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散播謠言判刑
法律分析:視具體情況定。情節較輕的散播謠言不算犯罪,只屬于違法行為。如果是情節嚴重,針對不同類型的謠言,就可構成誹謗罪、誣告陷害罪、尋釁滋事罪、商品聲譽罪、編造并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以及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在微信里罵人犯什么罪
微信罵人的行為性質認定具體如下:
1、發短信罵人屬于違法行為,一般情況下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
2、如果短信內容涉及侮辱誹謗的話,那么屬于侮辱誹謗罪,犯罪分子依法將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被污蔑誹謗后的解決辦法有哪些
1、可以采取民事訴訟的方式,起訴要求對方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
2、如果對方的行為比較嚴重,已經違反了治安處罰相關法律,可以報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微信朋友圈罵人立案嗎
法律分析:微信里罵人可不可以立案,要依據罵人的情節而定,如果情節嚴重構成侮辱罪、誹謗罪,公安機關可以立案。 對有控告人的案件,決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機關應當制作不予立案通知書,并在三日以內送達控告人。微信作為我國公民最常用的通信軟件,使用微信的人是非常多的,而微信的通信功能也是非常強大的,然而在實踐中因微信產生的法律問題卻越來越多,有些甚至是屬于犯罪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微信傳播謠言立案標準
1. 立案標準規定,若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組織、指使散布捏造的誹謗信息,損害他人名譽,情節嚴重,將構成犯罪。
2. 在信息網絡上誹謗他人,若誹謗信息點擊、瀏覽次數達五千次以上或被轉發五百次以上,評論二百次以上,可被定為侮辱罪、誹謗罪,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 網絡造謠誹謗的立案標準包括:誹謗信息點擊、瀏覽次數達五千次以上或被轉發五百次以上;造成被害人或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后果;兩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以及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4. 構成誹謗罪需滿足條件:具有刑事責任年齡和能力;主觀故意散布虛假信息損害他人名譽;客觀上實施了捏造并散布虛構事實,情節嚴重;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人格尊嚴權。
5. 誹謗罪的客觀要件包括:捏造事實的行為;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針對特定人進行誹謗;情節嚴重的行為。
6.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將被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剝奪政治權利。
7. 編造虛假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將被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8. 《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將被處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相關推薦:
取保候審是否可以出國(取保候審的人可以出國嗎)
微信惡意誹謗罪怎么判(微信上惡意誹謗是犯法的嗎)
打傷了人賠償(打傷人輕傷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取保候審銀行能查到嗎(取保候審銀行能查到嗎)
父母對孩子家暴怎么判(家長家暴孩子怎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