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拋物的法律責任怎么承擔
高空拋物行為致使他人損害的,侵權人需要就此承擔賠償責任,但如果無法確認具體侵權人的,該棟建筑物的使用人均為可能加害人,需要對此承擔賠償責任。關于高空拋物的法律責任怎么承擔的問題,下面我為您詳細解答。一、高空拋物的法律責任怎么承擔 1、一般來說,高空拋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2、無法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進行補償。 3、相關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補償后,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筑物管理人應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發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二、高空拋物致人重傷或死亡犯什么罪 1、高空拋物致人重傷或死亡的,將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 2、相關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二、依法懲處構成犯罪的高空拋物、墜物行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7.準確認定高空墜物犯罪。過失導致物品從高空墜落,致人死亡、重傷,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第二百三十五條規定的,依照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定罪處罰。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規定,從高空墜落物品,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以重大責任事故罪定罪處罰。 一般來說,高空拋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無法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進行補償。
高空拋物受傷誰應該對此負責
根據我國相關的規定,高空墜物傷人責任一般都是由明確的侵權人來進行承擔的,若是找不到明確的責任人的話,可能是由物業或者整個樓的房主來共同承擔高空墜物敬寬責任,都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
一、高空墜物傷人責任由誰來進行承擔?
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侵權人不明的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渣畢用人給予補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補償后,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筑物管理人應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發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二、高樓拋擲物、墜物致人損害責任的免責事由有哪些?
1.能夠證明自己不是加害人免責;
2.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其他人免責。
拋擲物致人損害案件中,有可能成為加害人的當事人需要證明以下事項就可以免責:
1發生損害時,自己并不在建筑物中;
2證明自己根本沒有占有造成損害發生之物;
3證明自己所處的位置客觀上不具有造成拋擲物致人損害的可能性。
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歸責原則
高度危險責任適用的歸責原則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 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一、高度危險作業包括哪些
高度危險作業主要包括從事高空、高壓、地下挖掘活動或者使用高速軌道運輸等相關的工作,只要屬于這些類型的工作都屬于高度危險作業,民法典也對這些高度危險作業做了規定。
二、高空危險作業罪的構成要件
高空危險作業罪的構成要件有:
1、客觀要件
客觀方面表現為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規定。這里的違反有關安全管理規定,是(1)關閉、破壞直接關系生產安全的監控、報警、防護、救生設備、設施,或者篡改、隱(2)因存在重大事故隱患被依法責令停產停業、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有關設備、設施、場(3)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未經依法批準或者許可,擅自從事礦山開采、金屬冶煉、建筑施工,以及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存等高度危險的生產作業活動的。
2、主體要件
是一般主體,(即指從事生產作業的人員,違反業務上的注意義務,造成他人死傷的行為)。該罪的主體,要求是從事容易引起死傷結果的業務的人員,即該罪中的“業務”要求有侵害他人生命,損害財產的可能性,這也是區別與其他“業務”(如侵占類)身份的標志。
3、三主觀要件
是過失。所謂過失是指行為人對所發生的后果而言,而對于既違章又冒險則是明知的。法律快車小編提醒您,高空危險作業罪的構成要件有客觀要件,主體要件,主觀要件。
【法律依據】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相關推薦:
緩刑適用的對象(緩刑適用對象)
誹謗污蔑罪(誹謗污蔑罪的法律認定標準)
集團犯罪首要分子(犯罪集團首要分子)
拘留與拘役(拘役和拘留有什么區別)
敲詐勒索罪的未遂(敲詐勒索 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