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平臺上買買買,總會遇上一些讓自己糟心的賣家,他們可能是價格欺騙、虛假宣傳、產品有質量問題、售賣假冒偽劣商品等。
遇上這些情況,聯系賣家、找平臺介入都是常用的辦法。然而當你遇上一些蠻不講理的賣家,你還可以有一個殺手锏——去互聯網法院立案提起訴訟。
這次我們以電商購物遭遇假貨為例,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通過小程序在互聯網法庭上維權。
使用小程序打官司,可以拿著手機端坐在家,完成一個訴訟流程:
注冊賬號、實名認證立案(寫起訴狀、上傳證件)交訴訟費坐等開庭(補充證據或雙方和解)開庭坐等判決去哪個互聯網法院立案?
當身處廣州的知曉君,在注冊地位于杭州的購物平臺上,買到了一個發貨商家在杭州假冒商品。
這時候,買家與賣家之間的糾紛屬于「網絡購物合同糾紛」,這就歸合同履行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管轄。
那么收貨地廣州就是合同履行地,杭州是商家、電商平臺的所在地。
如果買家收貨地點和賣家所在地都沒有互聯網法院,那么你可以選擇電商平臺作為被告,選擇其所在地的互聯網法院即可。
我們選擇在微信小程序「杭州互聯網法院」進行立案。在立案之前,我們還需要在互聯網法院中進行注冊和實名認證。
▲ 小程序上實名認證的頁面
實名認證完畢后,點擊頁面中的「在線訴訟」,補充原告信息,就會轉跳到「手機立案」的頁面。
我們需要按照起訴狀的頁面提示,依次填寫管轄依據、被告信息、訴訟請求、請求內容、補償金額、事實等信息,并上傳圖片證據。
起訴狀怎么寫?
「手機立案」這個頁面所填寫的信息,會直接影響案件的審理和問題的解決方式。我們為大家總結了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1 . 被告信息
被告可以填寫多個,你可以把賣假貨的商家,以及電商平臺一起寫上。
▲ 淘寶店鋪里可以找到經營資質信息
被告賣家如果是自然人,則需要填寫對方的身份證號碼,這個個人信息較難獲取。如果賣家是公司,可以在 PC 端的店鋪經營資質中找到商家的營業執照信息。
當然,你還可以通過平臺官方客服,找到第三方賣家的店家信息。
淘寶、京東、唯品會、拼多多等主流電商平臺的法人代表、注冊地、營業執照相關信息,都可以在網絡或工商部門的網站上查到。
2. 訴訟請求
小程序中默認的訴訟請求是「賠償損失」,但你可以點擊「新增訴訟」增加自己的請求。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你還可以選擇「退一賠十」、「退一賠三」等相應的請求。
比如你認為賣家、經營者存在商業欺詐的嫌疑,可以選擇「退一賠三」。當你所購買的商品是「不合格」食品,存在過期、假冒等情況,那么你可以選擇「退一賠十」。
我們還需要在請求內容一欄中,明確寫上你想要通過訴訟獲得的結果,比如「請求法院判令被告 XXX 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用」,「請求法院判令被告 XXX 退款 XXX 元,賠償損失」。
3. 事實陳述
這一欄需要我們將事件的來龍去脈清楚地表述,如果高考語文能力退化,那就使用流水賬清晰、真實地表述即可。
知曉君為大家提供一個相對通用的模板:
原告 XXX 于 2019 年 6 月 18 日在被告經營的 XXX 平臺上購買了商品 XXX,訂單編號為 XXXXX,商品價格為 XXX 元。商品到貨后,原告發現 XXXXXXX。于是,原告 XXX 聯系被告 XXX 溝通商品 XXXX 的相關事宜。但 XXXXXX。(這里講述問題糾紛沒有解決的事實)原告認為被告 XXX 做了 XXXXX(違法的事情),違反了 XXXX 法律。綜上所述,懇請法院依據《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之規定,查明事實,為原告主持公道。4. 證據
通過手機端,我們可以上傳圖片證據,其中包括訂單信息、商品頁面信息、收貨商品的照片、與商家溝通的聊天記錄等等。如果是電話錄音證據,則需要登陸 PC 端進行上傳。
填好后,就能夠提交起訴狀了。
起訴狀提交后,案件會進入長達 15 天的前調解階段,你可以找管轄法院的調解員嘗試與被告調解。你也很有可能會在這個階段,接到商家主動調解的電話。
一般來說,如果你的請求合理、被告自知理虧,涉案金額也不高的話,商家或者主流的電商平臺都會盡量與買家達成和解。這段時間記得保持電話暢通,或許商家、電商平臺就打電話來跟你和解了。
如果調解成功需及時撤回起訴。若調解不成功,系統會自動將起訴狀提交法院,那么就交訴訟費和等開庭吧。
▲ 開庭不需要肉身到達法院現場
開庭不需要在物理上到達現場,通過手機、電腦連接參與網上開庭即可。
小程序里的法院
在「杭州互聯網法院」這個微信小程序里,我們還可以通過輸入案號、關鍵字、原被告,搜索開庭公告以查看開庭的時間、主審法官,或者查看庭審的實況視頻記錄。
雖說網購合同糾紛可能是我們用微信小程序立案起訴最常用的原因,但互聯網法庭的受案范圍并不局限于此。
比如杭州互聯網法庭的網絡案件受案范圍,包括 11 類案件,下面是常見的幾種:
互聯網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小額借款合同糾紛互聯網首次發表作品的著作權糾紛互聯網上侵害在線發表或傳播作品的著作權糾紛……有統計顯示,線上庭審平均用時 28 分鐘,平均審理期限 41 天,比起傳統的司法審理模式,分別節省了 60%、50% 的時間。
另外,網絡購物合同糾紛往往設計的金額不大,可以做到一審終審。
我們可以理解為,當標的額是法院所在那個省份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 30% 以下,那么法院要在立案后的三個月內判決,并且雙方都不能上訴。
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里,立案提起訴訟打官司是一件相當高門檻、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事實上,隨著社會法制的建設、互聯網基礎設施的發展,一些小型的糾紛,我們可以選擇互聯網法院,通過微信小程序等入口,就能將涉嫌違法的電商商家、侵權 P2P 公司等告上法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