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人侵犯我的隱私權怎么辦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在符合以下條件的情形下是侵犯隱私權的:
(一)主觀具有過錯
侵害隱私權因屬于一般侵權行為,要求行為人主觀上須具有過錯才能構成侵權責任,故意、過失在所不問,但過錯形態影響侵權人法律責任輕重的承擔問題。
(二)違法行為的存在
侵害他人隱私的行為因直接違反法律規定抑或違反社會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評價,使得該行為具有違法性質。隱私權是絕對權,具有普遍的對世效力,要求任何不特定人負有不侵犯他人隱私的義務,違反這種義務進行的行為均被納入侵犯隱私行為之列,除非有正當合法抗辯事由存在,通常這種侵害行為以作為形式表達,并不必以公開他人隱私為要件。結合行為類型的多樣性與隱私內涵的發展性,基本可以概括為兩類:侵擾私人空間的行為與侵害私人信息的行為。
(三)損害結果發生
損害是侵權行為的結果,作為一種事實狀態,主要有三種表現形態:財產損失、人格利益受損及精神痛苦。侵害隱私并不直接與財產利益掛鉤,甚至有時根本沒有財產利益受損,受沖擊的往往是人格利益的損害,通常伴有精神痛苦,當然這并不否認隱私權遭受損害所導致的權利人經濟上的損失。一般來講,只要存在侵害法定權利的事實,即使侵害后果難以覺察或證明,即可構成侵權法中的損害。隱私權這種精神性人格權損害后果不易量化,受害人具體人格受損證明困難,但這點并不妨礙認定損害事實的存在。
(四)具備因果聯系
侵權法上因果關系在于確定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系,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往往具有直接關聯性,侵害隱私權的后果表現為權利人自控信息的“外溢”與私域生活的侵擾,這一事實乃侵害行為所致,換句話來說,權利主體因該不法行為遭受人格利益受損。就非財產性利益受損與行為方面還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出問題的地方是財產利益與侵權行為的因果關系認定方面,有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系則須借助一定的方法,通常從以下兩方面把握:時間上有無順序性,侵害行為是否客觀存在。
二、隱私權的客體有哪些
隱私權的客體是個人隱私,個人隱私是指個體不愿公開的個人信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個人隱私都能得到法律的保護。簡單來說,只有那些被法律所保護的個人隱私才是法律意義上的隱私,才能真正構成隱私權的客體 。
在表現形式上看,隱私主要包括三大類,即私人信息、私人活動、私人領域及網絡信息。
(一)私人信息。其中私人信息屬無形的隱私,主要包含個人情況,結合我國實際,應當有病歷、身體缺陷、健康狀況、女性三圍、財產狀況、宗教信仰、被強奸記錄等。
(二)私人活動。私人活動則屬于動態的隱私,如社會交往、夫妻性生活、婚外戀等。
(三)私人領域。私人領域也稱作私人空間,指個人隱秘部位,如人體的生殖器官及其其他隱私部位,以及個人日記、居室等。
(四)網絡信息。進入數據時代,人工智能、云計算、社交網站等新技術應用逐漸普及,數據呈現爆炸式增長。在網絡平臺上,個人的任何行為都會留下數據痕跡,這些數據帶來隱私暴露問題,使信息時代隱私權保護面臨新的挑戰 。未被妥善處理的數據會對用戶的隱私造成極大的侵害。根據需要保護的內容不同,隱私保護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位置隱私保護、標識符匿名保護、連接關系匿名保護等。
三、侵犯他人隱私權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侵犯隱私權主要是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有時會涉及財產賠償責任以及行政、刑事責任
(一)法律規定,我國侵害公民隱私權的責任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停止侵害
受害人對于正在發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揚傳播受害人的隱私資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領域等,可以請求停止侵害,防止損害結果的發生或擴大等。
2、賠禮道歉
3、賠償損失
隱私權的賠償范圍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損害進行賠償;二是對受害人因隱私權受到侵害而產生的其他損失進行賠償,主要指財產損失。
(二)有關規定有《民法典》、《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當對隱私權人產生嚴重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成應當承擔上述法律責任外,還將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規定,精神損害撫慰金的數額確定要考慮以下因素:
1、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3、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5、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6、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三)有時候,侵犯隱私權也可能會導致隱私權人的財產損失,從而承擔財產賠償責任,但是,賠償責任一般限于侵權行為直接導致的財產損失。
(四)以下情況,侵權人將承擔行政、刑事責任:
1、《刑法》有如下關于侵犯隱私權的規定:
(1)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2)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竊取財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2、《治安管理處罰法》也規定: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3、現下,有人喜歡“撬開”他人的網絡空間、電子郵箱,獲取隱私圖片、視頻在網上傳播,其中不乏淫穢、色情圖片,但這樣的行為很可能涉及更加嚴厲的刑事犯罪,即傳播淫穢物品罪、 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 等。有關規定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臺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二)。
如果隱私權受到侵犯的,可以收集好其被侵犯的相關證據,然后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向法院起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一條
