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使別人犯罪指使者承擔(dān)什么責(zé)任
指使別人犯罪指使者承擔(dān)主要責(zé)任。
指使他人犯罪,指使者與被指使者構(gòu)成共同犯罪,根據(jù)二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進行處罰。一般而言,被教唆者起到次要作用,屬于從犯,教唆者起到主要作用,屬于主犯,即使被教唆者沒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者也須要承擔(dān)責(zé)任,但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指使他人犯罪的判刑標準:
1、指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可能是共同正犯。即利用他人實現(xiàn)犯罪的情況,具體表現(xiàn)為通過強制或者欺騙手段支配直接實施者,從而達到犯罪的實現(xiàn);
2、指使他人犯罪,還可能構(gòu)成教唆犯。故意唆使并引起他人實施符合構(gòu)成要件的違法行為的,是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應(yīng)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yīng)當從重處罰。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脅從犯,即指被脅迫參加犯罪活動的犯罪分子。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yīng)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jié)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這屬于教唆罪,教唆罪,是指以勸說、利誘、授意、慫恿、收買、威脅等方法,將自己的犯罪意圖灌輸給本來沒有犯罪意圖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圖實施犯罪,教唆人,即構(gòu)成教唆犯罪。
綜上所述,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親自實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實施自己的犯罪意圖。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九條
教唆他人犯罪的,應(yīng)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yīng)當從重處罰。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二十八條
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yīng)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jié)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指使他人殺人應(yīng)該怎樣判刑
法律分析:一些人之所以會殺人,是受到他人指使,別人用金錢或是其他的方式指使自己殺人。在這種情況下犯罪嫌疑人被抓了之后,也會供出背后的主謀,很多人也會對其背后的主謀怎么樣定罪、判刑有疑問。按實際情況,指使他人殺人,這種一般稱為教唆犯,與殺人者按故意殺人罪共犯處理。教唆犯,是指以勸說、利誘、授意、慫恿、收買、威脅等方法,將自己的犯罪意圖灌輸給本來沒有犯罪意圖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圖實施犯罪,教唆人,即構(gòu)成教唆犯。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親自實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實施自己的犯罪意圖。并且指使者一般還會被認定為主犯。刑法規(guī)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些人之所以會殺人,是受到他人指使,別人用金錢或是其他的方式指使自己殺人。在這種情況下犯罪嫌疑人被抓了之后,也會供出背后的主謀,很多人也會對其背后的主謀怎么樣定罪、判刑有疑問。按實際情況,指使他人殺人,這種一般稱為教唆犯,與殺人者按故意殺人罪共犯處理。教唆犯,是指以勸說、利誘、授意、慫恿、收買、威脅等方法,將自己的犯罪意圖灌輸給本來沒有犯罪意圖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圖實施犯罪,教唆人,即構(gòu)成教唆犯。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親自實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實施自己的犯罪意圖。并且指使者一般還會被認定為主犯。刑法規(guī)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指使他人毆打別人是什么罪
指使他人毆打別人是教唆罪。
有的時候自己不方便露面找人打人的,這種行為屬于教唆犯,教唆犯也是會被判刑的,如果說自己叫的人把他人打成了比較嚴重的傷勢的時候,除了那幾個打人的要負責(zé),教唆的也要負責(zé);指使他人打人一般按照故意傷害罪的共犯處罰判刑。那么判刑應(yīng)該怎樣判呢。一般原則:凡是教唆他人犯罪的,應(yīng)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這是對教唆犯處罰的一般原則,因此,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起次要作用的是從犯。從重原則: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yīng)當從重處罰。從輕減輕原則: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能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故意傷害與一般毆打行為區(qū)別有:
1、故意傷害罪與非罪的界限,重點應(yīng)把握故意傷害與一般毆打行為的界限。故意傷害,是指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表現(xiàn)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對人體組織完整性的破壞,一種是對人體器官機能的損害。而一般的毆打行為,通常只造成人體暫時性的疼痛或神經(jīng)輕微刺激,并不傷及人體的健康。當然,毆打行為不傷及人體的健康并非絕對,而只能是相對而言的;
2、需要指出,有時毆打行為與傷害行為在外表形式及后果方面沒有什么區(qū)別。例如拳打腳踢,有時只造成輕微疼痛或一點表皮損傷、皮下出血,有時則可能造成傷害甚至死亡。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甄別行為人的行為的性質(zhì)。不能僅以后果為標準,則不能簡單地認為,造成傷害他人身體甚至死亡結(jié)果的就是故意傷害罪,而沒有造成傷害的就是一般毆打行為。而應(yīng)符合全案情況,考察主觀客觀各方面的因素,看行為人是否具有傷害他人的故意,是有意傷害他人,還是只出于一般毆打的意圖而意外致人傷害或死亡。司法實踐中尤其應(yīng)當注意的是,不能把凡是打一拳、踢一腳造成后果的行為都認定為故意傷害罪。
綜上所述,指使他人毆打別人是故意傷害罪,成立故意傷害罪的教唆犯,若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yīng)從重處罰。故意傷害罪需要賠償?shù)馁M用包括醫(yī)療費、誤工費、交通費、住宿費等;指使他人毆打別人是故意傷害罪。行為人指示他人打人的,應(yīng)當按照故意傷害罪的教唆犯進行處罰。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九條
【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應(yīng)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yīng)當從重處罰。
如果被教唆的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于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相關(guān)推薦:
宅基地使用權(quán)抵押(農(nóng)村宅基地可否做為貸款抵押物)
宅基地買賣糾紛(農(nóng)村宅基地糾紛處理辦法和原則)
銷贓罪判刑(銷贓罪一定會被判刑嗎)
相對無刑事責(zé)任能力(相對無刑事責(zé)任)
吸食毒品犯罪嗎(吸毒屬于違法還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