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庭上誣告對方需要承擔責任嗎
在法庭上誣告對方需要承擔責任如下:
1、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2、誣陷罪情節嚴重的,需要承擔的責任是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誣告陷害罪的賠償在我國法律是沒有明文規定的。但在司法實踐中一直適用的是精神損害的賠償規定。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誣陷罪的處罰規定。
誣陷罪的立案標準是:
1、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行為;
2、“捏造”,是指無中生有,虛構犯罪事實,意圖使被誣告者受到錯誤偵查、起訴、審判等;
3、“虛假告發”,是指行為人將捏造的犯罪事實向有關單位進行告發。告發的形式有多種多樣,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可以是署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
4、誣告陷害罪在主觀方面必須是故意,具有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故其行為不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利,同時侵犯了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
綜上所述,構成誹謗罪既遂的,會追究犯罪分子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故意誣陷他人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
誣告陷害他人,法律責任主要有三種:
(1)如果不構成犯罪的,對當事人可以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2)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3)造成受害人損失的,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如果構成誣告陷害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不構成犯罪的,可能會被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誣告陷害罪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1、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既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利,也侵犯了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
2、客觀方面表現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并且向司法機關或有關機關告發。構成本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捏造的事實必須是他人的犯罪事實,如果捏造的事實不是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則不構成本罪;
(2)不僅捏造了他人的犯罪事實,而且將捏造的犯罪事實向有關機關進行了告發;
(3)誣告陷害的行為必須是明確的對象;
(4)誣告陷害情節嚴重的,這里所規定的"情節嚴重",主要是指捏造的犯罪事實情節嚴重,誣陷手段惡劣,或者社會影響惡劣等。只要誣告陷害的行為符合以上條件,不論被誣陷人是否受到刑事處罰,都不影響本罪成立。
3、主體是一般客體.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國家工作人員。
4、主觀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至于出于什么動機,不影響定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條 【誣告陷害罪】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誣陷罪立案標準及賠償標準
一、誣陷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1、誣陷罪立案標準是:
(1)捏造的犯罪事實情節嚴重的,應當立案;
(2)誣告陷害的手段惡劣的,應當立案;
(3)嚴重影響了司法機關的正常工作的,應當立案。
必須捏造犯罪事實。所捏造的犯罪事實,只要足以引起司法機關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責任即可,并不要求捏造詳細情節與證據。捏造他人一般違法事實的,不成立誣告陷害罪。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
【誣告陷害罪】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二、誣告陷害罪構成要件是什么
1、主體要件。主體是一般主體;
2、客體要件。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身權利和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
3、主觀要件。在主觀上是故意;
4、客觀要件。在客觀上表現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機關的追究活動。
被誣陷可以要求賠償嗎
被誣陷可以要求賠償。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誹謗誣陷不僅給被害人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損害,也可能使犯罪分子自身遭受不同程度的刑事懲罰。誣告陷害而造成損失的,對于造成的物質損失,可以依法要求罪犯承擔賠償責任。被害人因誣告陷害罪遭受精神損害的,并且精神損害比較嚴重的,就可以向人法院提起精神損害賠償的訴訟。
被人誣告可以通過訴訟方式要求被告(誣告人)承擔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誹謗的構成要符合下列要件:
1、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2、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
3、誹謗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對一般誹謗行為需要年滿16歲,16歲以下是限制民事責任能力人,同時16歲也是刑事責任年齡。16歲以下的人有誹謗行為,其監護人有賠償責任;
4、誹謗主觀上必須是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目的在于敗壞他人名譽。如果行為人將虛假事實誤認為是真實事實加以擴散,或者把某種虛假事實進行擴散但無損害他人名譽的目的,則不構成誹謗。
誹謗如果構成犯罪,當事人除了應承擔刑事責任之外,還要對受害人進行民事賠償,賠償則是針對受害人的精神損害進行的,精神損害賠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法院會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和當地的經濟水平等因素制定賠償金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
【誣告陷害罪】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相關推薦:
庭審筆錄范文(刑事案件法院庭審筆錄范文)
故意傷害罪的賠償(故意傷害罪的賠償金額標準是多少)
法定抵押權(法定抵押權從實例看抵押權的實現)
非法入侵他人住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行為如何處罰)
二手車交易市場報價(軒逸經典款二手車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