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_六月婷婷网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網紅花30多萬整容病例發票都沒有,整容機構是否存在侵權行為?需要承擔責任嗎?(整形醫院整形失敗怎么賠償)

首頁 > 刑事案件2024-04-18 13:28:37

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熱衷醫美和整形?

零 導讀

曾經的我們,或許只需咬咬牙豪置一瓶貴婦面霜,就可以掌握“青春密碼”,但是如今,如果你的臉上沒挨過兩針水光、肉毒,沒有吃過熱瑪吉假探頭的苦,不僅是“都市麗人”失格,恐怕連進名媛群拼單都夠不到準入門檻。

哪怕你沒有嘗試過,也總在刷到微博病毒式投放的醫美廣告,各大博主三天兩頭就開的“醫美團”,或是小紅書首頁的醫美推薦時,有那么一剎那動過心。最近,醫美這把火也越燒越旺,都市麗人們為了美也越來越拼命,“小腿肌肉阻斷”、“精靈耳”這一系列的項目,更是讓大家連“醫美”和“整容”的邊界都已經分不清了。

“全民醫美“的時代真的要來臨了嗎?

貳 你的肉抵抗不了地心引力,熱瑪吉可以

在小紅書搜索關鍵字“醫美”,相關筆記有53萬多篇。不過,相比于需要動真刀的整容,如今的“醫美”大多是指只用幾個針管就能解決的微創或無創型微整。

因為操作簡單,恢復得快,這類項目也被給予了“午休整形”的美名,趁著午休去趟醫院,不動刀、不見血,輕輕松松就能變好看,下午到了點繼續上班,不受影響。

各種醫美項目讓人眼花繚亂,但它們都有一個特點——疼。如果非要說有區別的話,那就是很疼,太疼了,真TM疼,疼死我了……

盛傳每個月花70萬護膚的張雨綺,曾這樣生動地形容醫美:“就像鐵板烤肉,這片生肉是你的臉,放到鐵板上滋啦滋啦幾分鐘就烤熟了。臉變小了,但是皮膚底層全被損傷了。”

做醫美的女人不是不怕痛,但她們更怕變老。95年的虞書欣這樣解釋自己的決心:“我的醫生告訴我,你在哪一歲做熱瑪吉,你的青春就能永葆哪一歲。”

這句話就像一句魔咒,讓年輕人前仆后繼,在所不惜。

林允之前在微博發出的眼部熱瑪吉vlog收獲了300w的點擊率,看到這條熱搜,我的第一反應是去百度了一下林允當時的年紀——24歲。

沒錯,就當你以為熱瑪吉是35歲輕熟女專屬時,24歲的女孩們已經早早開始凍齡。

根據新氧發布的《2019 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 年,中國醫美消費者平均年齡 24.45 歲,90 后成了醫美的主流消費者。其中,非手術類的面部年輕化項目——即抗初老項目,較上一年激增 92.64%。

周圍朋友也表現出這種醫美低齡化的趨勢也十分明顯。

大四學生小曹今年21歲,但她已經在美容機構定期做了兩年的臉部刷酸了,未來想去嘗試一下膠原自生項目;

今年23歲的小楊是一位咨詢顧問,因為一條靜態紋讓她起了做醫美的心,如今她已經嘗試過光子嫩膚、刷酸以及熱瑪吉等多個項目了。

當然,想靠醫美來改頭換面的,不只是女生。29歲的阿超和我們表示,“就算被當成娘炮,我也會堅持打針”——他最初入坑醫美的契機,是希望借肉毒素來去除抬頭紋。

貳 為了 [ 顏值自由 ],年輕人有多拼?

