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醫療體制改革做了什么?醫改到現在有什么成就?
2009年-2011年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二是加強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三是建立基本藥物制度;四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五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2012年以來主要做了三項工作:一是推進全民醫保制度建設;二是鞏固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三是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成就方面:最大的是基本醫保覆蓋了大部分人口(95%以上),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其次是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第三是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藥品價格有了較大的下降;四是健康檔案、慢性病體檢、老年人體檢、疫苗免費接種等服務項目大幅增多,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了一定成果。在公立醫院改革方面現在還只是起步階段,目前還看不到實際成果。
沒什么成就,就是在建設醫院時大筆的花錢,而真正對醫務人員來說整體待遇比以前更差。石獅市醫院借著改革的幌子到處亂吹,真正底下的工作人員對新來的院長沒有滿意的,但是他卻被市政府和媒體捧上天了,很詫異。到底醫院是要改好還是更糟?
目前的改革就是盡可能拖延時間,使利益階層再多得一段利益,它們也知道早晚要把它們揪出來,所以一早就想好了退路!
新醫改中基本公共改革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幾個大類,主要涉及哪幾類人群,簡述具體內容
新醫改方案-目標 新醫改方案1、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充分認識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2、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3、完善醫藥衛生四大體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4、完善體制機制,保障醫藥衛生體系有效規范運轉5、著力抓好五項重點改革,力爭近期取得明顯成效6、積極穩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新醫改方案-五項改革到2011年,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可及性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居民就醫費用負擔明顯減輕,“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明顯緩解。會議決定,從2009年到2011年,重點抓好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等五項改革。一是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3年內使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標準,提高報銷比例和支付限額。二是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調整管理機制和供應保障體系。將基本藥物全部納入醫保藥品報銷目錄。三是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加強縣級醫院(含中醫院)、鄉鎮衛生院、邊遠地區村衛生室和困難地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四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制定并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從2009年開始,逐步在全國建立統一的居民健康檔案。增加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高經費標準。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五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今年開始試點,2011年逐步推開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監管機制,提高公立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初步測算,為保障上述五項改革,3年內各級政府預計投入8500億元。新醫改方案-四大亮點第一個就是體現了公平性和公益性公平性主要體現在提出了全民醫保的目標,還有提出了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這樣一些內容。公益性主要體現在全國公立醫院改革,維護公立醫療機構的公益性。還有通過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來維護群眾用藥的公益性。第二個亮點是強調政府職能通過加大對醫療服務供需雙方的投入,明確政府對群眾健康的責任。第三個亮點是在改革重點上突出基層面向農村惠及群眾在這個醫改意見里面提出了要加強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然后要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培訓力度,提高基層醫療服務的水平和質量,使廣大群眾不出鄉村社區就能夠就近得到比較好的醫療服務。第四個亮點強調將政府主導和發揮市場機制相結合在突出基層保基本的同時,強調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比如利用社會資本來形成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來形成多元化的辦醫格局,促進有序的競爭,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
醫保的改革,會對藥店有什么影響?
