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經濟案件
經濟案件涉及民事與刑事兩大范疇。民事案件,其本質是法律地位平等的個體在解決權利與義務爭議過程中,因協商無果而尋求司法機關裁決的案件。遵循的是不告不理原則。
刑事案件則是國家基于對社會關系的保護,主動介入,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法律程序。國家刑事司法機關主導案件立案偵察、審判及給予相應的刑事制裁。
判斷經濟案件是否轉變為刑事案件的關鍵,在于是否觸犯了《刑法》。任何侵犯《刑法》所保護社會秩序的行為,構成犯罪,即被認定為刑事案件。
在實際操作中,每一起經濟案件是否轉變為刑事案件,需要根據具體案件情況進行判斷,嚴格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根據法律規定,只有在法律明確界定為犯罪行為的情況下,才可依法定罪處刑。若法律未明確界定為犯罪行為,則不得進行定罪處罰。
經濟案件與刑事案件的區別
1、定義上的不同
經濟犯罪,是指在社會經濟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領域,為謀取不法利益,違反國家經濟、行政法規,直接危害國家的經濟管理活動,依照我國刑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是犯罪。經濟犯罪是犯罪的一種,因而具有犯罪的一般屬性,即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
刑事案件,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一切危害國家主權,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2、特點上的不同
經濟犯罪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發生在經濟領域。即發生在國民經濟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諸環節。
(2)主觀上為故意,過失不構成經濟犯罪,并且一般都具有謀取非法利潤的目的。
(3)直接危害國家的經濟管理活動,而與侵犯財產所有權的財產犯罪不同。
刑事案件具有的特點:
(1)犯罪率持續“爬高”。
(2)傳統的普通犯罪類型繼續惡性發展。
(3)新型犯罪,如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走私、金融、稅收、知識產權、公司管理秩序、市場秩序等經濟犯罪、計算機犯罪、恐怖犯罪等頻繁出現,尤其是經濟犯罪,幾乎成了經濟領域普遍性的“常態”行為。
3、涉及罪名的區別
經濟案件包括貪污罪,受賄罪,行賄罪,挪用公款罪,合同詐騙罪,挪用資金罪,職務侵占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非法經營罪,抽逃注冊資金罪,信用證詐騙罪,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罪,走私普通貨物罪,虛假廣告罪,侵犯商業秘密罪等。
刑事案件包括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侵犯公民人身權、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刑事犯罪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經濟犯罪
經濟案件一定是算刑事案件嗎
經濟案件并非全然屬于刑事案件,它們通常分為兩類: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經濟糾紛,亦稱經濟爭議,是經濟法律關系主體間因經濟權利與義務的矛盾引發的爭議。它涵蓋平等主體間的經濟糾紛及公民、法人與其他組織與行政機關間的行政經濟糾紛。
經濟糾紛案件主要包括五類:經濟合同糾紛、經濟損害賠償糾紛、經濟權屬糾紛、企業破產案件與交通運輸經濟糾紛。此類案件通常歸類于民事案件。與此相對的是經濟犯罪,指的是在商品經濟運行領域,為非法獲利而違反國家法規,嚴重侵犯經濟管理制度,破壞市場秩序,應受刑事處罰的行為。例如,合同詐騙罪作為刑法規定的罪名,其審理被納入刑事案件范疇。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安全以及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侵犯國家、集體或個人財產,侵犯人身權利和其他法定權利的行為,如情節顯著輕微且危害不大,則不認定為犯罪。此法律條款為經濟案件定性提供了明確依據。
相關推薦:
經濟案件刑事案件(經濟案件屬于刑事案件嗎)
國家賠償訴狀(行政國家賠償上訴狀該怎么寫)
交通刑事拘留(交通肇事罪一般需刑事拘留多久)
刑事自訴委托(刑事自訴案件委托代理權限有哪些)
刑事詐騙集體(詐騙團伙是不是都應當承擔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