即便還沒到30,但每個年輕人都常常喟嘆,“青春易逝”,只有靠每個月定期的光子嫩膚和每年一次的熱瑪吉才能勉強握住青春的尾巴。

但問題來了,平均24歲的年輕人,剛剛步入社會,怎么負擔動輒上萬塊的醫美項目呢?答案很簡單,借唄。

在知乎上,一個深諳此道的27歲男孩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我第一次在 App 上用網貸分期醫美就下了 3 單:美白針、填充兩個部位,還有一個項目,總價七八千,一個月還六七百。大額的項目,手術費壓力沒那么大,對于小額的項目,就感覺跟不用錢似的。”

于是,他的臉隨著還款周期呈規律化變動,一個地方做完做下一個,永遠處于恢復期。

這位男孩算是相當幸運的,沒有深陷于醫美貸的套路——美容醫院為了騙取貸款,抬高消費價格,與中介公司聯手詐騙消費金融公司,最終的責任卻統統落在了無辜的消費者身上。

鏡子里,紅腫的膿包挨著擠著、層層疊疊,爬滿全臉又蔓延了半個脖子;手機里,欠下上萬元醫藥費貸款的催款電話一次又一次響起……這是不少習慣于借錢在美容院做醫美的人的生活真相。

即使這樣,瘋狂的人們依然對醫美貸趨之若鶩,他們的座右銘是:“早做早美,等攢夠錢,人都老了。”

實在拿不出錢的怎么辦?[email protected] 在知乎上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姑娘給自己注射玻尿酸,覺得不滿意,又給自己注射了溶解酶。一番騷操作之下,她出現了組織感染,在家實在熬不過去了才去了醫院。

這位醫生用50ml的大針頭抽出了她臉上的一堆膿,但姑娘依然一臉無所謂,頂著腫脹的半邊臉就準備回去了。

在診療過程中,這位醫生還發現了姑娘太陽穴旁邊有三處線雕留下的紅印,就像壽桃包上的紅點似的。醫生好奇一問:“線雕總不至于是你自己做的吧?”姑娘答:“一起合作工作室的小哥哥做的。”

這種故事并不罕見。隨便翻開某些短視頻app,就能看到主播現場示范教學“如何在家自己打玻尿酸”。巨大的針頭戳進皮膚,傷口滲血,播主仍淡定地看著鏡頭安慰觀眾:“沒事的寶寶們,一點兒都不疼。”

而在某寶,你也可以花費并不昂貴的價格,買到面部微整形注射的視頻教程。

風險擺在眼前,但沉迷醫美的年輕人依然勇往直前,“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祛皺紋終不還”。

畢竟,不像遺傳,醫美是一件真真正正公平的事情——人民幣砸臉上,立竿見影地泛起金閃閃的光芒。這種宛若新生的感覺,一點也不辜負自己顫抖雙手按下確認支付的瞬間。

叁 光是 [ 換頭 ]還不夠,他們還想 [ 換個身體 ]

不過,對于把“更美、更美、更美”作為賺錢動力的年輕人來說,不只臉蛋要美,連一個胳膊肘也要做到完美無瑕。

譬如拉皮手術,一般人都想到是做面部拉皮,曾經劉曉慶出席活動時一張耳垂變形的照片就被認為是拉皮手術的后遺癥。

不過,現在全身都可以通過拉皮來變得更加緊致。在美國真人秀《卡戴珊一家》中,卡戴珊的媽媽Kris就曾帶自己的好閨蜜Sheila去做全身拉皮,當作給她的生日禮物。

在節目里,進手術室之前的Sheila還是一個普普通通、布滿皺紋的老太太,但鏡頭一轉,一下子變得皮膚緊致光滑,立馬有卡戴珊家族那味兒了。

費用五位數起步的熱瑪吉,也并非臉部才能享受的殊榮。

如果你的微信好友里有醫美工作者,那么你也大概率曾被一個光滑圓潤的大屁股刷過屏。視頻中一個臀部在手術床上翹著,畫著熱瑪吉的網格,工作人員正拿著儀器在一旁操作。

微博某大V博主也曾自曝因為怕疼,所以先去給屁股做了一次熱瑪吉——做了熱瑪吉后感覺屁股的確更翹了。

有錢人的生活或許就是這么樸實無華,沒事給屁股抗抗老的枯燥生活罷了。

也有針對男人們推出的身體醫美項目:打造完美腹肌的“腹肌起搏器”。

這臺機器名為Emsculpt,由根據宣傳手冊所聲稱的,一次腹部療程等于一年半的持續健身,一次的臀部療程等于兩年的瑜珈臀部訓練。每30分鐘治療,可激發兩萬次肌肉強收縮,相當于做了兩萬次仰臥起坐,同時還能激發脂肪細胞超速代謝、分解。

簡單來說,你只要躺著,就能把腹肌練出來——而且還是真的腹肌,不是通過腹肌雕刻手術偽造的。

哪個男人能抵抗住這樣的誘惑?

