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傳銷?
什么是傳銷?又為什么是非法的?什么是傳銷? 傳銷,就是傳銷組織通過多層次(MLM)、獨立的傳銷來銷售或提供勞務,每個傳銷員除了將貨物銷售以賺取利潤外,還可以介紹、訓練他人為新的傳銷人,并建立新的銷售網絡來銷售公司貨物,在公司獲取更多利潤的同時,每個傳銷員也在自己的銷售網絡中獲取相應的差額。 傳銷方式在世界各地都較為流行,傳銷企業因此獲取大量貨物的差額利潤,但并非傭金。正因為傳銷的巨大商業利潤,趨使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傳銷的方式開展非法傳銷,將正當傳銷演變為“網絡連鎖”等非法形式,變相聚斂財富、欺詐群眾,從而連鎖引發非法傳銷人追求財產為核心的各類型犯罪。 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以為傳銷是騙子的把戲, 至少從媒體上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但當你對一件事情下結論之前, 可以再問自己一個問題嗎? "為什么聽不見相反的意見?" 當只有一種聲音的時候,我們還能相信自己的判斷嗎? 而且這本身就是我們所不熟悉的行業。 我幾乎看了所有關于傳銷的報道 當我們從CCTV里看見偷拍的錄象時 我們親眼看見他們在騙,而且不用掩飾。 我們都"看清"了傳銷的實質 但我們真的"看清"了嗎? 我為什么這么說呢 我在修完經濟管理學(我的第一個專業)時, 對剛剛登陸中國的傳銷發生了興趣 從此開始了長達6年的跟蹤,研究 傳銷產生于美國哈佛大學兩位數學系學生的天才想法中 開始只是研究倍增學,比如,1變2,2變4這樣的數學模型 后來被引用到市場營銷學中成為了傳銷 其實在美國也摸索了很多年 名稱也不統一,有叫直銷,有叫傳銷。 直到1979年美國將傳銷正式立法《反金字塔法》 而該法藍本就是以全球最大傳銷公司 也是第一家傳銷公司安利的規則作的 美國確立了傳銷的合法地位 這樣傳銷開始風行全球 但每一個國家新接觸到傳銷都有一個反復過程 剛開始對此都沒有經驗,不知道如何規范管理 這實際上是考驗一個國家行政管理部門的智商 我們國家也不例外,從90年代初期 可謂戰戰兢兢,國家工商總局下發了許多文件 但沒有用,經國務院轉發的文件也都是國家工商總局寫的 此時,出現了幾家爭搶管理權的現象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管理部門都存在部門利益 都希望自己的手可以更長一些 因此,初步確立三家進行管理 1是國家工商管理總局(主要管理) 2是國家經貿委(此時朱總理在搞大經委,小計委) 3是國內貿易部(現改為國內貿易局,劃給國家經貿委管理) 而被踢出局的是商業部(本來商業部就要被撤消了,無所謂) 1996年元月,謀劃很長時間的大陸第一本關于傳銷的雜志產生了 北京商業管理干部學院開辦《傳銷研究》月刊 我很有幸地擁有該雜志的創刊號 剛剛登陸的傳銷公司都是國外的公司 比如美國的安利集團,仙妮雷德公司 臺灣的爽安康國際機構, (原諒我把臺灣歸入國外, 但實際情況是我們把臺灣看作國外公司來對待) 以上都是名氣很大的傳銷公司 也都是世界傳銷聯盟的成員 問題較多的出現在臺灣公司上 但美國公司也有一些問題 比如仙妮雷德在1994年被衛生部查處 大概在1994年至1995年出現了查處的第一次高潮 比如小麥草公司,鴻泰公司等等 我仔細分析了原因 比如小麥草違反了食品法規 而鴻泰公司傳銷的產品是珠寶 無疑違反了銀行法 其他大批被查處的公司基本也是如此 哪些產品不能傳銷,這是我要弄清楚的 比如藥品,貴金屬及其制品,這些限制類物 還有軍火,毒品等國家控制物 一般而言傳銷產品都是保健物 正好在那時我國保健市場很火熱, 而保健物定義在法律不夠明確甚至沒有說法 因此很多保健品廠家和商家便誤導消費者 大肆宣傳保健品的醫療功效 (當然這并非僅存于傳銷業) 傳銷業內人士常說:菜刀可以用來切菜,也可以用來殺人, 請問是否僅僅因為菜刀可能成為兇器而禁止賣菜刀? 