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被拘留人,公安機關應當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時內(nèi)進行訊問。 發(fā)現(xiàn)不應當拘留的,經(jīng)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簽發(fā)《釋放通知書》,看守所憑《釋放通知書》發(fā)給被拘留人《釋放證明書》,將其立即釋放。 拘留后,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nèi)制作《拘留通知書》,送達被拘留人家屬或者單位,但也有三種特殊情形,經(jīng)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不予通知的。 對沒有在二十四小時內(nèi)通知的,應當在拘留通知書中注明原因。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修正)》規(guī)定,對被拘留的 犯罪嫌疑人 審查后,根據(jù)案件情況報經(jīng)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分別作出如下處理: (一)需要 逮捕 的,在 拘留期限 內(nèi),依法辦理提請 批準逮捕 手續(xù); (二)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但不需要逮捕的,依法辦理 取保候?qū)?或者 監(jiān)視居住 手續(xù)后,直接向人民檢察院移送起訴; (三)拘留期限內(nèi)未能查清犯罪事實的,依法辦理取保候?qū)徎蛘弑O(jiān)視居住手續(xù)后,繼續(xù)偵查; (四)具有本規(guī)定第一百六十八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撤銷案件,釋放被拘留人,發(fā)給釋放證明。 需要予以行政處理的,依法處理。
法律客觀:刑事拘留的程序是:1、公安機關辦案人員認為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時,應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注明有關情況和理由,經(jīng)部門領導審核,由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簽發(fā)《拘留證》。2、檢察機關拘留犯罪嫌疑人時,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由檢察長決定,再送交公安機關執(zhí)行。3、對于情況緊急來不及辦理拘留手續(xù)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先行將犯罪嫌疑人帶至公安機關,同時立即辦理拘留手續(xù)。4、由于我國法律規(guī)定,拘留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因此,對于人民檢察院決定拘留犯罪嫌疑人的,應當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必要時人民檢察院可以協(xié)助公安機關執(zhí)行。5、公安機關執(zhí)行拘留時,應持有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簽發(fā)的《拘留證》,向被拘留人出示,并宣布對其實行拘留。然后責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證上簽字、蓋章或按捺指印。被拘留人拒絕簽字、蓋章或按捺指印的,執(zhí)行人員應在拘留證上注明。刑事訴訟法第61條采用列舉的方式,規(guī)定對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現(xiàn)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公安機關可以先行拘留:(1)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fā)覺的。(2)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3)在身邊或者住處發(fā)現(xiàn)有犯罪證據(jù)的。(4)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5)有毀滅、偽造證據(jù)或者串供可能的。(6)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7)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jié)伙作案重大嫌疑的。在刑事訴訟中,除公安機關依法擁有決定拘留和執(zhí)行拘留的權限以外,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132條的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在直接受理的案件中,對于具有以下兩種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有權決定拘留:(1)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2)有毀滅、偽造證據(jù)或者串供可能的。人民檢察院決定拘留后,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
刑事拘留后的處理程序是:
1、拘留期限內(nèi)未能查清犯罪事實的,依法辦理取保候?qū)徎蛘弑O(jiān)視居住手續(xù)后,繼續(xù)偵查;
2、撤銷案件的,釋放被拘留人,發(fā)給釋放證明;
3、需要逮捕的,在拘留期限內(nèi),依法辦理提請批準逮捕手續(xù);
4、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但不需要逮捕的,依法辦理取保候?qū)徎蛘弑O(jiān)視居住手續(xù)。
《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六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時以內(nèi)進行訊問。在發(fā)現(xiàn)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fā)給釋放證明。
《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七條
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寫出提請批準逮捕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jù),一并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必要的時候,人民檢察院可以派人參加公安機關對于重大案件的討論。
一、受理:
公安機關對報案、控告、舉報或者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主動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門、司法機關移送的案件,應當及時受理,并進行登記。
二、調(diào)查
(一)傳喚
1、需要傳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接受調(diào)查的,經(jīng)公安機關辦案部門負責人批準,使用傳喚證傳喚。