[email protected] 曾經親自去測評過這臺儀器,本來以為只是噱頭,可是沒想到經過測量,做完一次治療后體脂真的下降了,肌肉含量也有所增加。

只不過一次5000+的價格,還是讓人不禁感嘆,感覺握著跳繩的手好像更有力了。

肆 一入 [ 黑醫美 ] 深似海,從此漫漫修復路

醫美市場現在已經成了一塊讓人直呼真香的大蛋糕。

根據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受監管的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在 2018 年達到 1,216.7 億元人民幣,并預計在 2023 年達到 3,601.3 億元人民幣。

但上千億的醫美市場并不如商家們宣傳的那樣光鮮亮麗。根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的統計,全國每年因整形美容而導致毀容的投訴超過 2 萬起,這些案例大多源自非法醫療美容。

隨便翻翻《1818黃金眼》的新聞標題,一樁樁醫美失敗的事故比比皆是:

“世彩”額部填充,頭發禿了一塊

打瘦臉針后嘴歪了,“奧拉克”認為不一定是他們的問題

“美萊”注射瘦臉針,腮幫鼓起像青蛙

注射膠原蛋白后顴骨高低不同,懷疑醫生感冒手抖

注射玻尿酸后栓塞,半邊臉發黑發麻

……

那么究竟為什么“黑醫美”在國內成了如此龐大的一個產業?

首先,醫美機構雖多,但合法經營的卻為數不多。

根據艾瑞《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數據顯示,在合法的醫療美容機構當中有15%(超過2000家)的機構存在超范圍經營的現象,屬于違規行為;而且,全國有超過80000家生活美業店鋪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項目,屬于違法行為。

也就是說,也許這家美容院只有做按摩的資格執照,但它卻膽大到給你做線雕。

一方面違法機構猖獗,另一方面正規機構倒閉,根據新氧每年發布的行業報告,只有30%的正規機構是盈利的,其他大多處于持平和虧損的狀態。

機構違規違法,在里面工作的醫生自然也不是貨真價實。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統計,在醫美市場中,非法從業者人數至少在10萬以上,且在合法醫美機構當中,存在非合規醫師“飛刀醫生”的現象。據艾瑞估算,非合規醫師數量將近5000人。

醫美本身就是精細活,并不是集中培訓一個月就能出師的。拿注射玻尿酸來說,《三聯生活周刊》在一期整容專題里描述過一位醫生打針的詳情:“他在一位中年女性的兩側眼角部位各注射0.15毫升,用于提升眼角;眼角下部各注射0.1毫升,可以提升面部。注射臉頰的時候用銳針刺破皮膚,再換鈍針斜刺上去,反復不停地在皮下做扇形移動,邊移動邊注射,讓藥物均勻分布,每側注射了0.6毫升。”

操作人員的技術不過關,但更可怕的是,連他們用的藥也可能是假的。

艾瑞專家調研顯示:市面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只有33.3%,也就是1支正品針劑背后伴隨著至少2支非法針劑的流通,藥劑贗品數量高于正品數量。

在眾多醫美項目中,熱瑪吉的探頭是假貨重災區,僅僅在小紅書上就有4w+篇筆記教你該如何辨別真假探頭。

總的來說,除了探頭的包裝完好無損,二維碼能在官方公眾號上掃出來以外,還要注意觀察儀器的細微差別——因為有可能整臺儀器都是假貨。

不僅如此,最好能在官網查詢操作醫生是否有資質,以及你所在的機構是否有認證——為了變美,每一個當代年輕人最終都化身成了“列文虎克”。

寫在最后

醫美這種事,就像出軌一樣,只有0次和無數次。即使是打針這種輕量級美容,一旦嘗試過,就會讓你看到自己身上越來越多的缺陷——臉太寬、內雙不自然、額頭上出現抬頭紋……為什么說一入醫美深似海,因為人們的變美之心永遠不會死。