這個命題的立足點首先是傳銷并不是一無是處 那么它的好處在哪里呢? 我們從新聞媒體無法真知, (我本人就曾在某電臺任職,深知新聞真實性) 我陷入了思考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反對傳銷的意見 我在CCTV-2里聽海南省長汪嘯風如是說: (相信代表了許多行政干部的看法) "傳銷就是類似"擊鼓傳花",鼓聲一停,傳到誰手里就倒霉。" 我研究傳銷是從數學模型研究起的 再從經濟學角度來做圖形分析 汪省長的比喻可謂毫無可取之處,但影響卻很大 所謂"擊鼓傳花"沒玩過大概也看過 這里的人是靜態的人,并不隨著傳遞而增加 所以,總有手上拿到花的人, 更糟糕的是,由于人數靜態,每個人都有拿到的危險 (除了擊鼓之人,他是最安全的) 而傳銷的人數是動態增長的,這是理論上可行的重要一點 從人口學來看,撇開戰爭,大規模疾病等災難因素 2人結合生1人,再和另1人結合生1人 當這樣繼續到若干代時 規模圖形就出來了,人口呈幾何倍增了 這就是馬爾薩斯人口論的核心部分 這給營銷專家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傳銷理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 當然如果還要更清楚地描繪傳銷的數學原理 是很復雜的一個話題,要知道在哈佛有博士學位 我將方向轉向研究傳銷的營銷流程和文化來源 為此我陸續花費了近3年的時間 接下來我將揭開傳銷的營銷流程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傳銷到底在賺誰的錢?" 這是一個很難又很容易回答的問題 先來看傳統營銷(區別傳銷) 假設: 廠家為A 全國總代理為B 省級大批發為C 地極中批發為D 縣級小批發為E 消費者為F 流程圖: A(1)----》B(1.5)---》C(2)---》D(2.5)---》E(3)---》F 產品從A---》F完成了一個循環 其中B,C,D,E都是中間環節,術語稱物流環節(或渠道) 說白了B,C,D,E就是商家,是A與F進行交換的環節 F通常是去E處買商品 (當然這里E還可以發展零售商,忽略,不影響理論成立) F一般不會去A處直接購買產品 OK,理解了 A出廠時價位一般很低,比如1元給B(其中成本0.7元) 而B給C時可能加價至1.5元 C給D為2元 D給E為2.5元 E給F為3元 從1元出廠到F手里變成了3元 那么請問還有2元在哪里? 當然是B,C,D,E拿了 那么合理嗎? 我們會說這樣很合理。 為什么? 因為物流環節應該賺錢 換句話說:沒有創造物質財富的物流環節應該賺F的錢 好了,來看看傳銷吧 當初傳銷的理論設計是這樣的 F就直接從A處拿貨,或者最多增加一個B 這樣減少甚至不要物流環節 但是,請注意~~~~~~~~ F拿時還是3元 呵呵,這就是傳銷理論設計時的妙處了。 妙在哪里呢? 如果F只給A1元那么還不如傳統營銷經濟 看看F多出的2元去哪里了 基于傳統營銷中F多出的2元被B,C,D,E分配了 用來支付物流環節的基本維持費和利潤 B,C,D,E都需要店鋪儲存貨物,衛生費,工商稅收,人員工資,運輸費等等 這些全部從這2元里出 所以我們說F多出2元合理 而A作為廠家成本0.7扣去,還有0.3元利潤我們說也應該得。 現在傳銷改變了分配規則 只有A和F了, F還是出3元,但A只拿1元,還有2元呢? 給F的上線(術語:推薦人) 一個基本立足點,既然F從E處拿是3元,為何不可以從A處拿3元呢? 而只是2元的分配對象變了。 中國人的心理受傳統文化影響,小人言利,大人言義。 "你是我親戚朋友,你怎么可以賺我的錢呢?" 很多人不能接受這種賺錢的方式,寧愿給不認識的E賺心里也舒服。 這是當初創造傳銷的數學家營銷學家也預料不到的。 