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論臨床實踐經驗,華佗高于李時珍,若是按理論知識研究,李時珍明顯略勝一籌,沒有誰排名更高,畢竟華佗和李時珍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醫。
華佗一生行醫。懸壺濟世,尤其精通內科、外科、針灸等方面的治療。華佗也是歷史上第一個使用麻醉藥進行外科臨床手術的醫生,同時也是第一位將外科手術都用到的刀具,在使用前用火消毒,不用時放在酒中浸泡。在三國歷史中,華佗還專門能治曹操的頭痛病。曹操想讓華佗一直留在自己的身邊為自己治病,可是華佗不愿意,因此招來殺身之禍。華佗在獄中為了感謝獄卒的特殊照看,就把《青嚢書》贈送給獄卒,可是獄卒害怕被曹操知道,就拒絕接收。華佗只好焚燒了,據說《青嚢書》記載著華佗一生醫學心得,可惜沒有流傳下來。民間也流傳著很多華佗救死扶傷的事情,因此人們尊稱華佗為“外科鼻祖”。
李時珍的父親在當時是一名醫生,李時珍從小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熟讀各類醫術名著。長大后,繼承父親家學,也成為了一名醫生。李時珍覺得舊百草書,漏洞百出,于是李時珍決定要寫出一部分類更加詳細的藥物學著作。李時珍通過大半生艱苦的跋山涉水,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各個地方。夜以繼日地編寫,終于李時珍在60歲的時候,將《本草綱目》這本醫學著作編寫成功。《本草綱目》至今還是一代又一代的醫生們重要的醫學參考書之一。
正因為曾經有華佗和李時珍這樣的名醫,我們如今的醫術才會越來越精湛。
華佗和扁鵲都被世人稱為“神醫”,那他們兩個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有兩位醫術非常出名的“神醫”,他們分別是扁鵲和華佗,可以說,這兩人在醫學上都有著極高的造詣,并且擅長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在民間也都有著極高的聲望,那么問題來了,這兩位神醫的醫術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咱們先說扁鵲,他出生于公元前四零七年,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師從當時的名醫長桑君,盡得其真傳,完美的繼承了長桑君的醫術,學成之后,扁鵲就開始周游列國,為百姓解決疑難雜癥。
因為醫術高超,扁鵲很快就名揚天下,路過虢國的時候,扁鵲曾幫助已被宣判死亡的虢國太子起死回生,后來又幫助秦國的國君秦武王治好了腰傷,于是乎,妙手仁心的扁鵲,在民間的聲望也是越來越高。
而根據史料的記載,華佗大約出生在公元一四五年即漢永嘉元年,是東漢末年時期的人,華佗從小 便專研醫術,為了追求醫術的最高境界,他更是外出游學,一路邊走邊學,曾經華佗路過一個郡,那個郡的郡守得了重病,便請華佗前去為他診治。
看過郡守的病情后,華佗就喊來了郡守的兒子,跟他說:“你父親之所以生病是因為有淤血集中在他的腹中,只要將腹中的淤血吐出來,那么你父親的病就能痊愈了。所以,你能將你父親平時做過的錯事告訴我嗎?我能夠用錯事來刺 激你父親,讓他把淤血給吐出來。”
郡守的兒子聽后,就將自己父親平時所做的錯事告訴了華佗,于是,華佗就寫了一封痛罵郡守的信給他,郡守看后大怒,沒想到盛怒之下的郡守將腹中的淤血全部吐出,病一下子就好了,由此可以看出華佗醫術的高超。
關于華佗,還有一個故事也能說明他精湛的醫術,據說曾經有個李寡婦的兒子跑到河里洗澡,結果溺水了,李寡婦急忙找來一個姓蔡的醫生,蔡醫生看到這個孩子眼睛緊閉一動不動,肚子也被水脹的圓 鼓 鼓的,便告訴她孩子恐怕是救不過來了。
李寡婦聽到這個噩耗之后哭得傷心欲絕,恰好這個時候華佗路過此地,他摸了摸孩子的脈搏,認為還有救,但是蔡醫生和李寡婦都不相信他的話,于是,華佗便讓人牽了一頭牛過來。
接著,華佗把那個孩子伏在牛背上,顛簸了一回來,孩子嘴里吐出了一些水,然后他又把孩子放平,擠壓他的肚子,提起雙手,慢慢的一起一落地活動著,過了大約一炷香間,孩子居然開始喘氣了,并且慢慢睜開了眼睛。
看到孩子蘇醒,華佗又給他開了幾劑藥,算是把這個孩子從鬼門關給救了回來,之后,華佗起死回生的消息不脛而走,名氣開始變大,但是他并沒有因此飄飄然,而是繼續到處遍訪名師,學習醫理積累經驗。
其實,從根本上來講,由于扁鵲與華佗所處的朝代不同,所擅長的治療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兩人的醫術是無法比較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兩個人都是當時的神醫,并且救治了無數的百姓,至于誰的醫術更為高明的問題,反而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