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
法諺有云:權力的界限止于他人的鼻尖。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權力行使的邊界就是不去觸犯到他人的權利。網絡已然成為當今世紀的主旋律之一,已經深入到人們甚或的點點滴滴之中。隨著而來的是關于網絡侵權的行為,越來越多越演越烈。隨著全民普法活動的順利進行,在發現網絡侵權已經嚴重的影響到個人的生活、工作等等方面情況的時候,也有越來愈多的人也開始拿起法律武器來幫助自己進行維權,但要注意的是維權也要采用正確措施,依法維權。一、聯系網絡用戶,要求其刪除信息網絡侵權,自然首先是有網絡用戶發起,網絡用戶就是網絡侵權的始作俑者,毫無疑問是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主體。在遭遇網絡侵權時,直接與發布信息的網絡用戶交涉是保障權益的第一步,要求其刪除信息,防止不當信息進一步傳播,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網絡侵權中,網絡用戶發布信息往往需要用戶名,所以被侵權人可以在網絡上留言,告知其事態的嚴重性,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發布不當的網絡信息需要承擔從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甚至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我國《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信息網絡侵權司法解釋》規定了侵權人賠禮道歉、恢復名譽、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侵權人可能需要承擔罰款,甚至拘留。若達到刑法第246條及信息網絡誹謗的司法解釋中誹謗罪的認定標準,若提起刑事訴訟,侵權人甚至可能被判3年有期徒刑。所以誠如高曉松所言,法律并非兒戲,將侵權人可能承擔的責任告知網絡用戶,侵權人可能將信息刪除,不當信息從根源上消除。二、告知網絡服務提供者,敦促其采取必要措施網絡世界屬于虛擬世界,網絡實名制尚未落實,在不知對方真實身份的情形下,對方有恃無恐,然而,權益被侵害者不必為此懊惱,在無法聯絡網絡用戶時或者網絡用戶根本不予理睬時,受害人可以聯系網絡服務提供者,告知其相關信息,敦促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不當信息的傳播。我國《侵權責任法》第36條第2款規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第3款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所以,被侵權人完全可以聯系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同時,被侵權人應采取適當方式告知,并保留證據,《信息網絡侵權司法解釋》第5條規定,必須滿足相關條件,人民法院才能認定為通知有效,首先,被侵權人需要以書面形式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公示的方式向網絡服務提供者發出的通知,其次,通知應當包括三項內容,其一,通知人的姓名(名稱)和聯系方式;其二,要求采取必要措施的網絡地址或者足以準確定位侵權內容的相關信息;其三,通知人要求刪除相關信息的理由。被侵權人發送的通知未滿足上述條件,網絡服務提供者主張免除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三、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采取強制措施網絡用戶與網絡服務提供商能夠及時采取措施防止被侵權人損害進一步擴大自然是皆大歡喜,然而,這只是一種理想狀態,在網絡用戶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都不予配合的情形下,被侵權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首先,在管轄法院選擇上,根據《信息網絡侵權司法解釋》第2條規定,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其次,在被告人的選擇上,若是僅由網絡用戶造成損失,應以網絡用戶為被告,若發生《侵權責任法》第36條第2款及第3款所規定的情形,被侵權人可選擇起訴網絡用戶,也可選擇起訴網絡服務提供者,在單獨起訴其中一方時,其可以請求追加另一方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再次,在請求內容上,被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判決侵權人承擔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或者恢復名譽等責任,侵權人拒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網絡上發布公告或者公布裁判文書等合理的方式執行,由此產生的費用由侵權人承擔。造成財產損失或者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依據《侵權責任法》第20條和第22條的規定請求其承擔賠償責任。由于尚未完善網絡安全領域的法律法規,沒有一套可行的完善的法律措施來規制侵權行為。所以在現實情況中,網絡侵權是比較難以處理的。所以在司法實踐活動中,法官只能引用民法和刑法的通用準則來審理。但是法官根據個人的理解來定奪,必然擺脫不了作為人的主觀性。所以當遇到網絡侵權的狀況時,要及時尋求專業人士如律師的幫助,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法律客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條 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條 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權利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通知應當包括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及權利人的真實身份信息。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應當及時將該通知轉送相關網絡用戶,并根據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和服務類型采取必要措施;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權利人因錯誤通知造成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