到這里應該清楚了,傳銷設計時其實和傳統營銷并沒有本質的區別 傳銷是賺本該物流環節賺的錢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你把傳銷說得那么美妙, 國家為什么還要禁止傳銷呢? 問得好。 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課題。 從1998年開始我就正式開始研究這個問題 讓時間回到1996年吧 還記得《傳銷研究》這本雜志吧 從它的誕生開始似乎預示著傳銷從此步入正軌 剛剛結束1995年的整頓 (國務院曾經轉發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關于暫停傳銷企業的通知》的通知) 1996年國家特批41家企業進入傳銷業 同年國內貿易部成立營銷學會傳銷分會 傳銷業界迎來了第一個春天 但問題也接著出來了,全國12億人口,只批41家 其他企業每天在國家工商總局傳銷辦公室里搞申報 在巨大的壓力下,國家局(簡稱)放水了 一下放了幾百家,并且將權力下放到省 但國家局還是作了個限制,凡是省局批的只能在省內銷,并且只能批單層次牌。 事情往往和出發點相去甚遠 地方有地方利益,有地方保護主義 再則,限制省內銷也是空話,比如我北京的到山東出差,我就不能在當地買?那市場經濟成什么了? 于是犯規觸電企業不斷出現 春天永遠是那么短暫! 傳銷進入堅冰時代 這段時期魚龍混雜,什么樣的企業也可以拿到省牌。 其中不乏皮包公司。而此時國家對傳銷業還是很陌生 很多法規根本跟不上, 于是李嵐清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兩位研究員下來調研 1997年我正好有機會得知此事,兩位在廣東中山某公司 我趕去中山,正好他們已經結束調研要趕飛機 我只拿到他們寫給李嵐清調研報告的初稿復印件 在仔細研究之后發現基本面還是正面的多些 "呼吁立法規范傳銷市場,大力打擊非法傳銷" 這給冰凍已久的傳銷業帶來一點曙光 我拜訪了中山公司的老總,發現這是一家國有背景的傳銷公司 老總是北京人,該老總設想傳銷分內外,他打民族牌。 此時我的第二個專業(會計學)也畢業了 我作了個決定,到該公司上班,但不拿薪水 前提是我可以調閱所有文件,并且我將作為總部教育部專員 下派去某分公司協助工作。 我想真實接觸一把公司的運作手法,結果我去了甘肅分公司 在蘭州我一呆就是3個月 分公司老總是浙江人,我們相處很好 但我知道,他一直很提防我 分公司對總部下派的專員都很防備 我可以理解 即使如此我還是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 (這些以后專題寫,現在還是談傳銷) 傳銷從1998年到現在都處于被禁止狀態 但還是有這么多公司和人員從事 為什么有這么大的魔力呢? 我產生了好奇。 我這個人就是一旦好奇就一定要弄清楚 因此我選擇去北京,鄭州,武漢,廣州幾個大城市搞調研 這時我接到某廣播電臺節目部的通知 我正式進入新聞業 進入新聞業后,我才發現大多數新聞從業人員和老百姓一樣 對傳銷沒有自己的認識,只是按照上面宣傳口徑來理解它 我又問為什么上面新聞部門這么賣力打擊傳銷呢? 除了執行宣傳任務,有沒有別的原因呢? 我在傳銷理論里找到了 傳銷從一出生就注定不受媒體歡迎 現在媒體非常強調拉廣告 廣告費幾乎成了某些媒體的唯一額外收入 (說實話我在作主持人時也被要求完成若干廣告任務,簡直影響本職工作嘛,專門有廣告部, 但現實是全體人員都要拉廣告。) 