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譽權侵權的構成要件
名譽權侵權主要包括三個構成要件:客體要素、客觀要素和主觀要素。被侵權人可以維護名譽權并獲得相應的賠償。
名譽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一種人格權利,主要用于保護個人的聲譽和尊嚴。而名譽權侵權則是指他人通過貶低、污蔑等方式侵犯被侵權人的名譽權。名譽權侵權的構成要件一般包括:1. 客體要素:就是侵犯的客體,即被侵犯的名譽權。通常指個人的聲譽、榮譽、尊嚴等與社會公眾評價有關的各方面內容。2. 客觀要素:指侵犯行為必須有客觀存在的事實基礎,并對被侵權人的名譽產生實際損害。是否構成名譽權侵權,要看實際情況如何。3. 主觀要素:指侵權人在實施侵權行為時,必須有故意或過失的行為,或具有惡意侵權意圖。被侵害人可以通過民事訴訟途徑來維護名譽權,起訴侵權人并獲得相應的賠償。侵權人可以通過舉證來證明自己沒有侵犯被侵權人的名譽權。同時,法院還需要對證據的真實性進行審查。
名譽權侵權的常見行為有哪些?常見的名譽權侵權行為有:惡意誹謗、中傷、散布謠言、編造事實詆毀他人聲譽、以及無端攻擊等。此外,在商業競爭中,也可能存在違反商業道德、虛假宣傳等導致名譽權受到侵犯的行為。
名譽權是自然人的一種人格權利,受到法律保護。在維護名譽權時,需注意事實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避免惡意中傷或其他不當行為。同時,要積極采取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零三條 自然人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非法侵害他人的名譽權。
怎樣才算侵犯名譽權
認定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具體如下:
1、行為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
2、發生了侵害名譽權的損害后果;
3、侵害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4、不法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1、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
3、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權人的獲利情況;
5、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6、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1、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
2、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
3、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
綜上所述,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條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想追究誹謗名譽都需要提供什么證據?
告人誹謗需要下列證據:他人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證據;能證明他人捏造事實,散布謠言損害受害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證據;例如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以及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可以用于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一)物證;(二)書證;(三)證人證言;(四)被害人陳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六)鑒定意見;(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第五十五條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相關推薦:
購買抵押車合法嗎(抵押車合法嗎)
公訴是什么意思(公訴的通俗意思)
考公務員的要求和條件(考公務員的要求和條件)
私人轉讓二手車(私人轉讓二手車)
女職工產期待遇(員工休產假期間工資如何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