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時效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根據最復高人民法院關制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之規定,行政訴訟時效應當分為以下兩種:
第一,一般訴訟時效。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特殊訴訟時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由于不屬于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訴訟時效
行政訴訟時效是當事人能夠向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有效期限,超過了這一期限,則當事人喪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行政訴訟時效的規定,既是為了有效保護行政機關管理活動的效率,也是為了及時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如果對行政訴訟時效不作具體規定或者沒有訴訟時效的限制,其具體行政行為一直或較長時間處于可受追訴的不確定狀態,不僅在證據的取得上有一定困難,增加了案件處理的難度,而且不利于保障國家行政機關管理活動的開展,影響正常的行政管理程序。 一、有關國家對行政訴訟時效的規定。
關于行政訴訟時效,不同法系的國家對此有不同的規定。本文簡要介紹日本和美國關于行政訴訟時效的規定。
日本屬大陸法系,對行政訴訟的時效作了比較明確的規定。如日本的《行政案件訴訟法》規定,對撤銷訴訟,起訴的期間,一旦超過了該起訴期間,行政處分便在形式上得以確定。即撤銷訴訟必須在知道已作出處分或裁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起訴。如果從處分或裁決之日起,超過一年時,便不能再提起訴訟。由此可見,通過訴訟法規定,撤銷訴訟的起訴期間為應知道之日起三個月內,且該行為作出后若超過一年的,即使在應當知道三個月內提出,亦不受訴訟時效的保護。
美國屬于英美法系,判例是其重要的表現形式。在美國對行政訴訟時效期間實行成熟原則和窮盡行政救濟原則。成熟原則是行政程序必然發展到適宜由法院處理階段即已經達到成熟的程序,才能允許進入司法審查,它實施的關鍵是行政程序是否已經完成,行政機關是否作出能夠影響當事人法律地位的決定。而窮盡行政救濟原則是當事人沒有利用一切可能的行政救濟以前,不能申請法院裁決對他不利的行政決定。即行政救濟手段未適用,就不能直接提起行政訴訟。上述兩項原則相互補充,目的是為了避免司法程序不必要的和不合時宜的干預行政程序。
由此可見,日本在行政訴訟時效的規定上簡單、明了,即規定了知道某行為提出訴訟的期限和該行為作出后最長的起訴期限。而美國在行政訴訟時效的適用原則上,更有利于保護行政機關依法所享有的自由裁量權,增加行政系統內部的自我改進錯誤的機會。但當事人的訴權在一定條件下受到限制。
二、我國關于行政訴訟時效的規定
我國的行政訴訟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我國對行政訴訟時效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以下簡稱行訴法)中作了明確的規定,同時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若干解釋")中又作了補充規定。主要規定如下:
1、一般訴訟時效和法定訴訟時效的規定。行訴法第39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由此可見,行訴法規定的一般訴訟時效為三個月。法定訴訟時效即法律有規定的訴訟期限從其規定。目前我國行政法律所規定的行政起訴期限有5天、10天、15天、30天等不同期限的規定。
2、未告知訴權或起訴期限的訴訟時效規定。"若干解釋"第41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兩年。
3、不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最長逾期起訴的訴訟時效規定。"若干解釋"第42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算,但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從上述行訴法和"若干解釋"對行政訴訟時效不同情況的規定來看,有法定訴訟期限,三個月起訴期限,兩年、五年和二十年最長訴訟時效期限。
三、我國行政訴訟時效確認中的有關問題
行訴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規及司法解釋應與該法律相符合。就目前由最高院制定的"若干解釋"來看,對行政訴訟時效作了相應的補充規定,使我國行政訴訟時效的有關規定更加詳細、具體,但在行政訴訟時效的確認上仍存有一定理解上的偏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關于直接提起行政訴訟的時效規定。當事人對某具體行為不服,除需行政復議前置的以外,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其起訴期限應依照行訴法第39條的規定,應當在知道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該規定雖然僅明確了三個月的訴訟期間,但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有較長時間保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即三個月內訴訟時效的起算,是從當事人知道該具體行為已作出這一客觀事實。如果當事人在一定階段并不知道該具體行為已作出,那么當事人一直保留從知道作出具體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起訴訟的權利。由此可見,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管理權的同時,必須依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將作出的具體行為明確告知當事人,以有效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加強對行政行為的監督和管理。
2、關于未告知訴權或法定期限不超過兩年的訴訟期規定。由于"若干解釋"第42條規定的比較抽象。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對這一類行政訴訟期限的起算方式有多種。
(1)從作出具體行為之日起2年內可以提起訴訟。
(2)從作出具體行為之日起2年零3個月內可以提起訴訟;
(3)從知道訴權或起訴期限之日起2年可以提起訴訟;
(4)從知道訴權或起訴期限之日起2年零3個月內可以提起訴訟;
(5)從知道或應當知道具體行為內之日起二年內可以提起訴訟;
(6)從知道或應當知道具體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可以提起訴訟。
上述六種起算方式中,筆者認為,第六種起算方式比較妥當。因為依法律法規的規定,應告知訴權或法定起訴期限而沒有告知的,只要當事人已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為內容的,依照行訴法第39條的規定,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否則就有悖于行訴法的規定。因為行政機關依法不告知當事人訴權或起訴期限的,不僅未依法履行其法定職責,而且也違反了法定程序,人民法院可以就此作出裁判,糾正和督促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同時當事人也應該依行訴法的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及時行使訴權,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3、關于不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最長起訴期限的規定。