傳銷就是省去了廣告費,靠口碑對抗廣告 媒體對此非常不滿 媒體沒完沒了地報道傳銷的負面影響 無疑是促成傳銷滅亡的一個原因 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來自傳銷本身 且不談諸多打傳銷旗號的公司的"圈錢運動" 看看正當公司的表現吧 首先傳銷公司的產品價位由于管理漏洞一直居高不下 雖然有的傳銷公司將價位降下來意圖打價格戰占領市場 但可惜現實是偏高價位很受歡迎 在價格上,很多投資者承受不了壓力 加上投資心態的不成熟 情緒很容易激動,由于傳銷人員具有雙重身份 所以當投資心態扭曲時,消費心態也不可能正常 于是投訴案件日益增多 這些仍然不是政府下決心全面禁止傳銷的主要原因 其時大陸政治氣候有了一些變化 政府面臨政權建設瓶頸 朝野諸多勢力興起 中央急切需要實施一系列強硬手腕來加強集中制 傳銷公司突然出現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文化理念 "觀念的改變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拿破侖的這句名言主導著幾乎所有傳銷精英們 變相傳銷(即"老鼠會")之所以不合法,關鍵在于它不能夠創造社會財富,它不是通過銷售產品或 服務來賺錢。即使銷售產品,其產品價格也遠遠高于市場價格且偷逃稅款,入門費都比較高,少則上 千元,足以使不發達地區的部分人群傾家蕩產,因此,對于這種社會危害性極高,必須予以堅決打擊 。 中國沒有拒絕傳銷 只是加以限制 因為中國人太單純 傳銷所以在中國展不開,跟中國的文化有許多關系。大眾喜歡一轟而上,盲目跟隨有關。傳銷的宣傳 人和被宣傳人都有問題,宣傳人放棄了傳銷真正的好處,片面夸大了利的方面,受者被誤導,沒有考 慮到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好傳銷,腦袋一熱,忘記了自我的素質。 傳銷本身并沒有錯,錯的在于實施它的人,在中國那些推薦人們坐傳銷的,一說起來就是某某成了富翁,而從來不說這個的風險和艱難。這樣一旦有人失敗就會馬上造成一種傳銷是不切合實際的東西的 印象。人多了國家也就不得不禁止了。 另外,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很多事情都靠人情來做,許多人做傳銷都從身邊的人做起,一旦出現問題 ,很容易其連鎖反應。這些都造成傳銷無法在中國開花結果。
傳銷是什么意思
問題一:什么是傳銷 沒有產品,沒有正式的公司,通過人拉人,加入,收取每人加入者的會費(有的通過買所謂的股份來收取)來獲得金錢,組成金字塔型的集團,一級一級抽取下面加入者的會費,級別高的抽成高些,級別低的抽的低些,再簡單說,就是A作為金字塔的頭,拉了B\C\D來入會,B\C\D各自有拉了一些人進來,然后B拉來進來的叫了會費后,比如說30%被B抽成,50%被A抽成,再后面進來的會費,被前面進來的人抽成,
這是種不創造任何社會價值的組織,最后的金錢大部分部被金字塔頂的幾個人獲得,造成全國很多家庭家破人亡的非法活動,被國家明令禁止
問題二:傳銷到底是什么意思?概念是什么? 別人用復制的一大堆,看起來一定很麻煩,我就簡單通俗地給你說說。傳銷說白了就是騙.怎么個騙法呢? 就是一個組織成立一個公司,然后隨便找點什么東西作為產品,你不用管這些產品到底有沒有價值有沒有用,反正只要有東西就成.然后將這些東西推銷出去,要對方以多少錢購買這些東西,假設公司方是甲方,買的那個是乙方,甲方將東西推銷給乙方后,要乙方想辦法將同樣的東西推銷給別的人,每推銷出一套,從中可以得到提成,這就叫發展下線.同樣,乙方的下線在次開發自己的下線,從中得到提成,但是這個提成是從乙方那里拿的,也就是說,你所在傳銷的金字塔位置越高,那么你的提成也越高.但是這種銷售的過程當中,沒有任何的利潤和實際的價值產生,也就是說,一切一切都是空的,你仔細想想,這些傳銷網絡中的人買東西,然后自己發展下線的過程中,并沒有真正的消費行為,一切的買賣都是為了發展下線,以套取更多的錢.但是提成還是要給的,那么既然沒有產生真正的利潤和價值,哪來的錢用來支付提成呢? 這就要求會員們不斷發展下線,以新的資金來支付提成,也就是騙新的人,將新騙來的錢來填補老會員提成上的空缺,說白了就是以騙養騙,一直到這個騙局無法支撐,全盤倒塌為止.