2、對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人民警察經(jīng)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詢問筆錄中注明。
3、對無正當理由不接受傳喚或者逃避傳喚的,可以強制傳喚。
4、公安機關應當將傳喚的原因和依據(jù)告知被傳喚人。
5、傳喚后應當及時詢問查證,詢問時間不得超過八小時;情況復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規(guī)定,可能適用行政拘留處罰的,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6、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將傳喚的原因和處所通知被傳喚人的家屬。
(二)詢問
1、詢問筆錄應當交被詢問人核對;對沒有閱讀能力的,應當向其宣讀。記載有遺漏或者差錯的,被詢問人可以提出補充或者更正。
2、被詢問人要求就自行提供書面材料的,應當準許。必要時人民警察也可以要求被詢問人自行書寫。
3、詢問不滿十六周歲的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應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到場。
(三)檢查
1、公安機關對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可以檢查。檢查時,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二人,并應當出示工作證件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開具的檢查證明文件。
2、對確有必要,立即進行檢查的人民警察經(jīng)出示工作證件,可以當場檢查。但檢查公民住所應當出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開具的檢查證明文件。
3、檢查婦女的身體,應當由女性工作人員進行。
4、檢查的情況應當制作檢查筆錄,由檢查人,被檢查人和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被檢查人拒絕簽名的,人民警察應當在筆錄中注明。
(四)扣押
1、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對與案件有關的需要的證據(jù)的物品,可以扣押。對與案件無關的物品不得扣押。
2、扣押的物品,應當會同在場證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由調(diào)查人員、見證人和持有人簽名或蓋章,應查點清楚,當面開列清單一式二份,一份交給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備查。
3、對扣押的物品,應當妥善保管,不得挪做他用,經(jīng)查與案件無關的,應當及時退還。
(五)鑒定
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決案件中有爭議的專門性問題,應當指派和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員進行鑒定。鑒定人鑒定后,應當寫出鑒定意見,并且簽名。
三、決定
(一)公安機關查處治安案件,對沒有本人陳述,但有證據(jù)能夠證明事實的,可以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
(二)公安機關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作出治安管理處罰的事實,理由及依據(jù),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權陳述和申辯。公安機關不得因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陳述和申辯而加重處罰。
(四)公安機關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的,應當制作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書。
(五)公安機關應當向被處罰人宣告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書,并當場交付被處罰人;無法當場向被處罰人宣告的,應當在二日內(nèi)送達被處罰人。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應當及時通知被處罰人家屬。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機關應當將決定書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六)公安機關作出吊銷許可證,以及處二千元以上罰款的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權要求舉行聽證。
(七)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過三十日;案情重大、復雜的,經(jīng)上一級公安機關批準,可以延長三十日,為了查明案情進行鑒定的期間,不記入辦理治安案件期限。
四、執(zhí)行
(一)對被決定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人,由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送達拘留所執(zhí)行。
(二)受到罰款處罰的人應當自收到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到指定的銀行交納罰款。
(三)被處罰人不服行政拘留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可以向公安機關提出暫緩執(zhí)行行政拘留的申請,并提出擔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標準交納保證金,行政拘留處罰暫緩執(zhí)行。
擴展資料:
一、擔保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與本案無牽連;
2、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3、在當?shù)赜谐W艨诤凸潭ㄒ罁?jù);
4、有能力履行擔保義務。
二、解除拘留的情況:
1、第三十條 被拘留人拘留期滿,拘留所應當按時解除拘留,發(fā)給解除拘留證明書,并返還代為保管的財物。
2、第三十一條 被拘留人在解除拘留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拘留所應當向有關機關或者單位移交被拘留人:
(一)依法被決定驅(qū)逐出境、遣送出境的;
(二)依法被決定執(zhí)行刑事強制措施的;
(三)依法被決定社區(qū)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的;
(四)依法被決定采取強制性教育矯治措施的。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wǎng)-《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百度百科-治安拘留
相關推薦:
取保候?qū)徦惴缸镉涗泦?取保候?qū)弻儆谶`法犯罪記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