在知乎上,“男生長得丑是種怎樣的體驗?”以及“女生長得特別丑怎么辦?”兩個問題分別達到了1289w、3799w次的閱讀量。

盡管別人看你覺得已經有個水平線上的6分了,但每個人看自己時永遠舉著放大鏡。很多人或許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了BDD(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體相障礙)的一員。

一位心理醫生在對整容人群所做的專項研究中表示,“有一些是完美主義者,過分關注外貌細節,他們站在鏡子前,看到的和別人不一樣,他們只會注意很少被人注意到的眉間的皺紋、法令紋的褶皺……尤其是年輕女性,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長皺紋的擔憂。我對整容沒什么偏見,只要滿足合適時機、合適場合、合適人選,但目前這一切有點失控了。”

年輕人們爭先恐后地涌入醫美,名人效應是一部分,當你感覺名人、富人以及那些出現在雜志上年輕又漂亮的臉似乎都在打針,甚至有明星開始樂于承認自己的微整,誰不覺得誘惑?微整是階級躍遷的一條隱秘捷徑。

不過,不動刀的注射型美容或許只是動刀整容的前兆,一旦嘗到了甜頭,誰還能在變美的路上剎住車呢?

這時候又不禁想到日本女演員樹木希林對于外貌發表的一番言論,“這皺紋是我好不容易長出來的,不顯示出來太可惜了。”

只是當別人當面對你說:“你頸紋好深”的時候,,你真的能夠做到如此云淡風輕嗎?


沒有授權賣別人的產品犯法嗎?

