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食物變質,如何處理?
網購食品給大家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會出現網購食品變質的讓人心情不愉快的事情發生,這種情況下如何處理?怎么獲得賠償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式:
一,自行協商
如果是偶爾發生的意外事件,商家又是正經經營的,那么基本上聯系客服,就會獲得免單,補貨,賠償等不同程度的協商賠償,這種情況下就要看消費者自己的心理預期了,只要能夠達到自己的預期,可以和解,其實是無所謂的,但從法律上來說,食品安全法上的規定是可以要求貨值10倍賠償或者最低1000元的賠償,這個需要與商家協商,正常情況下是比較麻煩的,但是也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平臺投訴
商家如果不配合或者各種推卸責任,可以通過商家所在的平臺進行投訴,很多大平臺是有退款申請的選擇,所以可以直接在平臺上申請退款,也可以撥打平臺的投訴電話對商家進行投訴,讓平臺專門的團隊介入,協調賠償。
三,消協投訴
平臺介入后商家依然不配合的話,就可以撥打當地的消協電話進行投訴,或者直接撥打12315熱線,聯系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行投訴,讓相關部門進行處理,以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四,法院起訴
如果以上的各種方法都不能讓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商家依然不能讓消費者獲得自己應有的利益,那么消費者可以向商家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起訴,通過司法途徑來保障自己的權益。
消費者投訴熱線
上述是網購食品遇到變質情況的處理途徑,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哪種渠道,作為消費者最關鍵的是要保留好證據,證據一定要充分,否則的話是沒有辦法獲得賠償的,因為無論到哪個步驟,都是誰投訴誰舉證,這里總結下維權消費者自己要做的幾件事情:
1, 保存證據,拍攝照片、拍攝視頻,能夠證明食物已經變質
2, 網店的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等商家信息,獲取他們的公司地址,所在地信息
3, 證明收到食品的時候,食物已經變質,截圖快遞送貨單時間等
4, 與網店客服溝通的聊天記錄
保留證據很關鍵
除此之外,特別要提醒消費者們一點,就是網購食品,一定要在收貨時開箱,千萬不要直接簽收了,這樣后續的維權處理特別麻煩,雖然很多商家已經很正規了,但是畢竟商家都是為了利益,一定會盡可能的少賠償或者不賠償。
辦理會員卡消費者可以退卡嗎
一、辦理會員卡消費者可以退卡
按消費者保護法是可以退的,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你可以向消協投訴或者直接起訴到法院。
二、消費者維權指南
1、理性維權
遇到商家“跑路”或者產生其他糾紛時,應當理性維權、依法維權,切勿采取哄搶產品或其他過激的維權措施。
2、收集證據
應當搜集并固定相應證據,如合同、協議、票據、轉賬記錄、微信聊天記錄以及商家協商過程的照片、視頻、錄音錄像等。
3、積極協商
與商家協商退款,如協商無果,可以向當地消費者協會、工商管理局等組織機構及行政部門反映,在相關部門主持下協商調解。
4、到法院起訴
調解不成的,消費者可以依據有效證據向被告所在地或者商家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起訴階段還可以由人民法院進行訴前調解。
三、辦理會員卡應注意以下幾點:
做好實地考察工作。在充值前實地考察店鋪環境、口碑、營業執照及店鋪租賃期限等,不輕信商家的單方面宣傳、承諾,盡量選擇市場規模大、口碑較好的商家。
充值金額不宜過多。辦卡充值屬于預付費服務,購買的產品留存于店鋪并未帶走,雖然購買越多越便宜,但也要承擔相應的“跑路”風險。不要過分貪求便宜,對明顯存在不合理的優惠要提高警惕。
書面固定服務承諾。對商家提出的優惠條件、服務期限、產品適用范圍及贈送禮品等服務承諾,應當以書面形式固定,即使沒有書面合同,也應保留好微信溝通記錄等內容,不要輕信銷售人員作出的口頭承諾。
妥善保存相關證據。交費后應當妥善保管所簽訂的合同以及商家開具的收款收據、發票或其他付款憑證等,以備將來維權之需。
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9條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刑法》第224條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德恒律師事務所怎么樣 北京前十大律師事務所 天冊律師事務所 李莊現在是律師嗎
(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汽車消費維權指南內容簡介
隨著私家車的增多,汽車質量問題和售后服務的投訴也日益增多。《汽車消費維權指南》應運而生,旨在幫助廣大車主和準車主避免消費誤區和陷阱,維護自身權益。本書選取了157個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按照消費投訴類別,詳細解析了汽車選購、汽車保險、汽車維修、二手車交易和裝飾美容等方面的知識,方便讀者有針對性地學習和參考。
本書中的每個案例都源于實際,讀者不僅能夠了解汽車消費中的常見誤區和潛在陷阱,還能學習到正確的應對方法和維權途徑。每一案例都配有消費提醒和專家意見,旨在為讀者提供實用的指導,幫助他們在汽車消費過程中做出明智的決策。
《汽車消費維權指南》是一本為車主和準車主量身打造的實用參考書。它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分析,還涵蓋了汽車消費領域的各個方面,幫助讀者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護自己的權益。無論是新車購買、保險選擇、汽車維護、二手車交易還是美容裝飾,本書都是您不可或缺的指南。
通過深入學習《汽車消費維權指南》,車主和準車主可以提升對汽車消費的了解,掌握有效的維權手段,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本書不僅是汽車消費的百科全書,更是您在汽車消費旅程中的忠實伙伴。
買到有質量問題的食品如何維權?
消費者在購買食物時,如果遇到一些食品質量有問題的情況,比如食品摻假、以次充好等等,可以根據國家工商局發布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的規定,向食品經營者索要賠償,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裕祥提醒,只要食品質量有下列情況的,都屬于欺詐消費者行為,消費者可以要求雙倍賠償(即買一賠二):
1 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食品;
2 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食品分量不足的;
3 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食品的;
4 以虛假的“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 銷售食品的;
5 以虛假的食品說明、食品標準等方式銷售食品的;
6 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食品的;
7 采取雇用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
8 做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的;
9 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對食品作虛假宣傳的;
10 騙取消費者預付款的;
11 利用郵購銷售騙取價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條件提供食品的;
12 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等方式銷售食品的;
13 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買到問題食品時的維權指南:
當消費者受到經營者的欺詐行為侵害時,千萬不要忍氣吞聲,這樣只會縱容無良商家的違法行為,可通過以下途徑要求經營者給予雙倍賠償:與經營者協商解決;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
相關推薦:
消費維權指南(遇到敲詐 商家該如何維權)
人身傷害糾紛(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管轄)
盜竊電腦立案(電腦遺失了警察會處理嗎)
恐嚇罪的立案(恐嚇罪立案標準)
取保候審保證金退還(取保候審的保證金可以退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