經過當事人的協商和律師的審核,以確保協議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綜上所述,責任方需要按照賠償協議的約定,履行賠償義務。如果責任方不能履行賠償義務,被害人的家屬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強制執行。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
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準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
死亡賠償金的分配原則及法律依據
分配主體為死亡賠償金的賠償權利人。由于死亡賠償金的性質是財產損害賠償,其內容是對死者家庭整體預期收入的賠償。因此,賠償權利人首先是指與死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范圍內的近親屬即第一順序繼承人,即配偶、父母、子女,只有第一順序繼承人完全不存在時,才開始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即同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2.死亡賠償金的分割不同于遺產分配。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是不可以作為個人財產進行繼承的,但死亡賠償金是給予死者近親屬的賠償,對于死亡賠償金分配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在實際中是按照遺產進行分配的,當事人及其近親屬是可以比照《民法典》繼承篇進行分配的。其遺產繼承的順序為: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對于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應當均等繼承。但是對于身體有疾病或者上學的情形,是可以多分的。行業單位有分配標準的,按照其標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 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根據其性質不得繼承的遺產,不得繼承。
死亡賠償金如何分配給家屬
有的時候員工在工作得時候出事去世了,就有死亡賠償金,而且這個是給家屬的,那么死亡賠償金如何分配給家屬呢。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知識,歡迎閱讀!死亡賠償金如何分配給家屬 1、死亡賠償金因司法解釋采取繼承喪失說,應當按照《民法典》規定的法定繼承順序,由配偶、父母和子女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共同“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被繼承人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 2、同一繼承順序中,死亡賠償金原則上按照繼承人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緊密程度決定分割的分額,而不適用《民法典》規定的同一順序一般應當均等的原則。 3、死亡賠償金原則上應由家庭生活共同體成員共同取得。當事人未請求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分割。 死亡賠償金的分配原則1.分配主體為死亡賠償金的賠償權利人。由于死亡賠償金的性質是財產損害賠償,其內容是對死者家庭整體預期收入的賠償。因此,賠償權利人首先是指與死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范圍內的近親屬即第一順序繼承人,即配偶、父母、子女,只有第一順序繼承人完全不存在時,才開始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即同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4、死亡賠償金的分割不同于遺產分配。死亡賠償金原則上應由家庭生活共同體成員共同取得,當事人未請求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主動予以分割,當事人請求分割且賠償協議未明確賠償項目,應視為是對權利人物質損失與精神損害的混合賠償。在分割該筆賠償金前,應扣除已實際支付的喪葬費用,并優先照顧被撫養人的利益,剩余部分的分配應根據與死者關系的親疏遠近、與死者共同生活的緊密程度及生活來源等因素適當分割,而非等額分配。當然,如果繼承人明確表示放棄或轉讓的,應尊重其意思表示。 5、由于死亡賠償金不同于遺產,它具有人身專屬性,即專屬于受害人的近親屬,死者生前的債權人沒有請求權,不能要求分割死亡賠償金抵債。同理,賠償義務人也不能以死者生前欠其債務為由扣除部分或全部賠償金。 6、遺囑是自然人按照法律的規定處分自己的財產,安排與此有關的事務,并于死亡后產生法律后果的單方民事法律行為,因而遺囑事實上也就是對遺產的處分行為。而死亡賠償金并非死者的遺產,不能通過遺囑的形式對其進行處分,只能按補償原則在繼承人之間適當分割。 死亡賠償金分配給家屬的內容在上文中已經解釋了,死亡賠償金賠償的數額和員工平時的工資,員工出事的年紀有關,要是工資高的話這個死亡賠償金是很可觀的。
死亡賠償金繼承順序及分配比例
人身損害死亡賠償金按照法律規定的法定繼承順序分配,由配偶、父母和子女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共同參與分配。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分配取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條,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死亡賠償金包括:
1、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2、被扶養人生活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準計算。
(1)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
(2)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3、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4、精神撫慰金:
(1)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一般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酌情掌握
(2)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依照特別規定,醫療事故的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患者因醫療事故死亡的,計算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
5、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則依據實際發生的具體的票據來確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第一千一百三十條 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
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相關推薦:
醉酒駕車撞人怎么處理(酒駕撞人怎么判刑和賠償)
員工因病死亡賠償最新(死亡賠償金2023年最新標準)
死亡賠償金(民法典關于死亡賠償金的規定)
被列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失信被執行人員名單是什么意思)
外籍人員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