短期回調的原因是市場覺得個人可支配資金收緊對零售藥店的購買力產生負面影響,但長期看,醫藥分開是必然趨勢,零售藥店的長期邏輯在于承接更多現在醫院藥房的市場外流,以及打破只能使用個人賬戶支付的限制,開放統籌賬戶在藥店的使用權。老羅認為,現在僅僅是連鎖藥店發展大時代的開端。零售龍頭價值前景不改,市場調整不必過于擔憂。
醫藥股上半年真的不太平。6月4號一大早被財政部加急發文要求查賬,下午又出個全行業醫改推進政策,不但帶量采購也就是藥品大降價要作為重點醫改手段繼續推進,而且還提出高值耗材,DRGs付費等一系列全方位的改革任務。醫藥行業眼看著距離擠壓利潤的大手又靠近了一步,指數紛紛掉頭向下。
零售藥店跌幅最深是因為在這些改革中有一條《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提出要制定改進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政策文件。此文一出,市場立即聯想到5月中旬也發布過文件要求2020年之前要取消醫保個人賬戶,因此零售藥店當場臥倒,大參林,一心堂等龍頭公司三天累計跌幅超過5%。
第一份文件是5月中旬醫保局和財政部聯手發布的《關于做好2019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實行個人(家庭)賬戶的,應于2020年底前取消。但是老羅注意到,這份文件針對的主體是城鄉居民醫療保險。
要知道,中國的醫保制度非常復雜,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是國家給與農村居民以及沒有工作單位的城市居民繳納的醫療保險(以前農民部分叫做新農合),目前每人每年的繳費水平在200元左右,國家再補貼每人每年520元。這部分保險人群很大,但資金體量不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到2017年的時候,城鄉居民(注意是居民,沒有工作的)醫療保險資金收入是6838億元,跟有工作單位的繳納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相比金額較小,且很多賬戶原本就沒有個人賬戶,因此影響十分有限,政策出臺后二級市場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而之前發布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要改革的的確是城鎮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政策。一直以來,有工作單位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繳費都是由個人和企業共同承擔的,每月我們大概會扣除工資2%的金額用于繳納醫保個人部分,而公司單位也會同時替我們繳納工資的6-8%,作為公司部分。兩方面的錢加起來,就是我們城鎮職工的醫保賬戶繳費金額。但是,從使用的角度,有另外一種劃分費用的方式,就是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我們個人扣除2%工資,全部歸入個人賬戶以外,還有公司繳費部分的30%,也劃入個人賬戶,這樣,個人賬戶就有工資的3.8%-4%的金額;相應的,公司繳納部分的70%進入統籌賬戶,即相當于工資4.2%-5%的金額。
醫保統籌金額用于支付住院費用,是國家調配使用,也就是說額度是你的,但是錢并非存在你的賬戶中,而是被支付給正在使用醫保費用的人了。但個人賬戶里的錢,是真實儲存在賬戶中的,即醫保卡中的余額,用于我們支付藥房買醫保藥品以及門診看病的醫藥費用。這部分錢主要由正在工作的年輕人繳納,存的多但用的少,又沒有被國家調配動用,因此,個人賬戶的錢就有結余。根據行業專家的統計,2018年城鎮醫保個人賬戶的支出約3600億,累計結余量大約6000億。也就是說,這6000億的資金,沉淀在賬戶中未被使用。
此外,零售藥店的政策也在同步發展。現階段下,零售藥房刷卡支付的錢只能來源個人賬戶,但隨著醫藥分開的推進,零加成下醫院對于賣藥的積極性顯著下降,行業預計未來會像美國一樣,大多數藥品通過藥店銷售。那么,原本屬于醫保統籌的藥品在零售藥店購買時,理應通過統籌賬戶支付,也就是說零售藥店未來也應該和醫院一樣,能夠接受醫保統籌部分的費用。醫保統籌費用支出體量要大于個人部分的支出體量,如果零售藥店真的能夠從中分一杯羹的話,現有的市場規模還有很大擴展空間。
對職工醫保繳納費用進行縮減,那么支出的費用就越少,對藥店來說肯定是致命的,藥店需要針對此項改革做出應對政策,必須對藥店架構進行改變,不然藥店收入就不可控了。
首先改革帶來的影響有職工醫保資金縮小了額度,畢竟早點很多都依賴職工醫保的,還有門診也納入了統籌,所以就會分走一部分,對藥店來說是危機。
會嚴重影響藥店的收入。因為藥店的大部分收入,都是來自于職工醫保刷卡。
藥店的灰色利益減少。原本可以自己采購的單體藥店,會在藥廠吃回扣,現在一體化了,灰色利益就變少了。
相關推薦:
火災賠償申請(店鋪失火后如何申請賠償)
立案己受理了(已立案是什么意思)
醫學刑事鑒定(刑事傷情鑒定時間是多久)
快遞賠償流程(快遞怎樣補償的)
現在樹木賠償(被征用土地上的樹木怎么賠償)