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故意殺人罪
故意殺人,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屬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的一種。是中國刑法中少數(shù)性質最惡劣的犯罪行為之一。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guī)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于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
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于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人沒死亡,構成故意殺人罪嗎?會怎么判刑
根據刑法規(guī)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故意殺人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因素未成功或受害人沒有死亡的,是犯罪未遂,構成故意殺人(未遂)罪。
在司法實踐中,故意殺人未遂情形有很多種,包括:
1、對象不能犯:比如a預謀殺b,深夜看見b趟在床上便一刀刺過去,發(fā)現(xiàn)原來是枕頭。這時被逮到了。這叫故意殺人未遂,屬于對象不能犯得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2、手段不能犯:包括使用的工具不能達到致死的效果,如a用木棒子不停打b的要害想要致b與死地,但是怎么打也打不死。也屬于故意殺人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3、客觀不能犯:就是客觀方面讓你達不到致死的效果。如a要殺死b但是b穿了防彈背心,a用盡了所有方法b都死不了。這也屬于故意殺人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4、主觀認識錯誤:如a開車撞死b,從b身上壓過去還下來摸了下確定b已經死了。于是逃走了,c路過發(fā)現(xiàn)b把他帶到醫(yī)院又救活了,b也屬于故意殺人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故意殺人未遂的判刑量刑
刑法規(guī)定,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故根據刑法規(guī)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那么故意殺人(未遂)罪,就應該參照上述判刑量刑的標準,從而確定相應的刑期。
故意殺人未遂的,依然構成故意殺人罪,只是對量刑有影響,不過這種影響對犯罪嫌疑人來說非常重要,直接關系到刑事處罰,判刑的長短。如因一時沖動犯下彌天大禍,故意殺人未遂的,建議委托專業(yè)的刑事辯護律師協(xié)助處理,積極賠償受害人損失,盡最大可能爭取寬大處理。
眾所周知,但并不是必須造成造成對方死亡才是故意殺人罪的,故意殺人未遂也是需要受到刑事處罰,因為這種行為本身危險性很大。
動機還是有的,但是也嚇到人了,是要判刑的。
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罪;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第二十條第二款規(guī)定 “對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減輕處罰”。
殺人未遂分類:
1、對象不能犯:比如謀殺未成,叫故意殺人未遂,屬于對象不能犯的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2、手段不能犯:包括使用的工具不能達到致死的效果,屬于故意殺人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3、客觀不能犯:就是客觀方面讓人達不到致死的效果,屬于故意殺人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4、主觀認識錯誤:因自己的判斷出現(xiàn)了錯誤,也屬于故意殺人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5、能犯的未遂,有實際可能達到既遂的未遂,有既遂的可能,但因為意志以外原因沒有既遂,是能犯的未遂。
擴展資料:
《刑法》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yǎng)。
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第二百三十五條 【過失致人重傷罪】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參考資料來源:商州區(qū)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