問題三:搞傳銷是什么意思啊? 傳銷分合法傳銷和非法傳銷,一般情況下所說的傳銷,指的就是非法傳銷,它是指無實物(商品)做為流通手段,而是通過人頭帶動人頭,不斷地發展下線,騙取人們錢財的一種非法活動.
問題四:傳銷的目的是什么? 傳銷分兩種,一種是國家認可的(已被更名為“直銷”),一種是國家認定為非法的。事實上,直銷的真正意圖是將消費者和生產廠家聯系起來,去除中間的代理商、經銷商和廣告商,讓用的好的消費者進行口耳相傳,實現推廣,生產廠家再將其銷售產品的利潤分出一部分給消費者作為其推廣的獎勵。而傳銷的真正意圖是利用一套盈利模式,抓住現代人急功近利、好逸惡勞的心理,將大家聚集在一起,把大家的錢投到里面,看似有規律的層層分配下來,處在最上面的往往能夠較輕松的獲得大筆財富,而一旦組織者攜款逃離或者國家打擊,那些后來者的錢將一去不返。事實上,傳銷組織的危害分兩種,一種是物質上的,一種是精神上的。根據人們財力的不同,投入傳銷組織的金錢也會不同,甚至很多人為了輕松致富的夢想,將自己積攢多年的錢全部投入進去,期待豐厚的回報,一旦組織解散,這些積蓄將化為烏有,這種打擊未必能夠坦然接受;傳銷組織自創的精髓在于――共同致富,因此,加入進去的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自己的親朋好友,一旦組織解散,被自己帶來的那些親戚、朋友會如何看待自己?待回到家鄉以后,大家該如何相處?是否會遭受別人的指指點點?這是個非常尷尬的問題,以此衍生的,將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信任危機。傳銷組織之多,我們無法想象,希望明智之人能辨別真偽,免得自己的財力和公信力遭受損失。
問題五:傳銷是怎么定義的 傳銷的定義:首先傳銷一般以購物或資金形式收取入門費,其次傳銷通過多個上線人員與下線人員之間的網絡結構進行,最后傳銷采用復式計酬方式,即銷售報酬并非僅僅來自商品利潤本身,而是按發展傳銷人員的人頭計算提成。
問題六:什么是傳銷? 傳銷的五個步驟
請君入甕準備洗腦
傳銷最大的特點就是“殺熟”,意思是指誘騙對象主要集中在“五同”,即同鄉、同學、同室、同宗、同事,因為這些熟人更容易放松警惕。傳銷者先以電話的形式漫不經心地告訴朋友,說自己做生意賺了錢,然后熱情邀請其來玩。把人騙來后,傳銷分子西裝革履,熱情為其接風洗塵。從新朋友進入那一刻開始,傳銷分子就已經按照“兩大原則”、“二八定律”開展工作了。“兩大原則”一是主動幫新來者拿東西,同時要熱情微笑,創造溫暖感,增加信任度;二是一定要握手(傳銷是握手最多的行業),因為握手可以縮短距離。“二八定律”是對剛上鉤的朋友20%談事業,80%談感情,而傳銷卻只字不談。
煽情授課初步洗腦
傳銷組織都是選擇在封閉的環境里,通過授課,“成功人士”介紹經驗等方式,為“新朋友”勾畫光輝前景,以“短期即可達到高額回報”的謊言,點燃“新朋友”賺大錢的欲望。在經歷這個步驟后,“新朋友”通常反應為 *** 開始膨脹,準備干一番大事業。
“我為勝利而來,不向失敗低頭,世上沒有我辦不到的事……”在傳銷人員筆記本中出現的這句話,充分表露了接受授課者“躊躇滿志”的心理。
磨練意志繼續洗腦