本文的口述者,是一家醫美平臺的運營總監,從業五年多,深諳這個行業的潛規則,此前在醫美機構負責客戶投訴時,親歷了無數的推諉、扯皮、誆騙。之后開始在業余時間為那些醫美手術失敗求美者,義務提供維權咨詢服務。
在和300個多的整容失敗的維權者一起與醫美機構斗智斗勇的過程中,他看到整個醫美行業維權和訴訟的困局。
我從事醫美行業5年多,做過幾家整形醫院和醫美平臺的運營總監。我總覺得,這幾年的醫美市場越來越病態了。
做一家整形醫院,無非就是先把醫院的產品先管理好,再去拓展獲客渠道,然后能拿到一個比較好的投入產出比,提高收益。
但越來越難了。
因為行業中缺乏客觀、公正、基于技術和服務的公信背書,整形醫院越來越倚靠營銷手段來拉客。
我就是做醫美營銷包裝、產品包裝出身的。開始的時候,覺得能通過營銷包裝醫美項目、優化話術來吸引消費者,提高醫院的收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但是在這行待久了,才已意識到,自己的這些工作,雖然不是直接原因,但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助紂為虐,很可能會為一些消費者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
醫美整形,畢竟是在人身上動刀子,有風險的,而醫美機構們不斷向下牟利,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手術的整體風險。
整形醫院像迎財神一樣,請顧客進門,甜言蜜語、鞍前馬后地將他們送上手術臺。錢到手了,消費者下了手術臺,要是再回來維權、討說法,財神可就成了瘟神。
整形醫院是要盈利的,面對維權者,總是要賠得越少越好,最好能不賠。對于消費者來說,手術失敗維權需要莫大的勇氣,但醫院已經是“熟門熟路”,且有培訓多時的專業售后團隊“嚴陣以待”。巨大的信息差,使得院方輕而易舉占盡了優勢。
行業內卷、市場競爭激烈也好,黑醫美驅逐良幣、監管缺失也罷,為這些被亂象買單的,只有消費者。
對于躺在手術臺上的求美者們,等待著他們的,有可能是丑小鴨變白天鵝的瑰麗人生,同時也有可能是一張被毀容的臉;是求美不成、求助無門、急轉直下的工作和生活,是漫漫維權路;是從此每一次照鏡子的抑郁和懊悔。
遺憾的是,維權全憑整形醫院自覺,沒有人為消費者兜底,甚至法律也會失靈。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天真的消費者,設套的醫美機構
深諳消費者心理的醫美營銷之術,已經很成熟了,從一位求美者稍有整形的念頭開始,整形醫院就已經為之鋪好了直通手術臺的路。
而且這條路對院方來說,盡可能地規避了風險,無后顧之憂。
你要提前做功課,我們有互聯網廣告和推廣。一輸入關鍵詞,醫生、項目、醫院,各類軟文和硬廣應有盡有,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要不是行內人,真不一定能分辨出來。你覺得哪家好,也有可能只是他營銷費砸得多。
而且現在都是私域流量,很精準,除非你想了解整形項目,否則不太可能收到這些廣告,這就意味著,監管也很難查到。
做完了功課,原本微弱的整形念頭被各種文案說服,變成了行動。貨比三家之后,你來到了一家醫院。從踏進大門的那一刻起,以后的每一步都會有人推著你跑,直到手術結束。
你說要做一個低價的雙眼皮。這時,咨詢人員會告訴你,低價的這不好那不好,最好做一個高價的。只做雙眼皮的話,可能整體效果不明顯,最好再開個眼角、切個眼臉下至,干脆了來個眼綜合,打包付費,性價比又高。
恰好,非常幸運,給你主刀的醫生資深又專業,國外進修、十幾年的從業經歷,名號多得一張紙根本排不下。
你將信將疑,猶豫不決,和藹可親的咨詢人員給了你幾個案例,說某明星和某網紅就是在我們家做的,我自己也做了這個項目,你看,多好看。
整形越來越年輕化了,十八九歲的小姑娘,做這么多項目,資金可能不富裕。沒關系,醫院準備了貸款項目。一想到整形之后自信美麗的人生,每月一兩千的貸款實在算不了什么,而且咨詢人員忙前忙后,言語之中都是為顧客考慮,所以姑娘們也沒怎么研究貸款合同條款,就簽了字。
上手術臺之前,要簽一個知情同意書。看到這么多種并發癥,你又開始猶豫,這時護士姐姐會告訴你,“只是走個流程而已,我們做了幾千幾百例,也沒有出事兒,放心”。
盡管知情同意書上醫生還沒有簽字,但是聽到護士姐姐的話,你還是打消了顧慮,爽快地簽了字。或許也曾想拍照留個證據,但自己應該不會那么倒霉出事兒用到這個吧。
