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釋和假釋的區別
法律分析:假釋與保釋的區別:
(1)定義不同:保釋是指在被逮捕的人提供擔保或接受特定條件的情況下將其釋放的制度,是英美法系中的,類似于我國的取保候審制度。
假釋,是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監規,接受教育和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而附條件地將其予以提前釋放的制度。(2)適用對象不同:假釋是針對已經被法院判決的保釋還是在法院判決前,即偵查或者審查起訴階段。(3)期限不同。(4)適用的條件不同。(5)適用的機關或者說決定的機關不同。前者一般是由監獄提出,報法院批準,后者一般是公檢法三機關都有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八十一條 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再犯罪的危險的,可以假釋。
什么叫假釋
什么叫假釋
假釋是指,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罪犯,在執行一定刑期之后,被減為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但又不立即執行的制度。這一制度是在監獄中執行,或者在假釋期間在假釋機關進行監督和矯正,使罪犯有機會在社會上重新塑造自己,并適應社會生活。
假釋制度的本質是刑罰的特殊措施,是刑法對罪犯改造的特殊手段。假釋制度的目的是使罪犯在刑罰執行完畢后,不再回到監獄中,減少罪犯再犯罪的可能性,降低犯罪率,同時也能夠更好地發揮刑罰的功能,保護社會安全和穩定。
在假釋制度中,罪犯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有悔罪表現,即有認罪、悔罪、改過自新的態度和行動。
已經服刑一定的期限。
不致再危害社會。
以上是關于假釋的定義及條件的詳細解答。如果您還有不同的疑問,可以向專業或有關部門進行咨詢。
什么是假釋
要理解假釋,首先要明確其含義。在法律層面,假釋是指對被判處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完成一定服刑后,基于其遵守監規、表現出悔改,且認為不會對社會構成威脅,允許有條件提前釋放的刑罰執行制度。它旨在激勵罪犯接受教育和改造,促進其早日回歸社會,將負面影響轉化為積極因素。
假釋具有多重意義。對于罪犯個人,假釋是他們爭取提前釋放、重獲自由的重要途徑,是他們重新融入社會的橋梁,也是鼓勵他們積極改造的動力。社會層面,假釋不僅有利于實現刑罰的教育功能,降低監管成本,穩定社會秩序,還體現了刑罰的經濟原則,減少了資源的浪費。司法方面,假釋減輕了監獄執行機構的壓力,同時也有利于其他在押人員的改造。
深入探討假釋,還需關注假釋期間可能的再犯罪問題、假釋的注意事項以及申請假釋所需的特定條件。通過全面理解假釋的定義和影響,我們可以更好地看待和應用這一刑罰制度。
相關推薦:
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專題(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判處什么罪)
人身損害賠償項目表(人身損害賠償項目包括哪些)
假釋的定義(假釋的定義)
檢察院批準逮捕(公安機關逮捕需要檢察院批準嗎)
濫用職權罪的主體內容(濫用職權罪的責任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