行訴法第39條規定的起訴期限是從知道作出具體行為之日起算。那么如果當事人不知道具體行為的內容的,只能從其實際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算。那么從作出具體行為到實際知道該具體行為的存在或內容,應該有多長時間呢?我國的行訴法沒有作出具體規定。如前所述日本的《行政案件訴訟法》對應撤銷訴訟的行政行為最長期限作出了規定,即從處分或裁決之日起,超過一年時,便不能再提起訴訟。對此,"若干解釋"第42條,參照民法通則有關規定,作了相應的補充規定。即起訴期限從知道或應當知道該具體行為內容之日起算,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由此可見,我國在行政訴訟最長起訴期限上,較之日本更加寬松。雖然這樣的規定,在最大限度內保護了當事人的訴權,但卻較難在實體上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這是因為從行政法律關系與民事法律關系性質來看,兩者有很大差別。行政法律關系中的雙方當事人是管理與被管理者的關系,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而民事法律關系中的雙方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是雙方共同意志的表現。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機關作出某種具體行為,是單方意志的表現。從行政管理行為的特性來看,它具有公定力、拘束力和強制力。因此,它應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如果將最長訴訟期限確定為20年,其時間跨度較長,人民法院不僅對行政機關在當時作出該具體行為時的證據難以確認,同時由于人員調動、機構變更、法律規范變更及法律關系的變化等情況的改變,即使人民法院對該具體行為在程序上是否合法、實體上是否正確予以確認,但當事人的實體權利也難以實現。
綜上所述,對我國行政訴訟時效最長期限的規定,既要尊重本國實際情況,又可參照日本、美國關于訴訟時效的規定和原則。本著既有效保障行政管理秩序,又能及時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精神,可積極推行行政救濟原則。即當事人在若干年后,才知道某種具體行為實際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照相應的法律、法規,申請行政救濟,即請求行政機關對該具體行為是否正確、合法進行確認,以利于行政機關及時糾正其錯誤的行為。
根據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對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限是怎樣規定的
《行政訴訟法》
1、第四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第四十五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擴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九條 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五十條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并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出具注明日期的書面憑證,并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五十一條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
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狀,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并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書應當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起訴狀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并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不得未經指導和釋明即以起訴不符合條件為由不接收起訴狀。
對于不接收起訴狀、接收起訴狀后不出具書面憑證,以及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起訴狀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提起訴訟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況耽誤起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行政訴訟法的訴訟時效是多長?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回、第四十二答條、第四十三條之規定,行政訴訟時效應當分為以下兩種: 第一,一般訴訟時效。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特殊訴訟時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由于不屬于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是多久
一般是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6個月。
《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六回條公民、法人或答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提起訴訟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第四十八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
通常,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之規定,行政訴訟時效應當分為以下兩種:
1、一般訴訟時效。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2、特殊訴訟時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由于不屬于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相關推薦:
醫療事故確定界限是什么(醫療事故等級如何確定)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范圍(醫療損害責任糾紛賠償標準)
職業病有哪些(我國法定職業病有十大類多少種)
醫院怎樣避免醫療糾紛(防范醫療糾紛的措施有哪些)
醫療機構如何參與訴訟(當發生醫療糾紛 醫療機構應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