傳銷組織規定,每天5時30分起床,先是讀書、背書,都是成功學、營銷學方面的書;之后是開心一刻,要求每個人要上講臺講一個笑話;最后是即興演講,目的是鍛煉口才。很多人都會為這種新式體驗、新式訓練興奮不已,感覺自己得到了重視,期盼自己的性格和人生可以由此改變。
據了解,為了制造這種“磨礪意志”的假象,傳銷人員的生活都是很艱苦的。“家長”告訴他們,“會吃苦的吃一時苦,不會吃苦的吃一輩子苦,我們都在創業階段,吃點苦又算什么。我們是帶著有限的錢來做無限的事業,因此,我們要把錢花在刀刃上,而不應該花在享受上。”經過這樣的說教后,傳銷人員雖然受著肉體上的折磨,但精神卻極為亢奮, *** 燃燒,仿佛自己正在踏上成功之途。
課后溝通強化洗腦
這一環節是通過互相溝通,以問答形式來消除成員心中疑惑,解決其付諸行動的各種障礙問題。傳銷筆記中記錄著這樣一段內容:“謊言是有善意和惡意之分的,我們只不過用一個善意的謊言,讓你來看一個賺錢的事業而已。所以善意的謊言不叫騙!跟小時候媽媽說打針不痛一樣,說一個美麗的謊言,孩子就能勇敢地接受,我們用這種方法叫朋友過來,分享帶來財富的機會,是善意的騙,在發展朋友的時候,首先要記住這一點,心里不要有內疚感,這樣你才會心安理得。”
通過這一系列緊鑼密鼓的洗腦過程后,傳銷成員就會突破道德和法制約束,最終變成一名死心塌地的傳銷分子,并沉醉于成為“百萬富翁”的夢幻中。
呵呵,要相信,天上不會掉餡餅,而且要堅信!就算有餡餅也不會掉在咱家門口,哈哈
問題七:傳銷是什么意思?怎樣的營銷方式叫傳銷 不要管直銷與傳銷,起初都是傳銷,傳播優秀文化,銷售優質產品,現在的直銷都逃不了拉人的嫌疑,在中國是傳銷的變種。直銷傳銷與龔們沒有關系,不要管是不是直銷,是傳銷的哪里會說自己是傳銷,肯定拿直銷來掩飾自己,讓你上當。踏踏實實上班就好,不要相信他們的鬼話,能掙錢憑的還是自己的實力,騙子終會不得好下場!
問題八:傳銷的定義是什么 【傳銷】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
【傳銷的六大特點】
1、組織嚴密、行動詭秘:傳銷一般采取把人員騙到異地參與,組織嚴密,一般實行上下線人員單獨聯系,而組織者異地遙控指揮。
2、殺熟:以“找工作”、“合伙做生意”、“外出旅游”、“網友會面”等為借口,誘騙親戚、朋友、同鄉、同事、同學到異地參與傳銷。
3、編造暴富神話:利用一套貌似科學合理的獎金分配制度的歪理邪說理論,鼓吹迅速暴富,鼓動人員加入。
4、洗腦:對加入傳銷組織的人以集中授課、交流談心等方式不間斷的灌輸暴富思想,使參與者深信不疑。
5、高額返利:傳銷組織一般都制定有貌似公平且吸引力很強的“高額返利計劃”,在傳銷人員的鼓噪下,很容易使人產生投資欲望,輕率加入傳銷活動。
6、商品道具、價格虛高:傳銷的商品只是道具,目的是發展人員,騙取錢財,因此被傳銷的商品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很多是難以衡量價格的化妝品、營養品、保健器材、服裝等,部分商品是“三無”商品。。
什么叫傳銷?
直銷:是指不通過代理商直接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從而降低產品價格的一種銷售模式!他以銷售產品為主!