醫生們輕松熟練地完成了手術。好像有個項目沒做,但轉念一想,應該是自己多疑了,對面可是一位資深的醫生。帶著唯一的付款憑據和對揭下紗布之后的美麗人生的無限憧憬,你開始了恢復期。
渠道醫院依靠熟人網絡,閨蜜介紹、朋友推薦,信任的產生和轉化要更快、更順暢。
但不論是哪種方式,消費者們術前過分信任醫美機構,得過且過、不留證據,為術后維權,埋下了隱患。
維權拉鋸戰,正常人耗不起
來找我咨詢的維權者里,有超過三分之一是屬于手術失敗的。手術失敗是我自己根據經驗評估的,也不一定準確。因為這是一個很難界定的問題,比如有的人說自己雙眼皮失敗了,但我看著還好,只是主觀上的不滿意,我直接就勸退了。
但有的人確實做成了左右明顯不一致,去找醫生,醫生說原來就不一致,這種事情打官司是打不贏的。你比如說,有一些醫生,手術每一個環節都合規,但就是吸脂手法不到家,做的凹凸不平,你能說人家犯法嗎?
但是在行內人看來,就是因為醫生技術不到位,才導致手術效果不好的啊。這樣的案例,我會鼓勵求美者繼續維權。
對于手術失敗的案例,正規醫院一般是認賠,或者協助修復。但是,即便認賠,也不會讓消費者太輕松地就拿到賠款。
因為之前處理過整形醫院的醫療糾紛,所以我很熟悉他們的路數。
醫院售后團隊一般會先通過冷處理,來打消維權者的心理預期,然后再進行談判費用。如果維權者一開口院方就答應了,患者的心理預期會越來越高。
像那種恢復期還沒過就發現不對勁兒的求美者,一般醫院都會拖上個3~6個月。有的顧客做完兩個月就發現不舒服、效果不好了,這樣醫院也是不給處理的,他會讓你等半年恢復期。
等到上半年,有的人就淡化了這件事,不計較了。有的人會繼續維權,這時候才進入真正的協商程序。協商一開始,也是要再來回推脫兩個月,然后才進入真正的價格談判期。這樣一來,大半年進去了,正常人哪能不工作、不生活,天天只跟整形醫院糾纏呢?
這樣一看,無非就是時間,好像很容易,但現實的情況要艱難得多。有的求美者發現情況不對,想維權,這時候才發現,自己手里什么證據都沒有,甚至連中間人的電話都沒有。
修改病歷在行內太常見了,所以我會建議他們去封存病歷,把病歷復印出來。但在一些人看來,這理所當然的一步,簡直比登天還難。有院方阻撓的因素,也有消費者的怯懦。很多人人生中的第一次維權就是因為整形失敗。
有時候,院方實在是強勢,我也會建議她們聯系媒體。畢竟對于整形醫院來說,還是要靠口碑吃飯的。壞了口碑,換個名字重來,總比不上擺平幾個維權者容易。
維權補償都是一個人一個價。遇上性格比較溫和、不很堅定的維權者,醫院就會“欺軟怕硬”了。
我的第五還是第六個案例來著,是一位大二的女生。女生去年2月初,到北京某整形醫院做了鼻子,花了七八萬。
20天左右,就發現假體歪斜得厲害,兩個鼻孔明顯不一樣大小。因為鼻子很怪,小姑娘后邊半年沒怎么見人了,也不敢告訴家里手術失敗了。
院方一直堅持退30%,但我以為,這么明顯的手術失敗案例,院方退款加上修復費用,至少得賠10萬。
小姑娘還在讀書,不想把事情鬧大,找醫院維權的時候,也有點唯唯諾諾的。醫院甚至嚇唬她,要走鑒定,要刪掉她的負面評論,還說什么要去別家修復的話,別的醫生不懂她的肋骨支架,這有點欺負人了。
我總歸是個行內人,也不好出面幫她,就鼓勵她告訴家里人。最后,她父親趕到了北京和她一起維權。女孩的父親也是一個老實巴交的人,沒經歷過這樣的事兒,被醫院忽悠的暈頭轉向。我那天跟他聊了半個小時,教他怎么跟院方溝通。
這個案子最終以退款50%告終了。
有的醫院會跟維權者簽“終結協議”,這次協商過后,即便患者后續無法修復,也跟這家作為始作俑者的醫院再無干系。
說醫院欺軟怕硬也不準確。我記得有一位女士在上海某知名醫院做了鼻綜合,效果不好,錯位了,去找醫院協商了三五次之后,不僅一分錢沒要到,還挨了打。
一次又一次的協商,對醫院來說,算不了什么,但對維權者來說,卻是耗盡了心力。他們不僅要面對歪了的鼻子、大小不一或肉條感明顯的雙眼皮,或是凹凸不平的大腿或臉頰,還要頂著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以及周圍人的不解甚至嘲笑,以一己之力跟整形機構的一票人馬斗智斗勇。
維權之路走到底,不少人臉毀了、家沒了、工作丟了、愛人離開了,且沒有人為之負責。
胸部感染,切掉了,難道就值15萬嗎
我在前文中把求美者稱之為消費者,這是不準確的。雖然他們的確是花錢買服務,但不一定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
