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在二審程序中,原審被告提出反訴的,經當事人同意,二審法院可以就反訴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該權利亦是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的重要體現,是本訴被告所享有的重要權利,是保障本訴被告人民事權益的一項重要制度。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的解釋 》
第二百三十二條 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并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并審理。
第二百三十三條 反訴的當事人應當限于本訴的當事人的范圍。 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于相同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或者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于相同事實的,人民法院應當合并審理。 反訴應由其他人民法院專屬管轄,或者與本訴的訴訟標的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理由無關聯的,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另行起訴。
反訴包括民事反訴和刑事反訴兩種。
民事反訴,是指在民事訴訟中,被告針對原告提出的、與本訴有牽連關系的訴訟,旨在抵消、吞并原告的訴訟請求。刑事反訴,是相對于刑事自訴而言的,指在刑事自訴案件中,自訴案件的被告人作為被害人控訴自訴人犯有與本案有聯系的犯罪行為,向人民法院提出請求,要求追究其刑事責任的訴訟行為。
此部分對民事反訴、刑事反訴的發展進行了逐一梳理。
(一)民事反訴
1、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
第46條確定了被告擁有反訴權,第109條確定了反訴可以與本訴合并審理。
2、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在上述規定的基礎上,增加了訴訟代理人代為提出反訴的需要當事人的特別授權;反訴可以缺席判決的規定。
3、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2007年、2012年、2017年的民訴法修正并未更改反訴制度的相關內容,2021年的修正增加了第166條當事人提出反訴的案件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規定。
4、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最新修正的民訴法為反訴制度增加了第130條和第278條,規定本沒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當事人未提出管轄異議,而且就案件的內容進行反訴的可以被認為是應訴答辯,人民法院可以通過應訴管轄,取得管轄權。
(二)刑事反訴
1、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128條規定自訴案件的被告人在訴訟過程中,可以對自訴人提起反訴。反訴適用自訴的規定。
2、有關刑事反訴的規定保留至今
刑訴法經過1996年、2021年、2018年三次修改,均未變更刑事反訴的相關內容。目前在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213條中予以規定。
民事反訴,是指在民事訴訟中,被告針對原告提出的、與本訴有牽連關系的訴訟,旨在抵消、吞并原告的訴訟請求。民事反訴需要滿足下述條件,不滿足條件的,人民法院應裁定不予受理,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
(一)提出民事反訴的時間
1、反訴應在一審中法庭辯論結束前提出。當事人可以在開庭前提交反訴狀,亦可在開庭中當庭提出反訴,但必須在一審法庭辯論結束前提出。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辯論結束前,被告提出反訴,可以合并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并審理。
2、二審中提出的反訴未經當事人同意不應一并審理。在二審中,原審被告提出反訴的,法院可根據當事人自愿的原則就反訴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雙方當事人同意由二審法院一并審理的,可以一并裁判。需要強調,對二審中提出的反訴進行審理是基于當事人放棄上訴權和審級利益,因此必須征得當事人同意方可一并審理與裁判。
(二)民事反訴針對的主體
反訴的當事人應當限于本訴的當事人的范圍。除本訴原告外,還需明確能否針對以下幾個主體提出反訴:
1、本訴被告能否向本訴其他被告提起反訴。反訴是在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中,被告以本訴原告為被告,為抵消、吞并、排斥原告的訴訟請求為目的所提出的與本訴有牽連的訴訟。據此,最高法院認為,本訴一被告提起的針對另一被告的訴訟請求,不符合民事訴訟法關于反訴的規定。
2、本訴被告能否向本訴第三人提起反訴。本訴第三人屬于本訴當事人,將本訴第三人作為反訴被告并未超出司法解釋規定的反訴當事人范圍。本訴被告有權向本訴原告和本訴第三人提起反訴。
然而,如果反訴被告僅為本訴第三人,則很可能并不符合反訴旨在抵消、吞并本訴的訴訟請求這一要求。在股東代表訴訟中,被告向公司提出的反訴便是其中一例。股東代表訴訟是股東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起訴,股東是原告,公司列為第三人。公司法第151條第3款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之外的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的,符合條件的股東可以提起股東代表訴訟。此時,反訴對象和反訴主張的不同決定了反訴能否受理:如被告以股東(本訴原告)惡意起訴侵犯其合法權益為由提起反訴,應予受理;如被告以公司(本訴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或違約等責任為由對公司提出反訴,裁定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九民紀要第26條)。因此,向本訴第三人提起的反訴仍須結合與本訴的牽連關系加以具體判斷。
3、本訴被告能否將案外人追加為反訴被告。從司法解釋文義來看,并未將案外人納入反訴被告的范圍。如果反訴原告欲追加并非本訴當事人的案外人為反訴被告,則該反訴并未滿足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的全部受理條件。
盡管如此,基于同一事實和法律關系追加案外人作為反訴共同被告,并不屬于嚴重違反法定程序。在反訴原告欲追加案外人與本訴原告作為共同債務人的情形下,最高法院就個案認為,一審法院同意追加反訴被告的申請,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實并避免對于雙方當事人產生訟累,該情形并不構成再審理由。
(三)本反訴之間有牽連關系
具體表現為: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于相同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或者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于相同事實。
本反訴之間具有牽連關系的,人民法院應當合并審理。
(四)民事反訴的管轄
反訴應當向受理本訴的法院提出,且受理本訴的法院對反訴有管轄權,但反訴專屬于其他法院管轄的除外。
在實踐中,受理本訴的法院對反訴不一定有管轄權,但為了提高訴訟效率,法律規定了牽連管轄,即受理本訴的法院可以基于本、反訴之間的牽連關系,當然取得對反訴案件的管轄權。即只要不違背專屬管轄的強制性規范,受理本訴的法院對反訴就有管轄權。
(五)民事反訴的審理程序
本、反訴應當適用同一程序審理。
(六)民事反訴狀
民事反訴狀
反訴人(本訴的被告):姓名、性別、出生年月、身份證號、住址、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若為單位,應寫明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職務、身份證號、單位地址及聯系方式)
委托代理人:若有委托代理人,應將委托代理人的基本信息以及相應的代理權限寫清楚。
被反訴人(本訴的原告):此為被反訴人的基本信息,應根據具體的情況書寫。例如,被訴人的名稱、地址。
反訴請求:請求事項是反訴人提出執行反訴所要達到的目的。(此項內容應根據實際情況填寫)
申請反訴的事實和理由:此項內容主要闡述反訴人因什么樣的事實原因和理由申請反訴。理由,即根據什么樣規定(主要是法律依據)。
此致
XX人民法院(此為具體法院的名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