傳銷:是以人為主的銷售網絡關系,一加盟費為利潤!銷售的產品只是一個附帶!
--------------------------------------------------------------------------------
]直銷與傳銷的區別 所謂的“直銷”有多種表述方式,最基本的是離開固定銷售地點,即無店鋪銷售。成立于1978年的世界...出現了“傳銷”、“直銷”、“網絡營銷”、“單層直銷”、“多層直銷”等多種概念,造成對傳銷與直銷的混淆。直銷...
非法傳銷與直銷的區別
1998年4月,我國頒布了禁止傳銷的法令后,非法傳銷人員沒有了行騙的幌子,便又借用“直銷”的名頭繼續行騙。不過,無論“非法傳銷”怎樣變換嘴臉,只要留心觀察,分清合法直銷與非法傳銷的區別,總能看清這些騙術的本質。
什么是直銷呢?世界直銷協會是這樣闡述的:直銷是指在固定零售店鋪以外的地方(例如個人住所、工作地點或其它場所),獨立的營銷人員以面對面的方式,通過講解和示范方式將產品和服務直接介紹給消費者,進行消費品的行銷。
合法直銷是將優質的產品直接輸送給消費者,同時也有完善的售后服務保障和退貨機制,可以避免消費者和推銷人員的經濟損失。真正的直銷,堪稱營銷領域的一顆璀璨明珠,不僅成功造就了像安利、玫琳凱、雅芳等大型跨國公司,而且其卓越的營銷理念和在這種理念之下的豐富的管理哲學,已經連同這些先驅公司的成功案例,一起入選哈佛大學 MBA(工商管理碩士)必修教材。
那么究竟什么是非法傳銷?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公安部、人民銀行《關于嚴厲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等非法經營活動的意見》的規定,傳銷或變相傳銷行為的特征主要有:
(一)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組織網絡從事無店鋪經營活動,參加者之間上線從下線的營銷業績中提取報酬的;
(二)參加者通過交納入門費或以認購商品(含服務,下同)等變相交納入門費的方式,取得加入、介紹或發展他人加入的資格,并以此獲取回報;
(三)先參加者從發展的下線成員所交納費用中獲取收益,且收益數額由其加入的先后順序決定的;
(四)組織者的收益主要來自參加者交納的入門費或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的費用的;
(五) 組織者利用后參加者所交付的部分費用支付先參加者的報酬維持運作的;
(六)其他通過發展人員、組織網絡或以高額回報為誘餌招攬人員從事變相傳銷活動的。
合法的直銷和非法的傳銷最根本的區別是:合法的直銷公司有自己的工廠,有自己的科研機構,生產和銷售的產品都是國家批準的,公司和直銷員是合作關系,利益是建立在銷售商品的基礎之上;非法傳銷公司沒有自己的工廠,而是將其他廠家粗劣的產品逐層傳銷給下線會員,每一層都要加上中間利潤 ,這種借著商品的轉換而賺取中間利潤的“間接販賣”,使商品和實際的價格相差甚遠,而且傳銷的層次越多,商品價格就越高,這樣底層人員的產品根本賣不出去,而傳銷不準退貨,經濟上受到極大的損失。
直銷與傳銷在英文原義中都是“ direct selling”,這種無店鋪的營銷方式最初由港臺地區傳入祖國大陸,而港臺地區大多將它翻譯為“傳銷”。由于存在監管真空,“老鼠會”式的發展模式給直銷行業帶來了管理的失控,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以至于直至今日不少人仍然對直銷聞之色變,而傳銷也成為一個貶義詞。其實,傳銷是直銷的一個邪惡變異,是被人利用的產物,表面上相似,直銷和非法傳銷之間只有“一墻之隔”,管理好就是正當,管理不好就會變成非法傳銷。
相關推薦:
死刑的執行方式有哪些(我國死刑執行的方式有哪些種類)
家屬刑事諒解(刑事犯罪有諒解書會不會判刑)
毒品犯罪立案(持有毒品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檢查院不立案(檢察院不予立案是什么意思)
刑事輕傷判罰(輕傷刑事犯罪的判刑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