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失犯罪應承擔什么責任
過失犯罪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結果,構成過失犯罪。過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時刑法才規定為犯罪,行為人才承擔相關刑事責任,例如失火罪、過失決水罪、過失爆炸罪、過失投放危險物質罪、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所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是表現在主觀意志上,而是體現在客觀的一個效果上,此類犯罪都造成了嚴重的后果。過失犯罪除了承擔法律規定的刑事責任外,有可能還要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或者行政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五條 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過失傷害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法律主觀:
我國刑法規定過失犯罪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犯罪行為。
過失犯罪的特征,一是在客觀上已經發生法定的危害社會的結果;二是主觀上存在過失。至于如何判斷行為人是否應該預見可能發生社會危害性的結果,最主要的是根據案件的具體體現,認真查明和分析行為人的年齡、教育程度、專門知識、工作經驗、技術水平、擔任的職務、所負的責任等,綜合全面考慮,進行正確判斷。
過失傷害一般不涉及刑事犯罪問題,但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的規定,過失致人死亡的涉及到刑事犯罪問題。過失致人死亡,依法應當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過失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一般認定構成過失犯罪的,要法律中有規定的話,那么才需要負刑事責任。因而,對于過失犯罪,若是法律中并未有規定的話,那通常就是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五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相關推薦:
醉酒駕車撞人怎么處理(酒駕撞人怎么判刑和賠償)
員工因病死亡賠償最新(死亡賠償金2023年最新標準)
死亡賠償金(民法典關于死亡賠償金的規定)
被列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失信被執行人員名單是什么意思)
外籍人員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