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通快遞丟了快件,怎么賠償?
答:通快遞把快件弄丟了賠償方式如下: 1、未保價 如果不保價,丟失只賠5倍運費。 2、保價 貴重物品要購買保險:一般價值2000元以上的物品,如手機手表、電腦、照相機、首飾、高檔服裝、藝術品等建議要購買保險。
一、
快遞丟件賠償標準
1、對于保價的郵件快遞,按照保價的金額賠償;
2、對于保價的郵件快遞,按照當事人遭受的實際損失來陪,但最高賠償額不能超過收取的資費的三倍。
快遞丟件賠償標準
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四十七條
郵政企業對給據郵件的損失依照下列規定賠償:
(一)保價的給據郵件丟失或者全部損毀的,按照保價額賠償;部分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保價額與郵件全部價值的比例對郵件的實際損失予以賠償。
(二)未保價的給據郵件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實際損失賠償,但最高賠償額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三倍;掛號信件丟失、損毀的,按照所收取資費的三倍予以賠償。郵政企業應當在營業場所的告示中和提供給用戶的給據郵件單據上,以足以引起用戶注意的方式載明前款規定。
三、
快遞損壞賠償標準是什么
有約定按約定,沒有約定按損毀和丟失情形分別進行討論,具體見下文。
快遞損壞賠償法律依據
《快遞暫行條例》第二十七條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對保價的快件,應當按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對未保價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1、賠付對象
快件賠付的對象應為寄件人或寄件人指定的受益人。
2、索賠因素
索賠因素主要包括快件延誤、丟失、損毀和內件不符。
3、賠償原則
快遞服務組織與顧客之間有約定的應從約定,沒有約定的可按以下原則執行。
A.快件損毀賠償應主要包括:
a)完全損毀,指快件價值完全喪失,參照快件丟失賠償的規定執行;
b)部分損毀,指快件價值部分喪失,依據快件喪失價值占總價值的比例,按照快件丟失賠償額度的相同比例進行賠償。
B.快件丟失賠償應主要包括:
a)快件發生丟失時,免除本次服務費用(不含保價等附加費用);
b)購買保價(保險)的快件,快遞服務組織按照被保價(保險)金額進行賠償;
c)對于沒有購買保價(保險)的快件,按照郵政法、郵政法實施細則及相關規定辦理。
以上就是為您詳細介紹的關于快遞丟件賠償標準的相關內容,綜上所述小編提醒您,所以如果是企業與用戶之間未對賠償事項進行約定的、損毀和內件不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按照與用戶的約定,依法予以賠償。若您還有什么法律疑問,建議咨詢找法網專業律師。
個人寄快遞東西壞了誰來賠償
個人寄快遞東西壞了,由快遞公司來賠償。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用戶的合法權益因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而受到損害的,用戶可以要求該商標、字號或者快遞運單所屬企業賠償,也可以要求實際提供快遞服務的企業賠償。
快遞丟失后賠償的標準如下:
1、保價的給據郵件丟失或者全部損毀的,按照保價額賠償;部分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保價額與郵件全部價值的比例對郵件的實際損失予以賠償。
2、未保價的給據郵件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實際損失賠償,但最高賠償額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三倍;掛號信件丟失、損毀的,按照所收取資費的三倍予以賠償。
快遞索賠的期限如下:
1、快遞索賠期限國際郵件可以自交寄之日起一百八十日;
2、邊遠地區的郵件自用戶查詢之日起六十日內;
3、普通的為自用戶查詢之日起三十日內。
快遞丟失后不賠償的解決方法如下:
1、撥打相關快遞的快遞電話進行投訴。聯系到相關快遞電話,然后進行投訴,該工作需要每天進行跟蹤,每天都聯系官方客服;
2、撥打郵政的投訴電話,快遞行業歸郵政管理。撥打11185,系郵政進行投訴,投訴受理之后會在一個月后得到回復,如果存在有比較大的損失可以投訴到郵政,讓郵政處理相關快遞公司;
3、如果存在有較大損失,可以撥打消費者保護協會電話投訴。
綜合上述,個人寄快遞損壞可以要求快遞公司賠償。
【法律依據】:
《快遞暫行條例》第二十七條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對保價的快件,應當按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對未保價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國家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快件損失賠償責任險種,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投保。
快遞破損怎么賠償
法律主觀:
快遞破損賠償如下:如果保價,摔壞快遞由快遞公司全額賠,按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如果沒有保價,賠償郵費的3-5倍。
法律客觀:
《快遞暫行條例》
第二十七條
快件延誤、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對保價的快件,應當按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
對未保價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四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
但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
相關推薦:
酒后打人刑事(喝酒打架了公安會怎么處理)
刑事上訴之后(刑事案件上訴后過多久會二審)
刑事合同詐騙(合同詐騙罪是否屬于刑事案件)
盜竊到少立案(盜竊多少金額立案)
刑事會見紀律(家屬會見服刑人員有什么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