為了更好地回答維權者的問題,我也研究了很多相關案例。一些地區法院認為,醫美整形適用于消法,如果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應該退一賠三。
要證明有欺詐行為也不容易。很多消費者除了付款憑證,什么都沒有。醫院醫生資質、幽靈手術、材料不合格、甚至交了錢項目沒給做,也無法證明。至于說好了是自然款,最后割出來是歐式大雙眼皮這種溝通不暢導致的效果不好,走法律途徑維權更是難上加難。
但更為普遍的看法是,醫療美容,屬于診療行為。這個意義上來講,前文中的消費者,應該改為患者。
對于患者而言,要是出了醫療糾紛,就得用《侵權責任法》。患者想要維權,就得先證明醫美機構的醫療過錯致使患者發生了醫療損害。
但現實是,這些法律法規對醫美的適用性太差了。一個小例子,醫生切鼻子的時候手抖,在患者臉上留了個疤,如果這個疤痕不足6cm,就連十級傷殘都夠不上,如果打官司的話,別說贏不了,就算贏了也拿不到多少賠償。
醫美手術,畢竟是小手術,整體風險低,但要是按照醫療糾紛走法律途徑,也得走個一年半載,耗時耗力打一年官司,好不容易贏了,最后賠了幾千幾萬塊,標的太小,人家律師都不愿意接。
我個人覺得,沒有專門適用的法律法規,對求美者而言,是有些不公甚至殘忍的。
前幾天,有一個女孩找到我,說她脂肪豐胸導致感染,去醫院做切除了部分乳房。豐胸花了兩萬,退一賠三,是八萬,醫院認賠15萬,再多了就愛咋告咋告。求美不成還切掉了乳房,難道就值15萬嗎?
醫院說到頂了就15萬,患者自己可能也不差這15萬,就會覺得,我都這樣了,你給我這十幾萬有什么用?
其實也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沒有一個標準。這個案子,該不該賠,該賠多少?當患者預期與醫院不一致的時候,是需要一個有公信力的機構或者是條款規定來給出結論的。
律師不愿接,官司打不贏,贏了賠償更少,還不如協商;向三方平臺舉報,它們偏向機構,還是要協商;很多患者向相關部門求助,得到的建議,也會是找醫院協商。
在100個手術失敗的患者中,也就有十幾個是起訴的吧,大部分還是要協商。即便起訴了,最后結果有可能還是協商。
我一般會建議維權者,先理后鬧,除了舉報、起訴,還會給出一些找媒體曝光、裝情緒崩潰這樣的招數。也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走哪條路都是協商。
對于那些整形失敗的身體以外沒有保留任何證據的消費者而言,協商就是和醫院打拉鋸戰,又回到了死胡同。
維權之困,很難從內部打破
很多醫生,希望將醫美拉回醫療的戰隊。但我堅持,醫美是有消費屬性的。醫生的手術過程可以按照醫療的路子來約束,但是從求美者的一端來說,花錢買服務,就是消費行為。
我越來越覺得,只靠某一個體商家或醫院去破開這個局面,是很難的。在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環境里,堅守技術、品質、口碑,成為一個尖子生,似乎并沒有什么效用。
向前沒出路,但向后有退路。名聲臭了、口碑爛了,大不了換個名字接著做。低價拉客營銷走量賺快錢,出了事跑得了和尚跑得了廟,又是一個新的循環。
沒有完善的法規,能夠阻止這些機構不斷突破下限。指望這樣的行業生態依靠自治突然轉良,更是天方夜譚。
無序的競爭環境帶來了惡性競爭,為拉客擠破頭的整形醫院們,拿到錢、將求美者送上手術臺,就已經戰勝了同行了,還有必要顧及維權者的幾條差評嗎?
感謝浙江鑫目律師事務所律師章李對本文的幫助。
小董|口述
于煥煥|撰稿
徐卓君|責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ID:HealthInsight)
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醉酒駕車撞人怎么處理(酒駕撞人怎么判刑和賠償)

員工因病死亡賠償最新(死亡賠償金2023年最新標準)

死亡賠償金(民法典關于死亡賠償金的規定)

被列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失信被執行人員名單是什么意思)

外籍人員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外籍人員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