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故意撞死人判什么
不是故意撞死人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和民事賠償。判刑具體如下:
1、若是構成交通肇事罪的,會被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過失致人死亡的會從輕或減輕處罰;
2、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交通肇事罪的構成要件規定如下:交通肇事罪的客體。是指所保護的重大交通運輸安全。因為只有交通肇事并產生重大后果的,才構成交通肇事罪。如果僅僅是交通肇事而沒有造成重大后果的不構成交通肇事罪,同樣也不是所保護的社會關系,不能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客體;交通肇事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交通肇事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實踐中主要是從事交通運輸的人員。對于未滿16周歲,已滿14周歲的人駕駛機動車肇事,并造成重大事故的案件中是否成立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的主觀方面是過失。既成立疏忽大意的過失,也成立過于自信的過失
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將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交通肇事罪所強調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對于發生事故的嚴重后果的心理態度而言,至于對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規定的注意義務,則既可能是明知故犯,也可以是過失,不影響交通肇事罪的成立。如果行為人主觀上對于其行為所造成的嚴重后果,持一種故意的心理態度,那么該行為應當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以及其他相關犯罪論處,不構成交通肇事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交通肇事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 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并處罰金:
(一)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
(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
(三)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
(四)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對前款第三項、第四項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二 對行駛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駕駛人員使用暴力或者搶控駕駛操縱裝置,干擾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駛,危及公共安全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前款規定的駕駛人員在行駛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離職守,與他人互毆或者毆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非主觀故意導致人傷亡是犯罪嗎
非主觀故意而導致他人受傷或是死亡的情況有很多,面對他人非主觀故意而導致別人死亡的案件發生之后,有些人也會就該案件是否屬于犯罪的類型而產生爭議,對于肇事者是否要受到處罰而有疑問。我告訴我們要看實際情況。非主觀故意導致人傷亡是犯罪嗎 是,一般屬于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過失致人死亡罪是指過失致人死亡的行為,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致人死亡和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疏忽大意的過失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的死亡結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造成他人死亡。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已經預見到其行為可能會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但由于輕信能夠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法律規定 《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條【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非主觀故意導致人傷亡的肇事者是否屬于犯罪,要根據具體的案件調查來進一步的確定,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類型都是一樣處理的。
間接性害死了人犯法嗎
間接造成他人的死亡是否構成犯罪需要看以下情形:
1、實施的行為在主觀上是屬過失的,不構成犯罪;
2、實施的行為在主觀上是間接故意,但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引起某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的,則構成犯罪。
間接造成他人的死亡可能構成犯罪,也可能不構成,需要看具體情形。實施的行為在主觀上是屬間接故意,還是過于自信的過失。所謂間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引起某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而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輕信可以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從而構成過失犯罪的主觀心理態度。
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如下:
1、故意殺人罪的客體要件,侵犯故意殺人罪的對象是他人的生命權;
2、故意殺人罪的客觀要件,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都可以構成,或者剝奪他人生命必須是非法的,以及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是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的。但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才能確定行為人的責任;
3、故意殺人罪的主要要件,故意殺人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十四歲以下十八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故意殺人罪的主觀要件,故意殺人罪主觀上必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也就是說,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導致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希望或讓這種結果發生。
綜上所述是小編對間接性害死了人犯法嗎做出的相關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
【聚眾斗毆罪】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眾斗毆的
(二)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
(三)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
(四)持械聚眾斗毆的。
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相關推薦:
賠償協議反悔(交通事故賠償協議達成后能否反悔)
被打刑事起訴(被打了報警后如何起訴)
刑事閱卷軟件(一般律師刑事閱卷幾天)
刑事辯護方式(刑事辯護的種類有哪些)
刑事證據論談(陳碧中國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